● 蔡錫勳/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所長
日本面臨美國和中國對立的困境,美國和中國以世界為舞台,創造各自包圍網,日本今後的安全保障政策是如何呢?
日美首腦會談於4月16日在華府舉行,「美日全球夥伴,創造新時代」為標題的「聯合聲明」是今後日美同盟的指南針。
「聯合聲明」再度公開發表:「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明記「台灣」是繼1969年佐藤榮作首相與尼克森總統的首腦會談以來首次,相隔52年。我國外交部對此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
▲《美日共同聲明》中,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圖/翻攝自白宮)
日本國會眾參兩院於2020年9月16日進行「首相指名投票」,從首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算起,菅義偉眾議員被「指名」為第99任首相,菅內閣於當日正式走馬上任。
去年9月的菅內閣支持率是62%,今年1月支持率和不支持率出現交叉點,2月支持率降至38%之後,3月又再度上升,4月則回升至44%。
日德首次「2+2」會談
繼3月16日的日美外交、國防「2+2」會談之後,日本外務省於4月12日公布,日本和德國將於4月13日,以視訊方式舉行首次「2+2」會談。
▲日德兩國確認「合作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圖/翻攝自NHK新聞)
根據日本外務省的官網:四位大臣於日德交流160周年的今年,在4月13日召開首次日德「2+2」會談。雙方在會談中確認:「緊密合作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日方對德國強化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參與表示歡迎,並提及:「關於派遣德國海軍巡防艦(Frigate)的機會,以及實施共同訓練的可能性」。
四大臣對此達成共識,也將持續調整。雙方就東海、南海、朝鮮半島、俄羅斯、伊朗情勢和其他議題交換意見,但未提及「台灣海峽」或是「台灣有事」。
從地緣政治層面而言,遠在歐洲的德國似乎與東亞較無關聯,為何千里迢迢前來?
▲梅克爾極力維持德中關係,並重視中國市場的經濟利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德國視中國為「對手」與「夥伴」,對德國安全保障方面有何影響,和日本舉行「2+2」會談的本意是否為了抗中,必須持續觀察。
梅克爾總理重視維持友好德中關係,不敢忽視中國市場的經濟利益。
德國是世界經濟強國,前來千里之外的印度太平洋地區,彰顯存在感。
「強化日美同盟」的高民意支持
菅首相和拜登總統將於4月16日舉行首腦會談,美國和中國的對立加深之際,對於「是否應該強化日美同盟」的問題,投票顯示,贊成為70%,而不贊成為16%,投不知道不回答為14%。
因此,日本強化日美同盟的方針有高民意作為支柱。
中國崛起使東亞的安全保障環境遭受嚴峻挑戰。
自釣魚台列嶼(日文:尖閣諸島)問題浮上檯面以來,日本擔憂中國進出海洋,使得「強化日美同盟」成為重要議題。
日美同盟框架下,自衛隊如何和美軍合作?「和平安全法制」(安全保障關連法)大幅改變兩者關係。
「安全保障關連法」容許日本「行使限定的集體自衛權」。
此法案於2015年9月19日參議院本會議通過,2016年3月29日起開始施行。
此法案立案過程,遭到在野黨激烈的反對,也引發持續數日在國會前的群眾抗議。
內閣官房的《「和平安全法制」的概要》第1頁明文:「美軍等部隊的武器等防護(新設)」,「平時對美軍物品勞務的提供【自衛隊法】(擴充)」。
「武器等防護」深化日美同盟,自衛隊可以使用武器保護美軍等的船艦、飛機,藉此防衛日本。
▲出雲號護衛艦。(圖/海上自衛隊官網)
自衛隊「平時」就可以行使此活動作為新法的一大特徵。
海上自衛隊最大護衛艦「出雲號」於2017年5月1日,在千葉縣房總半島近海與美國海軍補給艦匯合,首次行使「美艦防護」(美艦護航)任務。
這是強化日美同盟的重要象徵,自衛隊和美軍平時就在推進作戰一體化。
「新冷戰」的美中對立關係持續惡化的話,行使「武器等防護」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台灣有事」時,自衛隊是否會行使「武器等防護」?
3月16日的日美2+2會談「聯合聲明」明文表示「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
明記「台灣海峽」
菅首相是拜登總統就任後首位面對面會談的外國首腦,顯示拜登政府比以前的政府更重視日本,同時強烈期待日本將扮演的角色。此次首腦會談確認日美同盟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要點。
▲拜登、菅義偉會後在白宮舉行共同記者會。(圖/路透社)
菅首相於4月15日的訪問美國行前記者會表示:「構築和拜登總統的信賴關係,基於自由、民主主義、人權、『法の支配』(英文:rule of law、中譯:法治、筆者譯:法的支配)的普世價值,將使日美同盟更加強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向世界宣示日美的領導力」。
菅義偉首相英文名是「Suga Yoshihide」,拜登總統於記者會用「Yoshi」稱呼菅首相,表示親密的個人關係。
安倍前首相也於任內重視和川普前總統的個人信賴關係,個人的信賴關係是日本重視的外交重點。日本社會將信賴關係視為對人們的約束。
筆者認為中譯的「法治」帶有「統治」的意味,日文「支配」的英文應該是「dominate」,和「rule of law」在詞義上具有差異。
然而,「rule-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是日美2+2會談中的「聯合聲明」用詞,而此詞也在先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開場白時使用。
▲美日首腦峰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美首腦會談是對外宣示「兩國團結強化日美同盟」的絕佳時機。美國重視日本之目的是為了有效應對中國,雖然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與美國緊密合作,但卻在經濟方面與中國關係相當緊密。
首腦會談的議題包含安全保障、供應鏈的強化、氣候變遷、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東京奧運等日美雙方關心的事項。
最大焦點是安全保障:「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釣魚台列嶼(日文:尖閣諸島)適用於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第5條」。
在日美首腦會談的「聯合聲明」中,確認2+2會談上的「聯合聲明」文中提及的「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
供應鏈的強化包含尖端科技和重要資源的供給。
▲拜登先前於白宮與台積電等全球19家主要半導體及科技大廠CEO舉行視訊會議,手上拿著一片矽晶圓。(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世界面臨半導體供應不足,美國對抗正在強化生產力的中國,呼籲同盟國共同構築供應網,不要依賴中國。
戰鬥機的製造也需要稀土資源,美國約8成從中國進口,若是中國限制出口,稀土供給將陷入停滯。
氣候變遷是「地球規模課題」,日本的《外交青書》將「地球規模課題」列入國際合作的項目,也是美國和中國可以密切合作的領域。
因此,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成為拜登總統上任後,首位訪問中國的高階官員。
然而氣候變遷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國際競爭的戰場值得關注。
「碳關稅」、「國境碳稅」可能成為課徵他國的明顯項目,藉此保護EU、日本等低排碳量的企業,同時實現拜登總統和菅首相提倡的「綠能社會」。
熱門點閱》
► 王志鵬/是「包抄台灣」、「威懾外力」 還是「經營前院」?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海上自衛隊最大護衛艦「出雲號」於2017年5月1日,在千葉縣房總半島近海與美國海軍補給艦匯合,首次行使「美艦防護」(美艦護航)任務。這是強化日美同盟的重要象徵,自衛隊和美軍平時就在推進作戰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