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比特幣暴起暴落 是「投機」不能當避險資產

我們想讓你知道…比特幣狂潮可能只是投資市場泡沫的一環,是非理性現象。不要忘記,很多歷史經驗再再顯示人們通常只能在泡沫破滅後才如夢初醒。

●林建甫/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比特幣暴起暴落

比特幣(Bitcoin)在4月14日因受最大的密碼貨幣交易所Coinbase上市激勵下,飆到天際,突破64,800美元,創歷史新高紀錄。之後土耳其央行16日則明令禁止民眾以加密貨幣、虛幣資產作為商品與服務的直接或間接支付方式。

美國也傳出將出手打擊洗錢問題,研議的一項反洗錢法令,把虛擬貨幣存放在私人數位錢包的民眾,若轉帳金額達3,000美元或更多,必須接受身分驗證。22日傳出拜登擬將資本利得稅(也就是賣掉資產後的價差)由目前的 20%,幾乎翻倍升至39.6%,加上投資收益附加稅(3.8%),聯邦資本利得稅率將高達 43.4%,且根據規定,持有加密貨幣超過1年賣出也要繳交資本利得稅,引發投資人拋售。比特幣一度跌至47,467美元,較高位回落超過兩成。然而在24日午根據Coindesk數據顯示,比特幣已經回到50,545美元。

▲比特幣交易價值扶搖直上。(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比特幣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十多年來已成為高風險投資者最垂涎的產品。2009年發行當初,1美元相當於1300個比特幣,但到2017年比特幣已經漲到一枚19,000美元,之後曾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低見約4,000美元,之後重現升勢。自2020年9月回到萬美元後持續狂飆,在今(2021)年後比特幣短短一周內,先是一點小回檔,從約3.3萬美元跌至2.8萬美元,就接連突破3萬美元、4萬美元大關,然後就是到開始今年的大波動行情。

全球避險情緒

比特幣這波暴漲,主要與全球避險情緒有關。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遭遇重創,美國聯準會帶領主要國家央行再次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拯救經濟。美元指數急轉直下,全球資產價格迅速膨脹,股市不但逐漸回到疫前水準還屢創新高。在美元貶、低增長、零利率的經濟環境下,投資者和機構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大大提升。

基本的原因是比特幣是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加密貨幣。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全球比特幣協定數量上限為2100萬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全球比特幣的供應量已超1858萬個,也就是說能夠再被挖掘的比特幣已不足300萬個。這跟我們對地球上黃金數量是固定的假設,非常類似。而且每四年比特幣供給減半的特性以及在2040年會全部被挖完的這個設計,都確保了比特幣的稀缺性。

甚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具有去中心化、總量有限、可追溯的特點,被認為可以有效保值甚至創造價值的新資產,甚至還有認為比特幣可取代黃金在金本位地位的看法,因此受到青睞。然而就財務金融學的角度,比特幣真的是好的避險工具嗎?

▲比特幣。(圖/路透社)

比特幣不能當避險資產

首先,比特幣的暴漲和暴跌的特性,例如從2009年到今年四月中以來一周內暴跌10%的次數超過63次。相反的黃金是亂世英雄,價值穩定,可以勝過法定貨幣的貶值和打敗通貨膨脹。當然比特幣可能大漲,這是黃金所沒有的。但避險是從保值、穩定價值的角度出發。

第二,過去黃金被視為避險資產,還有一重要原因是黃金與股票、美金的無相關性。投資黃金可以大大分散風險。然而比特幣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及美元指數(DXY) 呈現正相關,因此不適作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避險和風險分散工具。

第三,黃金甚至已經數位化,到處有買賣平台且計價衡量是相同標準,因此具有很高的交易流動性,這意味着可以很容易地將其轉換為現金以作實物使用。」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資料顯示,黃金的交易與美國股票和美國公債的交易一樣具有流動性,且較部份債券市場好。相對的,比特幣目前仍沒有一個被廣泛使用,且用於合法商業交易的平台。考慮到高波動度和缺乏監管,使用比特幣是增加風險不是避險

最後,比特幣和黃金,都是透過「開採(Mined)」取得,不同的是,比特幣是虛擬的,不應該把比特幣視為「安全性資產」。此外,除了用做投資,黃金還廣泛被運用,包括高精密儀器和珠寶,這是非常關鍵的商業用途,人類可以打造一座黃金屋,但無法打造比特幣屋。

▲比特幣。(圖/路透)

小心泡沫崩潰

歷史裡的泡沫爆破的先兆,都總會始於投資產品的價值遭嚴重高估。由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18世紀英國的「南海泡沫事件」和「密西西比公司事件」,再到千禧年初的科網股泡沫,這些經濟泡沫的共通點除了有其幻想支撐,但同時亦離不開人類天性裡的貪婪。

在當下環球資金盛宴下,市場大量游資為抗通漲、保增值,四出尋找不同投資機會,也已將中外的股民鄉民將大部分金融資產炒至飛天的估值。比特幣因為缺少具有公信力的國家或組織為其背書,也沒有和任何實物資產掛鉤。故比特幣狂潮可能只是投資市場泡沫的一環,是非理性現象。不要忘記,很多歷史經驗再再顯示人們通常只能在泡沫破滅後才如夢初醒。

熱門點閱》

► 李沃牆/護國神山難以複製 共同守護利國利民

► 錢世傑/一萬七的投資人性百態 避免掉入「多巴胺推力」陷阱

►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之3 釜底抽薪之道

► 網路溫度計/航運股聲量、價格雙火熱 台股熱門討論度TOP10股票排名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

美UCSD經濟博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經濟金融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