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高房價、不婚致生育率低下? 其實是晚婚與遲婚!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生育率已然是全球最後一名,為了試圖解決低迷的生育率,行政院加碼生育補助,真的能夠根本的解決問題,或者是搞錯了方向?

●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

如果一項商品想買,但是現在買不起,該如何決策?如果其它條件不變,就是「現在」多存一點錢,「未來」再買,這消費的滯後性經濟學上稱之為「跨期消費」。如果婚姻是一種商品,假定現在買不起,只好未來有能力再買,或者乾脆不買,不是嗎?

台灣生育率已然是全球最後一名,為了試圖解決低迷的生育率,行政院加碼生育補助,真的能夠根本的解決問題,或者是搞錯了方向?

▲台灣人不敢生,必須要面對公托、婆媳和低薪、高房價等問題。(圖/pakutaso.com)

主委加碼 真的有效嗎?

事實上,台灣生育率過低,不是結婚率過低所造成的。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晚婚,更甚一點說是遲婚。當女人過了適育年齡的結果,少生與不生是必然的結果。所以要解決生育率過低的問題,當然是要思考到底如何才能讓大家「勇敢」結婚,而且要「早一點」結婚才對!加碼生育補助,企圖挽救出生率,只是「症狀解」罷了!

我們從內政統計來試圖釐清未婚率與晚婚這兩個問題。

首先,針對未婚率的問題,台灣的未婚率大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只有在2000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未婚率呈現上揚,而最近十年未婚率呈現穩定下滑,2020年降到34.16%。從總體來看,近十年未婚率並未上揚,可以說台灣人並沒有選擇不婚。

▲總未婚率(單位:%)(圖/鍾文榮提供/資料來源:內政部)

再從男女未婚率觀察,男未婚率高於女未婚率。男未婚率只有在2000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呈現上揚,大體上仍是下滑的趨勢。但反觀女未婚率則在1993年後到2010年這段時間出現上揚,這可能受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以及經濟條件變佳等外部因素所影響。

▲男女未婚率(單位:%)。(圖/鍾文榮提供/資料來源:內政部)

不是不婚 而是晚婚

其次,是晚婚的問題。總的來說,台灣的未婚率並沒有想像中的低,則出生率降低的問題出在哪?我認為是婚姻的滯後性所造成,也就是選擇晚結婚,且女性更容易選擇晚結婚,過了生育年齡後,不是少生就是不生,直接讓出生率降低。

下表是比較2010年與2020年的未婚年齡別,總體而言,十年後35-39歲後的年齡出現婚姻的滯後性,而女性在30-34歲以後則提早開始出現滯後性,也就是說台灣的總體環境讓很多人選擇晚結婚,而不是不結婚!我認為是經濟條件改變,讓選擇婚姻的成本提高所致!

▲2010年與2020年未婚年齡比較。(圖/鍾文榮提供/資料來源:內政部)

從經濟學解析晚婚之因

當年在大學經濟系修課時,堂上教授說婚前與婚後在效用與成本上的差異性,在固定成本上具有「公共財」的效用,也就是家庭成本經分攤後,彼此的成本會比婚前更低。但理論與實際的落差在於,婚後「公共財」的支出會比婚前高(如小冰箱變大冰箱),而邊際支出也會擴張,因此,如果按婚前與婚後的成本支出計算,沒道理婚後的成本會低於婚前。

從經濟學效用說而言,如果結婚比不結婚來得好,結婚的效用當然比不結婚來得高。結婚乃基於一種互補性,不管是情愛,生產活動和生育子女等方面,男女雙方都具有互補性,基於兩性合作,也就是比較利益,會讓彼此的效用都提高。婚姻的經濟效用至少包括了「愛情」、「子女」、「性愛」、「經濟保障」與「親屬關係」等五種。

▲夫妻。(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但涉及到金錢的問題就只有「子女」與「經濟保障」這兩種,我也認為這兩個因素是讓台灣人的婚姻出現滯後性,直白一點說,是婚姻的經濟效果出現了滯後性,直接造成了出生率降低的問題。

子女是經濟學家認為婚姻所產出的資產,然而,當養育子女的經濟成本太高,理性上會選擇少生或者是乾脆不生,正因為撫養一個孩子到長大成人,所必須付出的金錢代價過於昂貴。對生育進行補助,則因為不滿足恆常所得的條件,理性上不會因為短期的補助,故意忽略長期的成本投入!

▲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示意圖/取自Pixabay)

結婚還能產生一種商品,就是經濟保障,關於這個部分範圍甚廣。在經濟學的看法裡,男人和女人結合成一個家庭,本來就有互補的作用,透過互補與資源的交換,的確能讓彼此的效用提高不少。大部分的經濟理論都是朝這個方向發揮與申論。但是,當女性的收入提高,代表經濟自主權跟著提高,這種互補性效果就會打折。

總結而論,台灣生育率過低,我認為是晚婚與遲婚所造成的。追根究底,該解決的是這個問題才對,不是嗎? 

熱門點閱》

► 鍾文榮/地區經濟的重現?刈包店的消失與小7的出現

► 鍾文榮/你相信嗎?每百戶只有26戶辦房貸

► 軍事家/美軍機艦逼近中國 真實靠近還是混淆大眾?

► 本土確診爆炸誰該負責?網友點名「三大戰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鍾文榮專欄

鍾文榮專欄 鍾文榮

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