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別靠「鐽震案2.0」提升海空戰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兩岸軍備資源的差距在短期內只會持續拉大,不知台灣的財政能再負荷如此的軍購壓力多久,美國來推銷的軍事融資,會讓財政雪上加霜。

▲「萬劍計畫」所發展的反跑道集束巡弋飛彈,亦是源頭打擊的項目之一。(圖/作者黃竣民提供)

●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在「抗中保台」的旗幟持續揮舞下,再加上執政黨在立法院的席次優勢,「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毫無意外地獲得三讀通過,正式賦予國防部有了編列2400億元上限特別預算的法源,以採購「雄昇」飛彈…等8項國造軍備武器。此舉看似因應當前海峽兩岸關係鬧僵,軍力又加速失衡的背景下,我方亟待擴充國防投資以彰顯自我防衛決心,並寄望能在短時間內籌獲成熟及可量產的國造武器裝備,達成建構不對稱戰力的目標。

「國造」為主 大量舉債購買武器

根據已公開的資訊,國防部端出2400億元特別預算案的菜單,主要是針對「國造」的武器系統為大宗,內容涉及國土防衛作戰中的防空、制海、平戰轉換、源頭打擊等項目,品項包括:飛彈類的陸基防空系統(「天弓Ⅲ型」防空飛彈)、野戰防空系統(陸射「劍Ⅱ」型飛彈)、岸置反艦飛彈系統(判為「雄Ⅲ」飛彈增程型及機動發射車組)、萬劍彈系統、「雄昇」飛彈系統(判為「雄Ⅱ」E型飛彈增程版)、無人攻擊載具系統(「劍翔」無人機),以及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量產、海巡艦船加裝武器系統(搭載「雄風」飛彈)等,計畫2022年至2026年底,能籌獲多款足以迅速提升國軍防衛戰力的自製武器。

至於本案被軍方視為迅速提升戰力為目標的大餅,能否達成尚無定論,但自從蔡政府執政5年以來,已經編列第4次的特別預算案,讓政府的舉債已經突破2兆元(如果以全台人口數的平均分配,等於每位國人都背了將近9萬元的債務),這樣的國債壓力已經創下新紀錄,真叫國人啞巴吃黃連啊!雖然政府打著「抗中保台」的旗號讓這些合理化,也先不論那些外購和這些要國造武器系統能否發揮出後續的預期戰力,畢竟任何的武器系統都有破解之道,也不是光買得多就代表有效。

▲以各型反艦、防空與反制飛彈所構成的「刺蝟島」,究竟真能「抗中保台」,或只是軍火包商眼中的肥羊?(圖/作者黃竣民提供)

在這麼多外購與國造武器系統的整合運用上,絕非單純的「紙上用兵」,只用幾張重層防衛圖表,就能確保戰力無虞,恐怕那也只是個示意!但是由於先前軍事的採購案屢屢都會爆出荒謬弊端,這也才是國人要提出疑慮之所在。

國人擔憂特別條例成「鐽震案」的翻版

國防部雖然將此案名為「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並聲稱這與先前對美軍購的性質並不相同,因為除了要貫徹國防自主的政策,充分兼顧戰力籌建與國防投資效益最大化,讓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的成果能軍民共享外,更能結合政府資源與民間力量,期透過資源釋商政策,擴大經濟動能提升產業效益及創造就業機會,而帶動國防產業的後續發展。但既然已經是成熟的武器系統,基本上就已經省略掉前段最艱困、燒錢的研發階段,所以也就被質疑此舉只是淪為「發包中心」的角色而已,當然也就會成為在野黨攻擊的把柄,深怕又是多年前「鐽震案」的翻版。

▲向美採購「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案,已創下多項對外軍購直達車的效率,但編列的預算卻嚴重脫節,後續的問題也可能即將引爆。(圖/Defense Media Agency)

國人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雖然中科院為政府成立的行政法人,依設置條例接受國防部委託,監督辦理武器系統生產製造及研發的整合,有別於先前「鐽震案」是以民間公司處理政府軍購,規避政府監督的機制,因此兩者不宜類比。但是長期以來中科院的紀錄卻不怎麼好看,使用端的部隊官兵對其所委製/生產的裝備品質,更是快到了敬謝不敏的程度!

翻開審計部109年針對該院所列出的缺失,那些未依採購法辦理採購作業、過程有疏失、採購資訊不夠公開透明、供應商履約評比存有疏漏…,甚至內部人員與外部董監事的關係,都不免令人有不好的觀感與聯想,而這些都是出現在審計部的審核報告當中,所要求國防部要督促改善的事項!

如今要將2400億元預算交給中科院,如果排除政府採購法的相關限制,其中約有3/4(約1800億元)的預算要在國內釋商(計畫分配給造船業116億元、營造業312億元、車輛業335億元,機械業659億元),如此粗糙的手法,要如何才能不啟人疑竇、杜悠悠之眾口?

中科院效能令人質疑

「國防自主」雖然是終極目標,但也不能因為如此,就將這樣的「重擔」全壓在中科院的身上,看看中科院轉型之後的表現,實在令人難以不跟阿斗相評。自從103年以來,中科院例年所辦理的採購案,其中逾期交貨(9.8%至20.9%)、退貨重交(8.6%至17.8%)及減價收受(1.4%至6.7%),等於在這些年度當中,該院無法如期、如質履約交貨的比例,低者快2成(19.8%)、高者已經逼近5成了(48.3%)!難怪使用端的部隊官兵是抱怨連連,不知道國人有沒有辦法接受此等履約評比及採購效能?

▲中科院的研製案屢傳延宕國人早已司空見慣,從軍艦戰系、無人機、雷達…幾乎無所不拖。(圖/國防部)

再看看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事項中,檢送立法院「檢討委製案計罰機制」的書面報告,國防部106年度至109年度對中科院科研案及產製案任務延宕之懲處計28案,其中行政懲處9案、提出檢討報告19案,武器裝備從小到大,那麼多的「XX專案」延宕,但國人卻只有一家缺乏監督與國際競爭力的廠家可選,不禁令人感到悲哀!再者,該院各所(中心)科技研發人力結構的斷層,以致國防科技人才流失嚴重、優質研發人力招募不易的情況嚴峻,如此獨特的軍工類行政法人,成績單能值得國人期待?

 

▲中科院人才流失嚴重且招募不易,軍工科研能量不足的窘狀早已顯露。(圖/軍聞社)

軍事融資成財政負荷 要嚴肅面對

國人不願「抗中保台」成為一件軍火商眼中的「快速通關密語」,不管是外購、還是國產,整個預算編列的狀態已經讓財政紀律幾乎崩壞,反而對國人在抗敵意志與作戰信念的基礎建設上相對漠視,這樣所傳達出來的訊息並不會生更正面的效果。

畢竟兩岸軍備資源的差距在短期內只會持續拉大,但台灣的財政能夠再負荷如此的軍購壓力多久,看看近期美國來台推銷《台灣威懾法》軍事融資(每年舉債20億美元)的構想,貌似友台,實則將讓國家的財政更加雪上加霜,已經到了需要被國人嚴肅面對的地步。

如果這麼多的資源挹助能獲得預期效果那倒也還好,就怕因為無法監督而導致少數有心人士從中上下其手,不僅海空戰力未見提升,反而先擴充特定人士的口袋,這才是國人所極不樂見的結果!

熱門點閱》

► 宋兆文/戰爭就是家破人亡 從來沒有廉價國防

► 蔡錫勳/安倍視訊演說vs外務大臣訪陸 岸田內閣對台政策角力戰

► 揭仲/共軍登陸作戰模式威嚇台海 國軍新「防衛作戰構想」又如何回應

► 季霆剛/尼加拉瓜四面楚歌 成台灣外交變數?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

「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