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開票》沈有忠/小黨「靜音」 「公投效益最大化」是全民課題

我們想讓你知道…公民投票無法直接取代代議政治,如何把公民投票對民主政治的正面效果發揮到最大,是未來各政黨以及全體公民都應該思考的課題。

● 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12 月 18 日,台灣再度順利的舉辦了公民投票。此次公投和歷年多次公投相較之下,最大的特殊性就是沒有結合全國性大選,僅就四項提案單獨舉行公民投票。儘管有兩大黨強力動員與催票,投票率仍僅約 41%,讓台灣社會再次歷經了一場特殊的民主政治洗禮。

就結果來看,投票的結果是四個案子全數沒有通過,不僅都未達門檻,而且是不同意皆多過於同意,從兩項指標來看,四項公投不同意都有其正當性。對於民進黨而言,要思考的是執政的重大方向得以延續和穩定,但要如何和不同意見的政黨、社會力量繼續溝通;對國民黨來說,黨內的路線和檢討,要如何避免分裂甚至崩盤,則是更嚴肅的課題。公投結束,也是各黨另一個開始。

公投選票以兩大黨基本盤為主

首先從投票率來看,這場公投大致上呼應了民進黨、國民黨的基本盤,也反映出公投仍舊是藍綠對決的結果。因為沒有全國性選舉,加上天候因素、議題複雜性等因素,加上本來就政治冷感的選民,大約有過半的公民沒有出來投票。如果我們以總統大選推估正常的投票率,也還是有大約有三成左右的選民,會在總統、立法院的選舉出門投票,但此次的公投則沒有表態。這意味了中間選民、獨立選民、以及小黨支持者,沒有在這場公投投票參與。

▲作者分析選票結構,認為本次公投是兩大黨的基本盤對決。圖為1218四大公投結果底定,總統蔡英文在副總統賴清德及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的陪同下發表談話。(圖/記者湯興漢攝)

萊豬食安受到關注 民眾更珍惜台美關係

接著就各項公投的議題來看,「反萊豬」是與民生最直接相關的議題。但最特別的是,反萊豬也是最可能從內政延燒到國際關係的議題。基於食品安全的出發點,國民黨操作反萊豬原本有著基本上的優勢,民進黨希望能透過萊豬進口的嚴格把關,加上鞏固台美關係來呼籲對此案反對。

以結果來看,反萊豬的案子不同意票與同意票是 416 萬票比 393 萬票,沒有通過,說明了儘管萊豬的健康問題受到關注,但多數民眾更珍惜台美關係的穩固。

萊豬進口只要有效管制和標示,民眾仍可自由選擇購買與否。外交強調的是互惠,台灣在國際標準下開放市場,整體而言是有利於台美後續的經貿談判,這也是當前民進黨政府努力推動的方向。

藻礁公投未過政策延續 政府仍需持續與環團溝通

其次是關於天然氣三接遷離的案子,此案在宣傳過程中和反萊豬有相似之處。國民黨在這個議題上操作成道德與環保層次,強調三接對藻礁的破壞,主打「珍愛藻礁」的口號。民進黨則是將三接連結到能源轉型的議題。

與萊豬的案子相似之處在於,天然氣三接工程對藻礁的破壞是直接的,而遷離對能源轉型的影響一來還沒發生,二來議題的層次過高,不容易讓選民短時間內有感。萊豬和三接這兩案,議題本身都具有「易攻難守」的特性。

雖然如此,公投結果最後這兩案都沒有通過,對民進黨政府規劃的整體能源轉型政策而言,意味著可以繼續推動下去,但公投仍舊帶來挑戰,也就是後續與環保團體的溝通和修補關係,以及確保後續工程對藻礁傷害降到最低,都是民進黨不能輕忽的事。

核四議題複雜 國民黨內部是否「反動」值得關注

在重啟核四的議題上,前述的觀點出現了主客易位的變化。核能安全的威脅、核廢料處理的問題都是重中之重,不是政治人物或擁核人士可以簡單說服選民的疑慮。而不啟用核四是否一定造成缺電,之間的因果關係也比較弱。

不僅如此,重啟核四的提案人黃士修,在辯論會上出現較多備受爭議的發言,加上國民黨幾位重量級的直轄市長也沒有替核四背書,例如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此外,在強調環保與永續價值的當下,反核在台灣也有較強的正當性,可以說已經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因此對國民黨而言,重啟核四不但沒能通過,反而引發茶壺裡的風暴,以單一議題而言,是一個「雙輸」的結果。侯友宜和盧秀燕在核四議題上帶給國民黨、帶給朱立倫的壓力,在公投後會不會才要開始?值得關注。

▲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認為新北市長侯友宜到最後才表態,要為這次不同意領先同意而負部份責任。(圖/記者陳詩璧攝)

本次投票率不低 公投大選分開可望聚焦政策

最後是公投綁大選。過去因為公投設下了「雙二一」極高的門檻,即使和大選合併舉行,六次公投也沒有任何一案可以跨過門檻。2017 年下修公投的連署和通過門檻以後,2018 年就出現了 10 案公投,並且與基層選舉合併舉行。因為有 10 案的公民投票,加上基層選舉也有數張選票,因此增加了選舉的時間。不僅如此,基層選舉的投票年齡是 20 歲,但公民投票是 18 歲,混雜在單一投開票所舉行,也增加了選務的複雜性。因此 2018 年的公投綁大選,創下了投開票時間最長的紀錄,也因為引發極多爭議和民怨,時任的中選會主委陳英鈐甚至因此下台。後續的修法將公投和大選錯開舉行,因此又有了此次公投綁大選的提案。

公投綁大選的投票結果也是沒有通過,也就是維持此次公投獨立辦理的現狀。以此次經驗來看,原本擔心投票率會因為沒有綁大選而偏低,但以最後 41%的投票率來看,雖然低於公職人員選舉的投票率,但與其他民主國家的經驗、罷免補選的經驗相較,也不是非常低。未來公投與大選維持分開舉行,也較能聚焦在政策辯論上,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理性的政策辯論。

▲作者指出,公投與大選分開,有助於選民聚焦在政策面。(圖/路透)

發揮公投效益是全民課題

四項公投的結束,是台灣民主發展下一站的開始。對民進黨、國民黨兩大政黨來說,從陳柏惟的罷免案、此次公民投票、下個月林昶佐的罷免案和中二選區的補選,時間都相當接近,將持續高張力的宣傳與動員。

對執政的民進黨而言,因為是執政方,只有全部維持現狀才算是受到肯定,並得以順利施政。對於國民黨來說,本身提出兩項公投案,四案力推同意,最後雖然全數沒有通過,對在野黨而言,還是足以成為後續政黨動員的基礎。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立法院中另外的兩個小黨台灣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雖然也各自提出了公投的主張,但整場選舉下來,因為沒有候選人的加持,小黨的聲量幾乎消聲匿跡。公民投票本來是要擴大社會與多元的公共參與機會,但最後反而成為兩大黨的政策宣傳與動員的舞台,此一現象也值得我們思考。

無論如何,公投順利結束了,在民主的實驗中,台灣再次學習了寶貴的一課。公民投票無法直接取代代議政治,如何把公民投票對民主政治的正面效果發揮到最大,是未來各政黨以及全體公民都應該思考的課題。

熱門點閱》

►公投開票》洪耀南/台灣民主的深化、人民是最大贏家

►公投開票》陳立誠/核四公投未過 蔡政府錯失「下台階」機會

►通膨來了》鍾文榮/漲聲響起來 消費需求降下來

►網軍帶風向》楊智傑/立法阻止網軍傷人(一):課予平台通知處理義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