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從「大政府迷思」 看拜登坎坷預算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身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實在有必要把美國政壇的新近發展和經濟學人長年以來的暮鼓晨鐘,一起比對參照和做一次正反抉擇的總復習。

▲經濟學人11月(Nov 20/26, 2021)封面故事,談經濟振興與「大政府」,在立論爭議與政策工具之間的全新擺盪。(圖/翻攝自經濟學人)

(編按:《雲論》特別企劃「解讀經濟學人》」專欄,盼從每週重要的政經時事出發,邀請專家學者解析評論,提供台灣經濟與產業政策前進的動能,讓讀者與全球政經時事零距離。)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原先被認為終能顧全大局,美國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突然於本月19日臨時發難,在議案表決前二十分鐘無預警發通知,他無法支持由拜登總統推動的1.75兆美元(約新台幣49兆元)經濟投資法案。

包含環境與教育支出的經濟投資法案胎死腹中,全因有參議員曼欽的一路耍弄,但他確實握極關鍵的一票。因為有今年年初在喬治亞州的選舉勝利,這一票原本是可以定乾坤的。如今卻出了個跑票的內賊,勢將重挫總統拜登的領導威望;尤其他在參、眾兩院,有積累數十年的人脈作為後盾。

▲掌握關鍵一票的民主黨人曼欽(Joe Manchin)倒戈,粉碎了拜登政府打算在今年底前讓「一籃子支出法案」通過的美夢。(圖/路透)

面對此刻挫敗,白宮新聞室立即發表聲明,發言人莎琪(Jen Psaki)譴責來自西維吉尼亞州的曼欽參議員,不負責任的一意孤行;拜登政府仍將在明年開議期間,尋求讓本法案能夠順利推動。

疫情期間政府支出暴增 部分國家檢討福利支出

無獨有偶,就在上個月底的經濟學人週刊,則以「大政府為何總是發生」做為該期的封面故事。文章的一開頭就指出,柯林頓總統曾經在1996年揚言,大政府的時代已經結束;事實卻是,美國政府支出是從冷戰紅利的軍備減少而有下降,最近的疫情期間,相較於國民所得的占比則爆增十個百分點。這個現象不單是發生在美國,即使在全體已開發國家,過去六十年來皆如此。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美國增加支出應對。(圖/路透)

即使在2009年金融海嘯,當時的歐豬四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也都承諾要樽節開支;但卻是說說而已。至於考量到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因而率先進行縮減福利支出的英國,如今因為公投脫歐,正陷入民生需用短缺的悲慘歲月。而即使成為縮減政府支出,尤其是社會福利項目的表率,瑞典與紐西蘭,現今政府也開始檢討,往下的世局與科技特性,是否該做成部分的回歸修正呢?

跑票議員要求減低支出

曼欽參議員則是力挽狂瀾的登高一呼,不僅反對拜登政府停用石化原料,等等的綠色新政與社福開支;並表示政府的支出擴張,他擔心將引會發通膨等後續問題,因此不能支持1.75兆美元的社福環境法案。此外,他更振振有詞的說明,公共債務的負擔將如何阻礙美國應對COVID-19,以及一旦地緣政治生變之時,由國家做成資源調即的速度與阻嚇能力。

畢竟,過度舉債的最佳類比,不正如同犯上毒癮一般,甚至會是飲鴆止渴的下場。曼欽議員將過往對於大政府、福利國家的憂慮,轉化成會是拖累國家總體戰力的國安議題。共和黨人,則指控拜登的屈從於新世代,就是共產黨。

今年年中,參議員Marjorie Taylor Greene公開聲稱是拜登讓共產黨員佔據了美國:"It's a communist regime. It's been a communist takeover of our country, and it happened on January 21. And that is who Joe Biden is,"

反觀如今兩黨勢均力敵的參議院,竟然應驗了新生代當時的擔憂:在兩個議案以程序切割來做表決,會否虛晃一招、甚至被搓掉呢?

回顧當時眾議院內的表決過程,新生代民主黨人不相信切割、退讓的交換作用;基建法案也就在民主黨內有六人反對、少部分共和黨人轉而支持,闖關通過。此方能趕在拜登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十一月初在蘇格蘭舉行;總統風光返國之後,立即將1.2兆美元的基建法案簽署生效。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生效1.2兆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基建法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封面故事回顧小政府 經濟學人指「權力慾」促成大政府

經濟學人的封面文章,行文轉而帶領大家去回顧,從雷根時代以降的小政府和輕賦簡政,主要的倡議人士與觀念推廣,則是芝加哥大學的傅利曼教授。此外,奧地利學派的海揶克教授(Friedrich Hayek),他認為在一個資訊分散的現代社會,是無法靠有強人領導來做成完美抉擇的。

經濟學人的報導進一步做論證,為何從前低於國民所得一成以下的政府支出,卻會不斷做攀升呢?作者觀察到只要政府有能力做行為控制,就能夠不斷擴大其管制範圍;而管制權力的取得,則是來自愈來愈繁雜的法律設計。該一評論引述的簡單指標,像是德國的法律條文,現下整體的法條文字數量,是三十年前文字數目的百分之六十高。

經濟學人認為,唯有政客追求權力慾的不當誘引、政府服務成本上升以及選民需要,才是促成已開發國家的大政府趨勢,竟然變得是尾大不掉。

拜登政府挫敗連連 公債全民負擔不斷加重

此前,兩黨黨鞭與眾議院議長斐洛西女士正是透過運作疏通和各方串連,好不容易將基建法案和以教育、氣候與福利為投資型態的經濟法案,做成程序的切割處理;並大幅刪減各項目的預算內容。但不幸的是,十一月份的美東州長改選,結果只算是差強人意!雖然讓民主黨得以在紐澤西州有連續四十年的執政地位;但原本看似樂觀的維吉尼亞州,反成為馬失前蹄的一大挫敗。

▲美國維吉尼亞州州長選舉,由共和黨政治新人楊金(Glenn Youngkin)勝出,中止民主黨連續十二年的執政。(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相較於經濟學人的長期觀察、立論引證與評論關切,此刻的迫切問題是:究竟擴大支出的左派論點,能否贏得新世代的民心並轉化成選票支持,得以票票入匭呢?放眼2022年的美國期中選舉,眼前拜登政府所面臨的連番挫敗,究竟還需要怎樣的社會安排與在分歧價值上的有效溝通,才能爭取跨黨派的諒解、讓人心得到真正撫慰,從而尋找出美國再工業化,終而有經濟共榮的長遠性以及和平紅利的想像呢?

畢竟,不論身處何方的民主國家,一旦有國安威脅、共產黨徒的征服接收,都成為政黨之間的交相責難;那麼過往四十年的全球追求,尤其是在小政府、少保護與低賦稅的客觀取捨,只會被一場場靠著泥巴戰來做掩護的惡意批鬥,讓公共債務的全民負擔一如陷身於泥淖當中,終究要愈陷愈深的。

歲末寒冬之際,除了感謝天恩與為下一個年度做好規劃;身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實在有必要把美國政壇的新近發展和經濟學人長年以來的暮鼓晨鐘,一起比對參照和做一次正反抉擇的總復習。

熱門點閱》

►章定煊/台灣住宅=理財商品 「低資產族」注定被犧牲

►公投開票》李淳/台灣「轉大人」變成熟的見證 核災區食品解禁時機到

►通膨來了》鍾文榮/漲聲響起來 消費需求降下來

►網軍帶風向》楊智傑/立法阻止網軍傷人(一):課予平台通知處理義務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