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應然/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
自2020年元月20日設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以來,已然成立滿兩周年,幾近每日匯報記者會,將疫情告知國人,持續期間之長,已可能是金氏紀錄了。歷經武漢肺炎原始病毒株,Alfa、Beta、Gamma、等等變種病毒的肆虐,造成全世界恐慌,重症率20%,死亡率2-4%,住院的住院,進加護病房的進加護病房,插管的插管,連呼吸器都不夠用,誰不恐慌。
至今全世界已有3億多人確診,550萬人以上死亡,許多國家的醫療系統被癱瘓,大量發生死亡導致死者甚至無處埋屍,民生經濟活動停擺,宛如世界末日,本以為疫情將隨疫苗施打而緩和,不料而今新變種Omicron異軍突起,傳染力大增,每日數百萬迅速蔓延,確診人數直線上升,又讓希望幻滅。
▲美國染疫住院人數暴增,單日甚至可達百萬確診。(圖/路透)
病毒防不勝防 全面防堵好困難
台灣原以為只要靠者邊境嚴密防守,就可以偏安一隅,阻絕病毒於外,雖然曾遭幾次突破,但在疫調、匡列、隔離的阻絕圍堵措施下,已有幾次清零,民生活動回復正常,只是病毒豈是弱者,幾經突變,愈變愈適應環境,我們原有的防疫方式是否仍然適用,已經引起爭議。
如果一個病毒引起的住院、重症、死亡甚少,值不值得大費周章消耗大量資源去圍堵清零,Omicron這個病毒株與早先的原初病毒相比,感染後的症狀相對輕微,台灣的桃園機場及其後發生的群聚感染,目前為止可說沒有任何一例重症發生,有時連一般感冒也不如,只是大多數人一直活在恐懼的陰影中,過去的恐怖記憶猶深,難以一時忘懷,政府也還活在過去清零的功績當中,試圖再造豐功偉業。
▲桃機雖有多人確診,但沒有傳出重症。(圖/記者宋良義攝)
然而已有不少有識之士已經提出建議,希望政府千萬不要再以對付武肺、Alfa、Delta的思維去對付Omicron,否則不僅得不償失,也非常可能達不到效果,清零已是過去式,如何提升免疫抵抗力去面對疫情正面衝擊而不崩潰才是正解,美國有些地區因為醫護人員染疫太多,人力短缺,要求無症狀或輕症確診醫護人員也要上班去照顧確診病患,否則面臨病人乏人照顧窘境,澳洲、義大利已經讓染疫輕症人員或無症狀者繼續工作,或是只需要在家休息。
但台灣卻還是嚴陣以待,最初把所有染疫者都送醫院住院隔離,後來知道醫院將不堪負荷,才改弦易轍將輕症送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其後仍然嚴格試圖圍堵傳播鏈,只是看起來成效有限,聯邦銀行─西堤餐廳感染者日增,亞東護理師的感染找不到傳染源,顯示社區感染已然成形,隱形傳播鏈已經存在,且將繼續發生,過去有不少確診案例是在例行檢驗才發現,例如醫院員工定期檢查,有些陪病家屬或是病人要入院進行檢查治療才被驗出也是證明。
入境旅客有搭機兩天前PCR陰性檢驗證明,竟然入境時仍可驗到近10%陽性案例,再加上在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檢疫隔離時才驗出陽性案例,顯示對接觸者必須連續採檢兩週,才能確定有無受到感染,再再證明若想安全阻絕病毒傳播鏈,必須至少隔離兩週以上,但是連獨裁中國的堅壁清野、不擇手段清零政策,似乎都無法對Omicron的傳染有效控制,我們民主台灣又如何能做到清零,為了清零,多少工廠要關閉?多少學校要停課?多少醫療資源要耗費?社會成本豈能無限支出?困獸之鬥是否明智?
Omicron毒性不如Delta
人類一生會接觸感染的病毒何止百千種,除了不會突變的天花病毒曾被人類發明的疫苗消滅以外,我們又何曾消滅過何種病毒,特別是會突變的病毒人類似乎都沒有消滅過。
新冠病毒較像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複製迅速但不準確,因此會隨機突變,今天既然溫和又繁殖快速的Omicron已經異軍突起,取代了較嚴重的Delta病毒株,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天賜良緣,就當它是無法避免感染的一般感冒或流感輕症,只要打好疫苗提升保護力,再加上口罩及勤洗手及盡量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這樣即使被病毒感染,也幾乎都是無症狀或輕症,應可滿足。
已經有社區傳染後,面對一個感染後常常無症狀或像一般感冒及腸胃炎的疾病,是很難避免被傳染的,因為被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有染疫,接觸者也不知道對方有染疫,這樣又如何避免互相傳染?試圖完全不感染維持清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除非遺世獨立不與人群接觸,否則終究會感染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防疫專家弗奇會說出:「所有美國人終究都會得到病毒」的原因。
▲Omicron高傳播力、大多是輕症甚至無症狀的特性,令美國防疫專家認為「所有美國人終究都會得到病毒」。(圖/路透)
北歐佛系防疫的國家,挪威、丹麥、瑞典每日感染數萬人,社會依然正常運作,如果感染後只是輕症或無症狀,那根本不必去認真對待,事實上被感染的人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是會進一步提升的。
面對Omicron 態度要改變
面對Omicron疫情我們應該要做的是:
1.政府要有全面性思維,不能只有防疫考量而不計民生經濟,不必為了只是要防止傳染而無限上綱提升感控措施,如果沒有發生一定程度的住院、重症或死亡進而影響醫療量能,不必為升級而升級感控,殺雞用牛刀會影響民生經濟巨大,不符比例原則。
2.應進一步提高疫苗覆蓋率,不管第一、第二、或追加第三劑,都應該在風險最高的春節前後盡速完成,以便提升保護力,正面迎對春節聚餐與南北交流群聚時病毒的衝擊。疫苗接種雖然不能完全避免突破性感染,但可以明顯減少住院、重症、或死亡的風險,這方面必須鞭子與胡蘿蔔齊下,以獎勵措施讓應施打未完整施打者出來施打,另一方面以限制甚至懲罰措施讓他們不能出入公共場所、醫院、餐廳或戲院,不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甚至祭出如果染疫必須自費醫療,讓他們感受不便與困擾,否則群體免疫無法達成總是隱憂。
3.現有的非藥物性防疫措施,如口罩及消毒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應該維持,以最低成本獲取最大利益。
4.要改變清零的心態,把它當作流感病毒一樣,試圖與病毒和平共處。
熱門點閱》
►沈政男/無症狀僅2成 若進社區Omicron會「自動現形」
►蔡錫勳/《咒術迴戰》劇場版票房狂飆 日本國會卻與COVID-19繼續「迴戰」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原標題「病毒已入侵,戰和議未定」。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現有的非藥物性防疫措施,如口罩及消毒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應該維持,以最低成本獲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