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今(11日)降半旗,以悼念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圖/記者呂佳賢攝)
●蔡錫勳 /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所長
舉世皆知先總統李登輝和安倍晉三元首相兩人關係密切良好,安倍亦曾表示李前總統乃是亦師亦父的情誼。
回想2年前7月30日晚間,得知李前總統離世的消息時,筆者接受《ETtoday雲論》邀請,抱著一代偉人離開、迎接新時代的心情,寫下了〈李登輝與日本的深厚關係 「武士道」牽起台日的絆〉一文。2年後的7月8日上午,得知安倍在奈良替黨籍候選人助講遭槍擊的新聞時,心中感到震驚,不認為此事竟會發生在以「治安神話」聞名的日本。而當下午得知安倍傷重不治的消息時,依舊抱著同樣沉重的心情再度接受《ETtoday雲論》邀請。
素有「親日家」之稱的李前總統是日本人心中最尊重的台灣人,極為友台的安倍元首相亦是台灣人心中最敬重的日本政治家。筆者內心不禁感慨,為何2020年、2022年7月的「時間的魔法寶石」,要讓筆者相繼為台灣前總統及日本元首相寫下辭世之文呢?
安倍大戰略等於是日本大戰略
李前總統和安倍元首相兩人皆是深謀遠慮的大戰略家。猶記得2019年8月時,筆者著書《安倍政權的大戰略》出版。無獨有偶,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及高級主任的日本通官員麥可・葛林 (Michael J. Green)亦於2022年3月出版了《安倍大戰略等於是日本大戰略》。
美國白宮前官員於2022年3月出版《Line of Advantage: Japan’s Grand Strategy in the Era of Abe Shinzō》,此書亦將於本月由八旗文化出版,中文書名譯為《安倍晉三大戰略》,而副標則為【安倍晉三的海洋民主國大聯盟,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特別收錄「台灣如何回應」)】》。由此可知,筆者與葛林兩人皆是使用「大戰略」(Grand Strategy)一詞。
安倍的政治思想可由其著《邁向美麗之國》(『美しい国へ』,2006.7.20:文藝春秋)窺知,其書封面的書籤「自信と誇りのもてる日本へ」(擁有自信和可以自豪的日本)即可知安倍的雄心壯志。依此雄心壯志,2006年9月26日,安倍當選為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第一次安倍內閣正式上路。然而,因痼疾、2007年自民黨首次參院無過半的敗績,致使第一次安倍內閣最終只維持1年的時間。
經過了調養和沉潛的5年,2012年12月26日,安倍再度回鍋,並開啟了日本憲政史上任期最長的內閣,儘管新著已成為《邁向嶄新之國》;但由其書名的副標「美しい国へ 完全版」可知:其政治思想脈絡依舊不脫「邁向美麗之國」而行,國家目標是「強い日本を、取り戻す。」(奪回強日本)。
▲安倍元首相的著作及政治思想。(圖/作者蔡錫勳提供)
「『強い日本』を創るのは、他の誰でもありません。私たち自身です。」(開創「強日本」,不是委由他人之手,正是靠我們自己),乃是安倍於2013年1月28日,在國會「所信表明演說」的最後結語。有些人會將『強い日本』譯成「強大的日本」;但筆者認為意思些微不同,因此會譯成「強日本」(Strong Japan)。
「強日本」是安倍的代表口號,「安倍經濟學」正是要強化經濟、創造財源,達成「強日本」的重要支柱。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於去年自民黨總裁選舉時提出「新資本主義」,強調「成長和分配的好循環」;但是構思依然是師承安倍經濟學。因此,岸田總是會被問起其「新資本主義」與安倍的「安倍經濟學」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除了經濟政策之外,日本的防衛政策也是依照此安倍思維「開創強日本」的思路。「わが国自身の防衛力を強化」(強化我國本身的防衛力)已經是日本各年度版本《防衛白書》的用詞,而防衛費用自第二次安倍內閣後,年年傳媒的標題皆是「過去最大」(歷史新高)。
邁向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7月10日的參議院大選,岸田所率領的自由民主黨政見《参院選公約2022》中,亦明列4項「守護日本」及3項「開創未來」之政策。筆者將從「守護日本#1 堅定的外交、安保,守護“日本”」(毅然とした外交・安全保障で、“日本”を守る。)做為切入點。
「守護日本#1」中的「徹底強化國防力」明文:「以北約(NATO)各國的國防預算GDP2%目標做為參考,累計真正必要的防衛關係費。自明年度起5年內,努力達到徹底強化防衛力所必要的預算水準」。
由此可知,安倍提出的大戰略並非出於個人喜好,而是日本在尋找的國家路線。至今日本已有2次成功的大戰略。第1次是戰前1868年的「明治維新」,以富國強兵創造大日本帝國,與西洋列強並列;但是也走向列強的軍國主義和殖民地主義。
第2次是二戰以後的「戰後復興」,以吉田主義的「輕武裝.重經濟」為主軸基礎,全力以經貿實力發展國家,於1968年超越當時的西德,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國。在此天外飛來一筆,1968年距離1868年的明治維新正好百年,同時筆者亦出生於該年,成為美國之音所言之「安倍學專家」,難道這是天意?
1979年,日本獲得《Japan as No.1》的殊榮,但由於日本經濟力太過強大,挑戰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美國祭出「Japan Bashing」政策。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陷入「失落的10年」、「失落的20年」。
當日本漸漸失去信心之際,安倍相繼於2006年喊出「擁有自信和可以自豪的日本」、2013年1月28日的「所信表明演說」所言之「開創『強日本』,不是委由他人之手,正是靠我們自己)已充分得到日本國民理解和支持。
而要得到國民理解和支持的「大義名分」,順利推動國家大戰略的推動力,「外圧」(外來壓力)是不可或缺的。
第1次外來壓力來自歐美的帝國主義,第2次外來壓力來自戰後美國。在美國為主的GHQ(駐日盟軍總司令)之下,解散大日本帝國軍隊,於1947年5月3日施行新的《日本國憲法》。《日本國憲法》第1條訂定:「天皇乃日本國之象徵,亦為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
日本自衛隊之名乃創設於1954年,在當時戰後構思下,1946年11月3日所公布的《日本國憲法》時,第9條是期待日本成為「東方瑞士」,絲毫沒有考慮到帶有軍事性質的自衛隊。《日本國憲法》制定、施行迄今已經75年,一字未改,而是用解釋憲法條文繞過違憲的可能性。因此,自民黨「修憲」(憲法改正)主張維持「和平主義」的原則,正式將「自衛隊」明記進憲法條文中,藉此解除「自衛隊違憲論」的聲音。「自衛隊入憲論」是自民黨官網的主張,並非安倍一個人。
那麼推動日本第3次大戰略的外來壓力是哪個國家?答案很明顯,正如《安倍晉三大戰略》一書的副標「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中國正是推動第3次大戰略的外壓國家。
由2021年版《防衛白書》第21頁資料可知,中國的國防預算自改革開放就急速增加,早已遠遠超越日本的防衛預算。有些人批評安倍任內持續增加防衛費;但是都沒講清楚,安倍內閣僅是微幅增加,不敢超過GDP1%的緊箍咒。2021年度日中預算得落差就很明顯。
▲中國公開國防預算的推移。(資料來源:令和3年版《防衛白書》,21頁)
日本不能講「國防預算」,用詞是「防衛關係費」。安倍推動日本「普通國家化」,台灣習慣用詞是「正常國家化」,如果用「正常國家」是否意味現在是「不正常」!
自民黨的《選舉公約》「守護日本#1」明文「徹底強化國防力」。岸田首相和來訪的美國總統拜登同於5月23日在東京舉行首腦會談時,對拜登表明:「確保防衛費相當增額的決心」。而且此內容也放在日本外務省5月23日官網「日美首腦會談」。
根據瑞典SIPRI(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itute)2022年4月公布的年度報告書《SIPRI Yearbook》,2021年日本排名第9,防衛費僅占日本國內GDP的1.1%。德國第7名,占GDP1.3%。雖然德國明言將國防費增加至GDP2%,在各國沒有大幅改變預算前提下,日本可能於5年後成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世界國防預算前10名,日本第9名。(資料來源:瑞典SIPRI,2022年4月)
中國戰機、軍艦不斷至日本周遭海域,已經讓日本國民理解和支持的安倍名言:「開創『強日本』,不是委由他人之手,正是靠我們自己」。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一事強化了日本的決心。中國和俄羅斯強化戰略夥伴關係,並且雙方軍艦共同至日本周遭海域巡航,讓日本覺醒新的外來壓力。
沒有安倍的新安倍時代
筆者認知安倍大戰略等於是日本大戰略,如同前2次一樣,外來的壓力是訂定政策的判斷基礎,國民理解和支持的根源。「沒有安倍的新安倍時代」,「靠我們自己開創強日本」。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安倍大戰略等於是日本大戰略,外來的壓力是訂定政策的判斷基礎,國民理解和支持的根源。「沒有安倍的新安倍時代」,「靠我們自己開創強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