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由不得台灣 經濟發展與台美關係升溫難兼得

我們想讓你知道…從美台關係來說,我們之間的關係看起來就是達到新的高度;但是在兩岸關係上來看,卻又變成了冷到更冷的地步。問題是「經濟發展」才是目前我們生存發展的重中之重。

● 孔令信/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裴洛西(Nancy Pelosi)亞洲行在7月28日拜習電話會談之後,成了第一道考驗美中關係與台海情勢的嚴峻考題。在戰略部署上,拜習會著重在烏克蘭與台灣問題,特別是台灣問題成了兩人高峰會談的焦點。在激烈的對話中,拜登的底牌還是「一個中國」──不支持台獨;習近平則是強調美台不可「玩火自焚」。在戰術上的部署,美國林肯號航母已從南海往台灣海峽接近;解放軍則是從福建平潭最接近台灣的地方開始至少五次實彈軍演。雙方對抗架式逐步擺好,當然就是在等裴洛西的下一步再來應變!

裴洛西7月29日已出發,這趟畢業旅行若是能把台灣納入行程,對她個人的政治生涯來說,意義上當然就更加不凡,對這位強硬反中的女議長來說,這自然是一枚重大的「勳章」。而對美方來說,給北京一點「顏色」,對拜登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在俄烏戰爭情勢膠著之下,若在台灣這一塊出現一個「 小確幸」,對民主黨的期中選情極有可能創造加分效應。換言之,儘管拜登給了習近平再度的底線保證,可是如何創造紅線之前的「優勢」,就看裴洛西如何和白宮搭配演出了!

只是北京怎麼可能會任裴洛西與拜登隨意擺布?從7月27日起,中國外交部、國防部等便密集發聲: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挑戰中方底線,必將遭到堅決反制。北京官媒《環球時報》於7月27日深夜發布的社評〈 這些「政治網紅」跑台灣打卡送毒藥〉文末再度強調:「這些反華政客會自動被列入中國大陸的黑名單,……他們跳得再高,也不可能影響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更不可能阻擋中國國家統一的歷史大勢。」

金瑞契支持裴洛西訪台 別讓中國覺得美國是紙老虎

 

▲金瑞契(Newt Gingrich)「反共親台」立場鮮明,日前他也表態支持裴洛西應訪台,讓中方明白美國不是紙老虎。(圖/路透社)

在裴洛西之前,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25年前(1997年)也曾來台訪問, 日前他也表態支持:「裴洛西現在絕對應該訪台,讓中方明白美國不是紙老虎」。他是共和黨員,他表示,「我們在98%或99%的事情上存在巨大分歧,但在這件事(訪問台灣)上,我認為她的直覺是正確的。」換來的是中國外交部痛批金瑞契曾在涉台問題上「表現惡劣」,此「極端不負責任的言論」不值一提。對比25年前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今日的實力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相對地美國對於裴洛西此行是否應該訪台還是朝野「各有盤算」。

裴洛西來台可讓小英搞大內宣 經濟苦果將由全民共嚐?

只是對我們來說,在裴洛西是否訪台的議題上,我方既不能說YES也不能說NO,在美中兩隻大象的對抗與外交折衝之間,我們既不能揚聲也不能噤聲,小英政府選擇的是低調到不能低調,從美台關係來說,我們之間的關係看起來就是達到新的高度;但是在兩岸關係上來看,卻又變成了冷到更冷的地步。問題是「經濟發展」才是目前我們生存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度持續高升,儘管最近在部分農漁產品出口上,出現了爭議而遭對岸擋下,問題是我方雖然採取分散與轉內銷的方式來「消化」這些危機,但是這根本就是「頭痛醫頭,卻痛醫腳」的治標方法,很難解決兩岸之間的緊張氛圍。

如今裴洛西若是真的來訪,軍事上的緊張情勢是可以見的,若是北京再加上「經貿緊縮」或者「經貿歪樓」策略,在裴洛西來去之間,對於我方未來的經貿發展又會形成怎樣的風暴?顯然小英政府「不敢」做這樣的評估,很可能只有「默默吞下」這場裴洛西訪台的「苦果」。當然裴洛西走後,小英政府可以大搞大內宣,為自己臉上胋金,可是剩下的苦果是不是又要讓全民來共嘗呢?

美中沒有維持台海和平共識 台灣只是任人擺佈的棋子

 

▲解放軍已從福建平潭最接近台灣的地方開始至少五次實彈軍演,等裴洛西的下一步再來應變。(圖/國防部提供)

大國之間的博奕,雙方在台灣海峽上空與海面上的戰鬥對峙,當然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威脅,若是美中擦槍走火,那就不是大家互相嚇嚇虛張聲勢了!屆時被點燃的戰火又將如何平息?恐怕不是小英政府所能想像與承擔的了!

要讓國家長治久安,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化解危機與戰火,讓和平能夠長期降臨在兩岸之間。可惜的是美中雙方並沒有這樣的共識,於是台灣便成了「任人擺布的棋子」,在上位的小英和執政的民進黨可曾想過何時才有我們真正的自主權,可以不受到你美中任何對抗或博奕影響呢?

熱門點閱》

►為何是吳秀才》愛情線定位不明 劇本追不上徐玄振演技

►洪雪珍/你與父母的關係 決定你與主管的關係

►美國狂升息敲響經濟衰退警鐘 Fed屆時降息也難止血 

►美國猛升息抗通膨! 央行與其升息半碼不如提升工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孔令信

孔令信 孔令信

文化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銘傳大學新聞學系主任兼專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新聞原理、新聞編輯。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