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元/被操控的言論自由 新聞媒體公信力崩盤

我們想讓你知道…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主進步黨取得國會多數之後,台灣媒體有更多的「新聞自由」,有更加「平衡報導」了嗎?

▲1988年台灣正式解除報禁,媒體百家爭鳴,使得台灣言論更加多元。(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曾建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

對於一個經歷過「報禁」的人來說,對於「新聞自由」、「平衡報導」的體會與未經歷過報禁的人是不一樣的。

報禁時代,報紙就是三大報,電視就是老三台,當時雖然在黨國體制的控制下,民營兩大報的經營者還是花了大量精力與金錢去培養記者、編輯及主筆,造就了許多媒體人才,直至今日,這群人還在媒體界、政界發揮影響力。當年即使有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的新聞檢查,讀者還是可以從記者的筆下看到他們「有技巧地傳達要告訴讀者的訊息」,總的來說,報禁時代的媒體閱聽感受是「愉快且充實的」。

報禁解除 各大媒體立場更鮮明

我上大學的時候,台灣正好解除報禁,一時間,原先只有三大張的三大報突然變成厚厚一疊,各種小報也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我還在一些新成立的報紙如《朝野時報》、《創國報》、《太平洋日報》、《世界論壇報》等等投過稿。

這時候台灣媒體開始標籤化,主要是統獨辯論不斷增加,記得當時曾發生《聯合報》退報運動,受到這場運動影響,我家訂了二十幾年的《聯合報》也改成「比較自由派」的《中國時報》,原本只是地區小報的《自由時報》則在此時興起。

人民在問: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主進步黨取得國會多數之後,台灣媒體有更多的「新聞自由」,有更加「平衡報導」了嗎?如果說「媒體被政府操控」過去還是讓人半信半疑,2016年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就成為「現實」,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知戰的影響,讓媒體的公信力開始大崩盤。

民進黨很重視媒體,是靠著操作媒體風向逐步掌權,全面執政後更是加強對媒體的操控,因而被批評是「看報治國」,甚至是自欺欺人。

▲以報紙為首的新聞世代已逐漸式微,網路新媒體已成為現代人吸收資訊的主要管道。(圖/示意照/資料照)

現代媒體缺乏平衡報導、事實查證

國際大環境也影響到媒體,現在是網路時代,而網路世界是無政府狀態,不像實體媒體受到新聞倫理的約束,因此,過去新聞媒體所堅持的「平衡報導」、「事實查證」等新聞專業,都不再被重視。

而閱聽大眾也不再從實體媒體獲取資訊,就像我家,現在只有老母親還在看報紙,電視新聞幾乎沒人看,大家習慣從社交平台獲取已「過濾」的資訊,形成所謂的「同溫層」。因此,我很懷念報禁剛解除的那幾年,翻開報紙、打開電視,總能從中獲取不同的資訊、不同的評論;不像現在,哪家電視台、哪家報紙就是固定講那樣的話,而觀眾就挑符合自己政治立場的媒體看。

▲佛光大學邀集國內學者專家組成的「六都、新竹市候選人電視新聞聲量統計」。(圖/佛光大學提供)

看到多位傳播學者最近成立「電視選舉新聞觀測聯盟」,每週公布六都及新竹市長候選人的電視報導則數、正負聲量比時,我只能說「太好了」;事實上,目前幾個「事實查核」網站,不論其查核結果是否完全正確,但都受到民眾的高度關注,顯見人民對於媒體的「平衡報導」、「事實查證」還是非常重視的。

熱門點閱》

►台北市長選舉三腳督 今年沒有棄保效應

►領導人思維不應貪生怕事 才有利桃園起飛

►矢板明夫/蔡英文願與北京談話 尋求台海和平方法

►呂秀蓮/台灣豈可只靠美國援助 自己卻不自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