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之死 掀起伊朗頭巾革命

我們想讓你知道…從阿拉伯之春到瑪莎事件,人們越發勇於為自己或他人經歷的不公發聲,儘管獲勝的勝算不大,一場選舉或一條頭巾,每場示威反抗都在爭取自由民主的路上留下深刻腳印。

▲卡達世界盃賽場上,伊朗球迷聲援國內反政府示威活動。(圖/路透)

● 袁慕恩/國立清華大學外文系學生

一名年輕女子的死亡如何演變成全國性的示威與憤怒?是什麼讓伊朗國民即使籠罩在被逮補,甚至處決的恐慌中,也要勇敢發聲?繼2009年綠色運動後,伊朗境內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在女性權益、經濟壓迫、政治腐敗等因素下越發激烈。

嚴苛道德規定引眾怒 經濟困境加劇全民怒火

瑪莎.阿米尼(Masha Amini)是一名生活在伊朗庫爾德斯坦省的22歲少女,他在兩個月前與家人來到德黑蘭,卻因為未正確佩戴頭巾而被道德警察逮捕,沒想到在拘留三天後,也就是9月16日被送往醫院,隨後不治身亡,伊朗安全部隊發聲明表示瑪莎的死因爲接受頭巾培訓時突發的心臟病,印象中女兒一直相當健康的瑪莎家人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透過社群媒體與報章雜誌傳播,過於嚴苛的宗教法律,使得人們的憤怒如野火般燒遍全國,大家紛紛剪去頭髮或焚燒頭巾,各省婦女走上街頭示威,並用行動抗議保守派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的激進作為,而隨著示威蔓延,人們的訴求也從原先呼籲取消過於嚴格的著裝規定,擴大為對生活的不滿,長久以來由美國為首的石油制裁,使該國在貿易市場大受限制,長久以來的失業、貪腐、物資缺少、通貨膨脹,都加劇了國民難以平息的怒火。

▲過於嚴苛的宗教法律,使得人們的憤怒如野火般燒遍全國,大家紛紛剪去頭髮或焚燒頭巾,聲援瑪莎。(圖/路透)

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國家以暴力反擊抗議者

而伊朗政府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如此大規模示威?與現代民主社會期待的傾聽大相徑庭,等待示威者的是國家級的暴力對待與誣陷罪名,境內警力朝示威中,甚至是為瑪莎哀悼中的民眾射殺,根據《路透社》報導,目前已有至少510名死者與1000名傷患,婦女、學生與播報新聞的外國前線記者皆備受威脅,總統萊希在日前發表聲明,表示願意傾聽與政府持反對意見的聲音,卻又在11月29日公開表示,基於聯合國追查事實背後的政治性質,將拒絕該組織對國內示威行動的調查。

為自由而戰 在爭取自由的道路留足跡

究竟這次瑪莎事件及其引發的後續迴響是否足以撼動伊朗政府的執政能力,大多數媒體是持消極態度的,發生於1979年的伊朗革命在12月10日及11日的傳統節日舉行了和平示威,兩天的參與人數約有五十萬至數百萬不等。學者查爾斯.庫茲曼說到:「有1%全國人口參與的革命幾乎是聞所未聞,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1917年的俄國革命及1989年的羅馬尼亞革命或許超過了1%,但在1978年12月10日及11日的伊朗,卻有超過10%的人口參加了反沙阿的示威。」而此次示威活動主要透過社群媒體傳播,增加討論度,在國際上獲得相當高的關注,然而實際到場參加示威的民眾僅約9萬名,相比之下,可見為何學者們對這次行動影響力的不看好,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民對捍衛自身權益的勇氣與堅定,如茉莉花革命中遍地綻放的革命,伊朗人民在這場自由之戰又寫下新的紀錄。

▲儘管面對的是荷槍實彈的警力部隊或來自國家的壓迫暴力,反政府示威者仍勇於為自己或他人經歷的不公發聲。(圖/路透)

位處於中亞地區的各國基於政體與宗教緣由,使得各類抗爭或示威行動極為頻繁,從阿拉伯之春到這次的瑪莎事件,人們越發勇於為自己或他人經歷的不公發聲,儘管面對的是荷槍實彈的警力部隊或來自國家的壓迫暴力,儘管獲勝的勝算不大,一場選舉或一條頭巾,每一場示威反抗都在爭取自由民主的路上留下深刻的腳印。

熱門點閱》

►不公平的經濟成長 台灣人長期低薪成國安問題

►蔡詩萍/藍營立委補選陷窘境 2024即早規畫

►當孩子遇到霸凌 父母站出來前先思考這些事

►世界盃》晉級後如履薄冰 為何美國不熱衷足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