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軒/重症醫療專業醫師、專欄作家
最近很多人問:「房間太冷了,怎麼辦?」以下幾個建議,分享給各位讀者。
提高溫度的注意事項
一聽到房間冷、猝死增加,大家直覺都是就把房內溫度升高,而且愈高更好。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3°C以上,依照情況,你反而可能會逐漸身疲力乏、容易頭暈腦漲。主要是由於在冬天,室內外溫差懸殊太大了!除非你完全不出門,一旦外頭的溫度低於18°C,進進出出,容易導致很大的溫差,要知道溫差很要人命的!
國外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你在外頭極冷(10 °C以下)的環境下出門,然後進入極熱(23°C以上)的房內, 不只身體難以適應,極大的溫差也是有可能會致命的!
劇烈溫差真的要人命
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而且從溫差大於5°C以上開始,會愈來愈危險!美國研究告訴我們,不只是「心臟的猝死」,連「腦血管阻塞疾病」,也是因為溫差大於5°C 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尤其是那些之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病史的人(60歲以下的人,急性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的4倍)。
利用不同工具維持房間溫暖
如果室溫超過20°C,我們建不須要開任何暖氣。
●電暖器和空調機選擇
如果房間內,只有部分區域要提高室溫,建議使用電暖器,但我們知電暖器的耗電比熱空調機高出3倍以上。所以範圍較大的房間內才建議使用熱空調機,這樣更能省電;如果冷天氣持續好幾天,幾乎天天需要開暖氣,那選用熱空調機也許會更經濟實惠。
▲如果冷天氣持續好幾天,幾乎天天需要開暖氣,選用熱空調機會更經濟實惠。(圖/記者李薇攝)
●選正確位置放熱
家中如果沒有熱空調機,建議使用電暖器。但是大家都把電暖器對著自己釋熱,其實只是短暫取暖方式!如果冷空氣是從窗邊透進來的,就別把電暖爐拉到自己身旁,而是要放在窗戶旁邊,才可以把冷空氣變暖,把房內空氣變暖,才能較長時間保暖。
●選正確運轉模式
當打開熱空調機時,很多人為了想要節省電費,而轉到「微風模式」,其實這種運轉模式,反而會讓電費增加的。要達到設定房內18°C溫度,最佳的空調使用法,就是用「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這會比較省電費。切記,請開啟「自動模式」,只開「微風模式」,電費會變貴!
●風扇的輔助
若覺得即時開了暖爐、開了熱空調,還很冷,這時風扇便能派上用場。
暖爐放在地上,釋放出的熱空氣會上升,但這種特性也會導致熱空氣都往上跑,房間裡還是很冷。因此只要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讓堆積的熱空氣散開,房間的溫度才會均衡。
同樣的,從空調吹出的熱空氣,也會積聚在屋內的上方,也可使用風扇「朝上」,讓熱空氣往下沉,這樣不但能增加室內增溫效率,也幫助你降低電費呢!記得,冬天吹風扇,不是對人吹的喔!
▲冬天吹風扇,不是對人吹的,而是對天花板吹的,以均衡室內溫度。(圖/取自librestock)
慢性疾病患者房間內的安全溫度
英國研究發現:
●肺疾病患者
那些肺疾病患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在21°C的環境內待至少9小時,他們的呼吸症狀較不易發作。尤其是在夜晚的房間內,能保持在至少「9小時、21°C」之下,會是較舒服的環境。
●心血管疾病者
心血管疾病者一直待在氣溫低的房間內,身體血壓會升高,血液濃稠增加,猝死機率會增加。房間內,能保持在18°C,是較安全的環境。
●日夜溫度建議
1.白天建議
對於超過65歲以上的慢性疾病者,房間內,保持在18°C之上,對這些人的健康是有利的。
對於其他健康者,也建議房間內,能保持在18°C,更是較安全的環境。
2.夜晚建議
對於超過65歲以上的慢性病者,夜晚時間房間內保持在18°C之上,睡覺時要併有保暖衣物下,是要是比較適合的。
▲房間內能保持在18°C,對心血管疾病者是較安全的環境。(圖/取自Pixabay)
特殊叮嚀
●健康年輕者
冬天在家,只要有保暖衣物、棉被或熱毯,房間內是否能保持在18°C,是不太重要的。
●嬰兒房
國外研究發現,冬天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故建議嬰兒房在冬天最好能保持在16~20°C左右。
別忘了替自己房間保暖
冬天,如果房間內溫度沒有維持在18~20°C左右,或兩房間溫差>5°C ,容易猝死在家。尤其是慢性疾病、長者們,除了注意自身保暖,也樣讓房間保持在安全的溫度,不要使房間一直處在低溫。
熱門點閱》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冬天,如果房間內溫度沒有維持在18~20°C左右,或兩房間溫差>5°C ,容易猝死在家。除了注意自身保暖,也要讓房間保持在安全的溫度,不要使房間一直處在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