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放棄清零後 中國經濟非如預期樂觀

我們想讓你知道…習近平想提高民間消費和投資,擴大內需來填補出口需求的衰退,並非錯誤。只是想要民衆大幅度改變消費和儲蓄的行為,恐非一朝一夕就可彌補出口需求的結構性衰退!

▲中國官方宣布社會面清零之際,民眾走出小區時難掩興奮之情。(圖/CFP)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2023年1月17日,中共副總理劉鶴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聲稱,取消疫情防控限制後,中國國內生活已恢復正常,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不過,更多人相信中國經濟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包括人口下降(人口紅利消失)、房地產墜入谷底、地方政府赤字暴增、美國對其科技產業的施壓、國際內外投資者擔憂中國共產黨多變又仇富的政策,以及印度、印尼和越南等替代中國供應鏈的可行性不斷升高等等。未來中國經濟恐非如中共預期的樂觀。

中國不得不完全抛棄清零政策!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在2022年就出現嚴重的大衰退,上半年進出口形勢尚好,下半年則快速惡化。即使中國政府花了巨大的代價,大搞基礎建設的投資,但是效果卻很有限。目前中國內需又萎靡不振;去年最後兩個月中國消費零售總額繼續下滑。雖然,美國華爾街對於中國放棄清零後的發展,充滿樂觀的看法,認為中國的經濟即將迅速恢復活力,但是目前看起來,中國2023年的經濟恐怕非常不妙!就連習近平在日前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總需求不足,必須擴大內需。因此,白紙運動只是給了中共拋棄封控政策的藉口!

中國出口引擎消風 頓失經濟動力!

未來中國經濟情勢的發展充滿層層考驗。若要恢復榮景,必須克服諸多挑戰。其中有兩個關鍵因素最難處理:一是中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供應鏈正在加速外移;另外一個是中國內需基礎的「土地經濟」面臨大崩潰的局勢。

▲俯瞰上海港貨櫃碼頭。(圖/路透)

▲中國港口空櫃堆積。圖為世界第一大貨櫃港上海港。(圖/路透)

去年下半年以來,歐美主要經濟體為了對抗通膨,都採取升息降溫的經濟政策。全球貿易也隨之降溫,中國的出口訂單銳減,加上中美關係緊張,許多訂單都轉到東南亞。如今中國各大港口的空貨櫃如今堆積成山,2021年「一櫃難求」的盛況,已成昨日黃花。依據中國財新網的報導,上海「碼頭的空貨櫃都堆滿了,現在很多都堆到鄰近的太倉縣了,這種景象很多年都沒見過了」。不僅是上海,閒置貨櫃堆積如山的景象正在廣州、寧波等中國各大港口快速蔓延。

清零政策後遺症嚴重 產業鏈移往東南亞!

若與2021年中國港口「一櫃難求」的榮景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然而,東南亞目前運往歐美出口量卻在快速增加中,這也是導致中國出口減少、空貨櫃增多的根本原因之一。這個對比顯示了,中國全球工廠的龍頭地位正在被快速溶蝕!

中國在過去的封控階段,貿易訂單不斷轉到越南、印尼,還有泰國。中國廠商認為許多歐美買主直接在這些下單了;產業鏈移到東南亞了。在中國浙江、江蘇沿海地區,大部分企業都依賴出口生存,經年累月的清零政策造成許多大型企業裁員,小企業倒閉;工作機會已經大幅萎縮了。北上廣深的中國廠商大多表示,往年招工很難,今年找工作的人卻很多!若印度再加入戰局,中國要留住產業供應鏈就更難了。

土地經濟崩盤 地方政府率先受傷!

目前中國房市已經泡沫化了,連帶造成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快速惡化,甚至地方政府週轉不靈的狀況,時有所聞!例如,今年初中國各地政府,在財政失衡的壓力下,開始執行所謂的「醫保改革」。

1月11日廣州市退休人員的醫保待遇縮減近2/3,導致大量退休人員到政府部門抗議。武漢老年人在 2月15 日聚集於中山公園抗議當局醫保改革,他們認為這次改革將大砍醫療補貼福利。大連老人們也上街抗議。這些退休老人的抗議活動被稱為「白髮革命」,正在各大城市蔓延。不過,當局派出大量警方「維穩」,更有民眾表示便衣警察堵到家門,限制民眾人身自由。

▲▼湖北武漢8日有上萬名退休老人上街抗議醫保改革。(圖/翻攝自推特)

▲湖北武漢8日有上萬名退休老人上街抗議醫保改革。(圖/翻攝自推特)

出口衰退是中國經濟困境的成因

為什麼中國的總需求會嚴重不足?為什麼地方政府的財政迅速惡化,負債不斷升高呢?原因其實都是相同的。「出讓土地」的收入一直是中國地方政府極為依賴的收入,根據中國財政部的資料顯示,在過去10年間,土地出讓收入占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例約落在3到4成間,2020年一度達到43.59%,2021年雖然下降至41.81%,仍在4成以上。換句話說,1949年中共革命成功,中共政府沒收了所有私有土地,於是中國無處不是國有地,可任由中共處理。

1978年改革開放,地方政府開始將土地使用權(土地出讓)出售給外國廠商及中國民衆,收到的錢就建橋築路,大搞地方建設。新建的工廠、商店、住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工商發達後,土地勢必漲價,地方政府又可以再提高釋出土地的價格。這個土地不斷漲價的循環,讓地方政府賺盡利頭。地方政府和民間建商合作挖錢。建商靠特權或賄賂批到土地後,再以土地抵押向銀行借錢,又以無本的分屋方式由國有企業負責出錢蓋房子。土地步步炒高,不但地方政府賺更多土地錢,建商也大賺無本生意,國營營造廠也分到不少利頭。這種地價不斷飆升的模式,大家都有利,何樂而不為?

土地經濟造成繁榮的假象

但是中國「土地經濟」的循環漲價模式,怎可能維持近四十多年,就是靠出口不斷擴大,有了大把順差賺來的資金不停地注入,中國才能維持地價和公共建設螺旋上升的榮景。一旦出口萎縮,沒有新的大量資金注入,這個土地漲價的循環就會崩盤,房地產不斷漲價的泡泡就破了!沒有新增加的資金注入,土地和房價勢必大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怎麼不萎縮?房地產業怎可能沒有破產危機?銀行業呆帳暴增,怎麼不會有系統性金融危機?

▲並非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改變中國民眾的消費和儲蓄行為,就可彌補出口需求的結構性衰退。(圖/記者任以芳攝)

表面上,中國有兩個成長引擎,一個是岀口產業,另一個是能大量創造國內需求的房地產部門。但在事實上,只有出口部門的成長才是中國經濟成長的真正動力。習近平想提高民間消費和投資,擴大內需來填補出口需求的衰退,以解決經濟衰退的問題,並非錯誤。只是,想要中國民衆大幅度改變消費和儲蓄的行為,恐非一朝一夕就可彌補中國出口需求的結構性衰退!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忠正專欄

林忠正專欄 林忠正

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