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危機的反思 物價飛漲有內外因素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盤商掌握大宗供貨來源,顯示此種交易即偏向賣方市場,為追求利潤,即便國際原物料價格回穩或下跌時,中盤業者多數也不會將產品降價。

● 張家羽/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近期因禽流感肆虐,導致國內蛋雞遭大量撲殺,致使蛋的供應源頭大幅減少,最終反應至售價,而這波「蛋蛋危機」也再度詮釋出產品的價格,會因外部因素影響生產端,導致價格上揚的現象;或許,在萬物齊漲的世代,這波缺蛋(蛋價飆漲)危機也讓大家見怪不怪,卻讓筆者省思,物價的飆漲雖大致可歸咎於「不可控」的外部原因,但卻罕見政府當局著力檢視「可控」的內部因素,值得探討。

疫情、戰爭、極端氣候 輸入性通膨導致物價上漲

「因國際原物料上漲,導致國內生產業者扛不住成本而決定漲價」這句話,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基本上,我國屬於海島型國家,一般原料(含能源、礦產、農業用原物料)生產量能有限,因此必須高度仰賴進口,而近年因COVID-19疫情、極端氣候,甚至是戰爭影響,不僅影響各國生產力,也影響國際物流與對應的人力,導致輸入性通膨而造成國內物價上揚,坦白說,這實屬不可抗力的因子。

▲▼日本白色戀人產量減少。(圖/翻攝臉書/石屋製菓株式會社)

▲日本也鬧蛋荒,北海道知名伴手禮白色戀人產量減少。(圖/翻攝臉書/石屋製菓株式會社)

物價升了就不會降 業者將人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然而,探究其中,將時間軸攤開,上述的外部原因(除氣候變遷之外)多屬短期因素,雖會造成生產成本波動,但依波峰觀點而言,勢必也會有所趨緩的一天,有趣的是,曾幾何時在國際局勢動盪結束(生產線供應回歸正常)後,大家會看到物價走下坡呢?就在物(房)價持續居高不下的情形下,政府卻始終無法精準的「對症」下藥,一味的提高基本工資,試圖緩頰民眾的怒火與不滿,但卻事與願違,營業店家隨即以人力成本考量回敬,消費壓力(價格)再度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國內物價的漲跌 部分受制於中盤業者

事實上,當國際生產、物流回歸穩定後,輸入性成本降低,但大家熟知的是,產品上漲的價格卻很難在下修,此時決定國內產品售價的話語權,就落在中盤業者身上了,如果產品是民生所需,而中盤商掌握大宗供貨來源,顯示此種交易即偏向賣方市場,為追求利潤,即便國際原物料價格回穩或下跌時,中盤業者多數也不會將產品降價,於是常常聽到「錢,只會越來越薄」,原因是,一張等值的鈔票,購買力將會隨著時間往下降;但對比全球性的外部原因來說,如此的內部因素,實際是政府可以把關及掌握的。

▲高雄阿蓮區農會珍蜜棗,廈門,鑫金鷺。(圖/高雄市農業局)

▲韓國瑜任高雄市長時,曾為展開國際城市交流,至中國多個城市簽下農產品的合作備忘錄。(圖/高雄市農會)

108年初,甫上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為展開國際城市交流,遂至中國大陸多個城市簽下許多農產品的合作備忘錄,也帶來許多對岸蔬果進出口的契機,筆者當時實際走訪高雄的旗山、美濃、杉林、甲仙等農業重鎮,得知供貨需求確實有所增加,但許多中盤商對果農及菜農卻仍是以低價收購,實際讓第一線果農的獲利成效依舊微乎其微(畢竟果農生產量能有限制,無法以量產獲益),這也顯示其實國內物價的漲跌,仍部分受制於中盤業者。

監督部分中盤業者 政府可讓人民有感的作為之一

是以,物(房)價的飛漲,相較全球性的外部原因來說,國內是存在著可控的內部因素,這也是政府當局可以有效把關的層面,公平交易委員會也應適時牽制及監督國內部份的中盤業者,避免其哄抬價格,民眾卻只能照單全收,相信這才會是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作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張家羽

張家羽 張家羽

土生土長體育人、體育保送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系碩士班畢業,跨足媒體領域,先後擔任體育記者/採訪編輯、企業媒體公關,現為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