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只為求高薪? AI再聰明也給不出答案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不可預期的多變時代,求生已不只是找到工作,而是能常保朝氣,為嚮往的目標好好生活。

▲大學學測,考生準備考試。(圖/記者林敬旻攝)

▲ 考生要選哪個校系,當然會影響他們的人生,但影響力有多強,得自己探索、承擔。(圖/記者林敬旻攝)

● 翟敬宜/大學教師

什麼都能問,什麼都難不倒,ChatGPT逼得各大學不得不擬出教學指引。這是AI對學習型式、效果和價值帶來重大影響的時代,為什麼要念大學?為什麼要選這些科系?未來有用武之地嗎?科技新運用來得快,還來不及細思量,今年考生就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好決定想申請的校系。

凡事問AI還要學什麼? 自主學習是求生原動力

上大學不再只是為了學一門專業,而是把自己練成更有學習力、更快速掌握環境變化、對知識的整合運用更熟練的人。新科技的亮相讓這趨勢更明顯,不只考驗學生,也嚴格考驗大學的教學資源。怎麼教,才能在AI生成如此輕鬆的時代,仍能點燃學生探索未知與找答案的熱情?

挑戰來得既即時又嚴峻。困難的不是教會學生運用科技,而是大學要如何引導他們想像未來的自己,怎麼跟所處的環境和社會接軌,面對新變化新刺激如何接招⋯這是一種在社會中「自處」的能力,在不可預期的多變時代,求生已不只是找到工作,而是能常保朝氣,為嚮往的目標好好生活。

這股韌性的原動力就來自學習。當主動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耐壓耐挫力才能隨之而來。也是大學真正的育才內涵。

少子化競爭下 大學淪為高薪養成班

但傳統考試制度的影響太深沈,台灣的大學在少子化競爭下充滿目標導向。所謂理想大學,不是聲稱要把你栽培成學者或高薪菁英,就是讓你求職沒煩惱,二擇一。做不到的大學就要背上學用落差的罪名。

▲▼台大椰林大道與總圖。(圖/記者許敏溶攝)

▲ 社會不是只需要菁英,大學也不應該只剩下目標導向。(圖/記者許敏溶攝)

但社會不是只需要菁英,大學也不應該只給這兩條路,而是讓學生有能力有勇氣替自己開路。這樣的配備,大學怎麼給,是每個校長都該想的教育政策。無奈壓力太現實,大學過剩生源不夠,對不少學校來說,能招到足夠的學生維持正常運轉,不被註冊率拖垮已萬幸,除了喊喊就業沒問題,已無力顧及其他。

因此,當AI極可能會取代許多職務,大學育才又只剩「能找到理想工作」,很難讓人不問這一題:「如果只為一份工作,念大學幹嘛?」

如何不被AI取代? ChatGPT再聰明也無解

教學經驗中,我確實有學生選擇休學,先到職場磨鍊或打工度假;有人回來復學,繼續邊上班邊念書,也有人都結婚生子當了店經理都還沒回來念完。在他們的年輕人生裡,學歷不必一站到位,從大學離開並不表示學習就此中斷,只是在那個階段,想先試試別的路徑。

Z世代對學習和生涯的看法早已大不同。考生選志願,也只是現階段的一次練習。選擇哪個校系,當然會影響他們的人生,但影響力有多強,得自己探索、自己承擔。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接住挑戰,大學要自許有能力給出科技與環境速變下的學習資源。至於要如何做到,倒是ChatGPT再聰明也給不出的答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