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時代》人工智慧把資訊都整理好 個人特色將成紅利

我們想讓你知道…一般人並不會把新科技運用到卓越等級,因為及格可能就足以應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所以真正重要的是當文字、資料、概念、表格都有人幫你處理好時,你的詮釋能力如何。

▲ AI不僅創造新工作,拿掉舊工作進程型態,還大大提高了辯論素養。(圖/路透)

● 陳睨/自由接案講師、撰稿人

AI 的發展除了會創造新工作,拿掉舊工作進程型態,和解放行政時間外,還會大大提高對於人類「人際交互表達力」、「定義框架能力」還有「糾錯並質詢能力」的要求。

基本上就是一個辯論選手的基本知識素養。

人工智能很行不等於你真的行

舉個例子,不少人可能在工作上有遇過這樣的問題,不管是自己的夥伴、同事,還是外部來找的合作單位,很多的拜訪電話根本就文辭不通,基本的管理能力還有文字敘述能力都很缺乏。現在,很多人可能會感覺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現即將實現無痛寫文稿,大家可以重新站在基本有禮貌和邏輯的起跑線上競爭。其實,大多數人都忘記了,只有稀缺的資源才是競爭時的資本,因為「你可以我不行,所以我花錢請你」或是「要很多你剛好可以,所以花錢請你」是人才市場兩大價值,一旦人人都可以且一次產大量,那這項能力只會變成行業底線而已。

在目前幾個穩定的人工智能的產品應用上來說,未來只會越來越適配大眾、降低門檻、增加友善的自然語言互動方式,讓會使用工具成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 手熟工具將是常態,但要呈現文稿的核心意味,對多數人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這樣趨勢的迭代上,手熟工具將是常態,真正困難的是我們多數人依舊將要面臨多數人完全唸不起來這個文稿應該要呈現出來的邀請意味,甚至不真正理解人工智能使用的詞語背後可能被解讀出的隱藏概念,這就是「人」比其他人可以有的價值。換言之,情緒渲染、類比理解、溝通推進是禮貌信件後真的可以被差異化的人格價值。

用辯論的語言來理解的話, AI 好比滿是概念的學長姐寫了一份稿子給你,但實際你上場表現如何其實全靠自己吸收與話從你口出的演繹。

快速吸收與好演繹,這個才是未來市場最難的。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普通而自信是要突破的關鍵

近代社會中,人工智能的強大會訓練我們多數的人在與電腦進行交互上越來越強,我們越來越會說電腦適應的語言。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大家有沒有可能會覺得只要學會和電腦說話就能解決很多問題,畢竟這也的確是最近一股燒起來的風潮。我假想一個例子來說,倘若人工智能幫你套好簡報之後讓你直接可以上場,很多人或許就不再思考簡報的排版、顏色、乃至於我在資訊呈現之中可不可以有什麼如同電影安排一樣的小彩蛋,或是得以見微知著的細節,我們的內容會都很工整漂亮,但也會千篇一率且逐漸疲乏。

可怕嗎?其實這不是一個假想,而是個還沒那麼自動化的現實,是個設計軟體叫canva。這幾年我在找簡報的時候,逐漸發現很多人在套版的時候完全不經過大腦,而且這群人有些往往比以前的美感與邏輯雙缺失的狀況還要更難教,因為他們感覺至少自己交出了看起來不錯的成果,其實已經做得很好,實在是感覺不到自己有需要進步的空間。

▲ 若人工智能幫你套好簡報,很多人或許就不再思考簡報的排版、顏色、乃至於我在資訊呈現之中可不可以有什麼如同電影安排一樣的小彩蛋。(圖/鳳新高中學生鄭伊璟提供)

實際上多數人在 AI 中都有可能因為工具的優異掩蓋自己的平庸,卻普通而自信。狂而言之,自以為只要抄到咒語更讓自己生點東西就行,底層語言邏輯、美學基礎與素材其實都是狗屁。

常態叫自我感覺滿足,學術稱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學習跟電腦對話 也學習跟人對話

日常生活中,工程師笑話很受歡迎,例如,「請去市場買雞蛋,如果看到鳳梨就買兩顆」的句子裡,工程師會用電腦邏輯在確認有鳳梨後買兩顆蛋,說笑者如願以償的收到眾人用常態邏輯嘲諷故事裡的理工仔不近人情。

有些工程師覺得搞定與人溝通沒有跟電腦溝通容易,事實上也真的是如此,所以有相關價值的銷售性行為總是有高薪當衝刺誘因。原心境的溝通之中,我們往往沒有辦法像是在電腦上講話一樣剝離掉自己的情緒勞動,而這,其實是很多職業有價值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電腦語言和自然語言之間有差異,因為電腦的語言有標準,真實世界的沒有。總有人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反過來,我們也應該理解到,論未來「人」的價值所能提供的獨斷性上,即時讀懂「被誤解」的邊陲,甚至玩轉「被誤解」的概念,加入復合性素材(如非語言溝通)創造可能性,才是真正的人際互動能力與意義。

如果有一天失去這些語言的曖昧性,一個真正意義上照本宣科的時代可能出現。

▲ 電腦的語言有標準,但真實世界的語言並沒有標準。(圖/TutorABC提供)

即便退一步來說,就算語言灰色概念不再重要,你也可以輕易的找到了正確的指令下,讓真實生活的問題就像老師幫你畫好期末考範圍,可以運用 AI 給你的答案應對,假設一切如同開書考。開書考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就是你要對基本知識熟悉,且知道問題的意識到底想考核什麼,這一層解讀往往是開書考最難的地方,而真實世界非常像這類型考試,一樣有限制時間,就算你離找到正確答案只是要再多5分鐘,對方耐心耗乾與鐘聲響起意義相同,就是要你放下筆、舉起手,收拾收拾等待結果。

這裡檢核的就是看見框架的能力,以及即時反應速度,也就是辯論比賽裡找到正確資訊的架構感和應用與渲染能力。

人類是人工智能的防守線

對於 AI 來說,只能把已經輸入的資訊消化並釋放出來,他們要構思的觀點必須已經有人提出或者是已經可以搜尋得到結果。全新的推測跟思考的方式不一定能夠由他們建構而出,但他們的確可以協助人類走完很早期、很普通、而且高重複性的發想歷程,進入後期奠基在更多想法上的點子凝聚。

隨著發展,人工智能的各種小工具是絕對足以達成搜尋廣泛資料、打開我們眼界和節省整理時間的效果,但是其出錯的機會往往猝不及防,所以在兩者搭配寫作的過程中,人類的存在是品管結果的重要標竿。這裡要考驗的就是在閱讀的過程裡,必須由人類不斷進行反思和驗證,有沒有正確性、有沒有道理、資料來源到底是哪裡、以及是否真的具有高參考性的價值,換言之,就是辯論選手在檢證另外一方論證時應該要有的基本素養。

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每個人未來都必須扮演著辯手的質疑眼光,去應對人工智能給出來的資料,小心翼翼的考核每一段內容,不全盤而是只收納那些真正有幫助的東西。

▲ 每個人未來都必須具備謹慎查核事實的能力。(圖/CFP)

這種素養是基層教育需要開始做改變的,當我們開始能夠質疑老師的課程與威權,甚至是很多我們會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並萌生好奇心而自己去驗證的時候,才有可能真正鍛鍊出來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幾乎每個小孩都有聽過我對他們的要求,其中一項就是包含不要永遠把我的話當作正確答案,上課時我也偶爾會出錯,但永遠接在後面的都會是「謝謝你的更正,我弄錯了。」

學習禮貌的質疑威權或理所應當,才是反思和抵抗人工智能造假的開始。

追求工具應用及格但交互能力高分

最終我想說的不是人工智能的革新沒有差,而是當代焦慮的人不該把所有的能力都去點 AI 工具的技能樹,反而該在這段百花齊放、互相競爭的市場震盪期去衝高「人類獨有的真實交互能力」的價值,因為這才是真正在人工智能發展平穩化且市場與大眾都有其一標準可以開始學習後,在另一條線上曲徑自救的方式。

就像大多數新出現的工具一樣,我們這種一般人並不會把這些工具運用到卓越的等級,因為及格可能就足以應對生活中的大小事了。所以真正重要的是當文字、資料、概念、表格⋯⋯都有人幫你處理好時,你的詮釋能力如何。

人工智能的進步最終將變相推高表達能力的門檻,當文書工作被接手後,組織裡頭剩下更多的就會是演說、相處和溝通的事情。

▲ 人工智能的進步將變相推高表達能力的門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放大人類的自我展演能力

所以總結回來,我認為這個時代將放大人類自我展演能力的可能性,進而有依賴底蘊和積累而產生不同的表達和個人化特色的紅利期。畢竟 Opean AI 針對一樣問題真的只能給到大同小異的回答,但具體的潤飾,什麼時間點使用,並加上什麼樣的聲音、手勢、情緒調動,完全是人類要自己掌握和設計的部分了。甚至是如何添油加醋,或是怎麼刪改也是個人化特色可以為平均值稿件帶來的畫龍點睛。

從來都是稿子、論點、簡報可以相同,但只要人和修辭不一樣,你受到的撼動就完全不同。

人人都會的工具無法成就你,思考和表達才行。

熱門點閱》

►AI新時代》知識累積不可或缺 人機協作發揮更好效果

►AI新時代》建立可信任AI典範 台灣也能搶攻產業鏈大餅

►AI新時代》危機就是轉機 線上教育平台「經驗」價值高

►AI新時代》過度跟風大可不必 善用GPT-4整合力促進產業轉型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陳睨」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