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準會(Fed)3日升息一碼,基準利率升至5.00~5.25%區間。(圖/路透)
● 文/美股韭菜王
美國聯準會(Fed)3日升息一碼,以下先說重點:
1.升息符合預期,升息是好事、不升才出事。
2.美國經濟的真正考驗來了,高利率將維持一段更長時間。
3.債市繼續預期9月降息,但我們該思考的是,為何債市做這樣的預期?
4.再等一下,加倉時間點可能近了?
5.從一些消費性電子產業看,二次去庫存看來有機會。
下文將就上述五點一一論述。
升息是好事 不升才出事
聯準會將基準利率升至5.00~5.25%區間,符合 Street 預期,這一次符合預期,我想是重要的事。
鑒於美國區域銀行又開始出現雜音,故事實上,本月 Fed 升息對市場來說是一正面訊息,如果不升息,甚至降息,那麼市場很可能崩給你看,因市場會去聯想:是不是Fed看到了什麼銀行業的新危機,所以才要採取貨幣政策轉向?
而本次升息一碼,其實對通膨前景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改變,更多的政策意涵只是要傳遞目前美國經濟仍是相當健康、銀行業流動性沒問題,故可以支撐Fed的高利率政策。
▲ 本次升息一碼,重點是要傳遞「目前美國經濟仍是相當健康、銀行業流動性沒問題」的訊息。(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真正的考驗來了? 高利率將維持一段更長時間
鑒於聯準會5月利率會議聲明出現不小調整,以及鮑爾的會後記者會,兩者皆傳遞了清楚的政策訊息,就是:升息頂點已經到了,未來將維持高利率一段更長時間(Higher for longer)。
我認為,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才是美國經濟真正考驗的開始。
大家都玩過橡皮筋,想像一下,我們把橡皮筋緩緩拉開的時候,最初橡皮筋完全沒問題,可以一直被拉大,即使拉到最大程度,也還能支撐一段很長時間,並不會出現彈性疲乏,但最終,橡皮筋還是會出現彈性疲乏的現象。
美國經濟就像是橡皮筋,現在仍然非常強勁,勞動力市場並沒有甚麼問題,但問題在於,在Fed的高利率環境之下,美國經濟需要多少的時間出現彈性疲乏?而Fed在美國經濟出現彈性疲乏的初期,也不見得會開始降息,Fed會去等待更多勞動力市場放緩的數據出現,因為這才有理由支持Fed轉向降息,避免輕易降息後,通膨預期被重新點燃。
就像鮑爾在利率會議上說的:目前勞動力市場,仍然存在大量的過剩需求。顯然Fed依然期待看到更多 JOLTs職缺關閉,甚至失業率走升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會是導致美國消費動能進一步放緩、需求走弱的因子。
目前美國經濟與勞動力市場沒什麼大問題,消費動能從Bofa每月的信用卡報告(Credit Card report)來看,4 月也是出現強勁反彈,所以Fed在尚未看到更多經濟放緩的證據前,我不認為Fed有理由輕易降息,如果隨便降息,那才是大危機。
▲ 美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仍然存在大量的過剩需求。(圖/路透)
在高利率維持一段更長時間的前景下,將會換取勞動力市場走弱、消費動能放緩,這意味著經濟需求將進一步走低、通膨預期進一步下滑。
目前並無法確定屆時經濟放緩的幅度會有多大,但現在大盤的估值或許連軟著陸(Soft Landing)的預期都沒有定價,反而更像是在定價金髮經濟(Goldilocks economy)。
債市預期9月降息 為何債市做這樣的預期?
聯準會5月會議之後,美債市場也同意升息頂點已經到了,據CME數據顯示,市場預計Fed在6、7月將暫停升息,預計維持利率在5.00~5.25%區間。同時,CME數據也顯示有44.5%機率預計聯準會9月將降息一碼至4.75~5.00%,12 月有78.4%,預計降至4.25~4.50%。
別聽到降息預期就開心,我們該思考的是,為什麼債市做出這樣的降息預期?我認為,美債交易員在思考的是美國經濟更為放緩的經濟前景,而經濟放緩將幫助通膨下滑,並倒逼Fed出手降息。可以說,債市正在做出對美國經濟更為放緩、需求減弱的預期。
但股市投資人顯然想到降息就開心,這也使得目前大盤的估值高,並忽略財測(guidance)是否有再下修風險、二次去庫存、EPS延後進入上修循環等可能性。
外界有另一種論述: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財測下修,所以股價不會跌。是的,理論上股價是定價6~12個月的未來,但股市並不是常常像我們想的那麼長線思維,短線上,股價很可能還是會因為miss guidance而導致下跌。
▲ 據CME數據顯示,市場預計Fed在6、7月將暫停升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再等一下 加倉時間點可能近了?
美股3月底以來,再次出現一波強勢走升,主要是因為市場對於1Q23的財測預期打得很低,但從YoY、QoQ增速觀察,依然是在下降放緩趨勢,尚未見到營收或 EPS 出現轉向,或出現二階導數(Second derivative)的加速度轉折點。
再觀察FactSet統計市場對於2023的全年EPS預期:
截至4月28日為止,市場預計2023年S&P 500 EPS年增率為1.2%,比 3月31日統計的1.3%,只小幅下降 0.1 個百分點。
FactSet 這樣的市場預期,場景比較像是2H23下半年經濟復甦、個股基本面已觸底來給的預期。
如果美國經濟進一步放緩、消費動能走弱、需求下降,那麼只有0.1個百分點的EPS預期調整,似乎不太有安全邊際的保護。
我認為,一旦勞動力市場開始出現裂縫,那麼許多總經上的高頻數據,例如:申請初請失業金的網頁流量、Bofa信用卡支出狀況,都會開始出現邊際走弱。這時候,失業率將高機率開始向上走升、且製造業PMI再次掉頭向下,而個股的財測也很容易同時出現鬆動。
可以先看製造業PMI 43~44區間,如果製造業PMI下降到這一水平,個股基本上也會同時經歷財測下修(有些產業較敏感會提前修,如半導體)。
如果要製造業PMI降至這種水位,屆時美國經濟很可能已經進入了一定程度的衰退,無論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我認為,這邊會是我個人大幅度加倉的時點,買進之後,就會是放 1 年以上的長線目標。(PS:個人策略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
▲ 一旦勞動力市場開始出現裂縫,那麼許多總經上的高頻數據都會開始出現邊際走弱。(圖/路透)
二次去庫存 看來有機會?
1Q23財報季已經過了一大半,各產業看,出現了不同調的狀況,2022年先進入去庫存循環的產業,在2023年將更有抵擋ASP下降的力量,ASP還是會下降,但下降幅度相信不會太大。
今年財報看,預計2023下半年有機會出現二次去庫存,主要是因為企業在進入2023年後,紛紛預計2023下半年經濟復甦,所以出現了提前備貨的小補庫動能,庫存有出現重新拉升的跡象。
說一下台股,我認為拉庫存現象,台股比美股更為嚴重,因為台廠比美廠更直接面臨到中國解封、618電商節等拉貨題材,所以不少廠商提前備貨。但如果中國消費性電子需求不如預期、美國經濟又進一步放緩,那麼台廠很可能就需要二次去庫存。而目前手上資料看起來,中國在消費性電子的消費,很可能已被解封出遊消費所排擠。
美股雖然沒有台股這麼嚴重,但PC、手機、IC design等庫存壓力還是不低,且在美國經濟將進一步走弱的前景下,這邊也很有機會再出現二次去庫存。
記憶體在去庫存的週期上,跑得算是最前面,但由於記憶體屬於Commodity,所以如果終端需求在經濟放緩的壓力下爬不上來,也很難刺激報價大漲,記憶體報價有機會再往下探一點,但我想降幅不會像去年嚴重。
經濟放緩帶來的二次去庫存壓力,會導致公司的財測進一步下修,這邊有機會為個股帶來打第二支腳的可能性。而在經歷過二次去庫存之後,我想庫存問題的風險會下降不少,這也會為ASP後續的降幅踩下剎車。
股票上,由於我傾向長期投資,這樣的股價下跌是基本面有機會出現轉折的時間點,所以我會願意更大幅度的加倉。目前持股10%、債券30%、現金定存 60%。
▲ 台股的拉庫存現象比美股更為嚴重。(圖/記者湯興漢攝)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股韭菜王」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本次聯準會升息一碼符合預期,也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升息,甚至降息,那麼市場很可能崩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