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日前警告,美國政府最快將於6月1日耗盡現金儲備。(圖/路透社)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大家有沒有想過「去美元化」為什麼最近甚囂塵上?因為,疫情爆發以來,美國當仁不讓瘋狂印鈔;通貨膨脹出現,美國聯準會率先升息;烏俄戰爭爆發,美國立刻啟動經濟制裁。好不容易疫情結束,美國卻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銀行爆雷,就是一副「美元是我的,問題是你的」的嘴臉。如果你最近去了紐約,你肯定會聽見曼哈頓離時代廣場不遠的一座牆上,美國債務時鐘的滴答作響,時鐘上的數字已經從1989年落成時的3兆美元激升到今天的31兆美元以上。紐約街頭的美國人行色匆匆沒人在意,但它的無情攀升已經對全球經濟構成了風險。
葉倫警告美恐於6月耗盡現金儲備 全球市場將有毀滅性衝擊
我為什麼這麼說? 美國的債務上限即將破表,美國財政部長葉倫5月1日公開警告,美國政府最快將於6月1日耗盡現金儲備。這就是說美國要嘛會面臨主權違約,要嘛將大幅削减政府開支。 無論怎麼做,最後都會對全球市場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主權違約將破壞掉這個全球最重要的金融體系信心;削减預算則可能引發進一步的經濟衰退。當然,美國國會肯定會在最後一刻戲劇性的達成共識提高債務上限,但它對經濟災難的輕浮態度除了揭示了美國財政的健康惡化,也讓我們發現瘋狂印鈔的後遺症其實很可怕。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拼命印鈔迎來債務危機
▲ 本期《經濟學人》再度呼籲全球拼命印鈔帶來的債務危機。(圖/截自《經濟學人》封面)
這期《經濟學人》的全球版本重回了烏鴉角色,再度呼籲全球拼命印鈔帶來的債務危機。在全球版本的封面設計上,《經濟學人》讓我們看見一個金碧輝煌的幻想世界,閃閃發光的高樓大廈搭配著時髦男女以及無處不在的金幣和金融指數。上面兩排白色字體。大字寫的是「FISCAL FANTASYLAND 財政的幻想世界。」小字則是「When will politicians wake up 什麼時候政治人物才會覺醒?」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第九頁、歐洲板塊第四篇第44頁、財經板塊第一篇第58頁以及財經板塊第二篇第60頁,總共四篇文章分別從全球、歐洲、美國和中國進行深入的解析。
文章一開始提及對預算挑三揀四本來就是政治運作的一部分,但今天的全球財政已經變得沒有預算概念,「只要我喜歡 有什麼不可以?」,這個極端現象確讓人感覺背脊發涼。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提高政府債務上限上進行一場互相糾纏的拔河鬧劇。但投資人已經受不了,開始對美國第一次主權債務違約進行風險的定價。
這些政治忽略了一個更大的問題。 隨著人口老化、紓困成本上升和政府的利息帳單急升,美國的預算赤字將跟著激增。《經濟學人》估計,到本世紀末,美國赤字每年可能達到GDP的7%左右,這是一個美國再怎麼慘也沒有出現過的龐大缺口。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為止沒人知道怎麼去縮小它。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其他區域半斤八兩 政治人物沉迷於財政幻想世界
其他區域的政府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歐洲央行勉為其難支持著南歐弱國的財政之際,歐洲國家又陷入了一場各說各話的無意義辯論。 中國官方甚至準備出手援救某些財政惡化的地方政府。 整體而言,全球政府正沉迷在一個財政幻想世界中,他們在火燒屁股之前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好緊張的?
▲ 歐洲央行勉為其難支持著南歐弱國的財政之際,歐洲國家又陷入了一場各說各話的無意義辯論。(圖/歐洲央行官網)
靠利率下降度過全球金融危機 低利率牌如今已失靈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十年裡,利率下降讓各國政府得以維持巨額的債務。儘管歐洲和美國在危機後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部分公共支出,但到了2010年代末,他們開始舊態復萌。尤其是,日本的淨債務早就超過了GDP的150%,但也沒有發生什麼不良後果,這讓大家的膽子更大了,新冠疫情爆發,富裕國家政府率先慷慨解囊投入了相當於GDP 10%的紓困資金; 歐洲的能源危機更是促成了更多的救濟投入,債務累積完全沒有人擔心。
但低利率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個禮拜,美國聯準會決定再次升息至5~5.25%。美國今年在債務利息上的支出將占GDP的比例將超過本世紀迄今為止任何時候;連日本都不再那麼安全,儘管那裡的利率非常低,但政府已經被迫將預算的8%用於償還利息,如果日本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這個數字還將飆升。
利率攀升擠壓各國預算 公債總額佔GDP比例越來越高
就在支出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利率的上升正在擠壓各國預算。人口老化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已開發國家的年度醫療保健和養老金帳單將新增GDP的3%。即使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這一數字也達到了2%。到2035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2億。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緊張局勢,西方政策制定者的國防開支預算還會攀升。如果要加速脫碳,全球都還需要更多的綠色公共支出。
▲ 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緊張局勢,西方政策制定者的國防開支預算還會攀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總的來說,這幅景象真的令人生畏。 以美國的《通脹削减法案》為例,該法案本意是想减少政府赤字。但沒想到光是它的綠色稅收抵免就會在十年內耗資3910億美元,高盛預測的數據更嚇人:1.2兆美元。再加上川普總統任期內頒佈的臨時減稅政策可能延長時間,即使美國的經濟增長,美國的預算赤字也會達到GDP的7%。
這種迫在眉睫的壓力使政治人物們的提議看起來極不現實。 4月27日,眾議院共和黨通過了提高美國債務上限的法案,將2024年的支出限制在2022年的水準,然後讓每年預算提高1%。這聽起來可能很合理,但它排除了養老金和醫療保健的強制性支出,忽略了通貨膨脹,甚至沒有包括國防開支,這意味著與現在的規劃相比,預算被再度削减了27%。
德國政府認為,債務與GDP之比達到60%的目標可以繼續適用於義大利等地,但義大利的淨債務已經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多。在英國,政府對這些規則視若無睹,政府決定承諾長期延後增稅。在英國爆發債券市場危機幾個月後的今天,政府收入看似好於預期,這讓執政的保守黨再次掀起了減稅的呼聲。
中國不斷增加的債務被地方政府使用的不透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掩蓋。包括所有因素在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的公共債務總額超過GDP的120%,到2027年將上升到近150%。這樣的債務水準目前仍然可以承受,是因為中國有大量的國內儲蓄。巨大的公共債務意味著中國政府無法實現把經濟導向消費再平衡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
▲ 中國有大量的國內儲蓄,目前仍能支撐龐大的債務水準,但巨大的公共債務意味著中國政府無法實現把經濟導向消費再平衡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圖/CFP)
難擋國防支出及綠色投資 加稅恐成未來趨勢
政治人物們需要儘快變得實際一點。 公共債務確實有失控的危險,尤其是在利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借貸的每一次新增,都會阻礙政府應對下一次危機的能力。 支出的控制程度有限,政治人物們可以降低對養老金領取者的承諾,或者確保他們在綠色轉型中的作用不超過需要。但公眾對緊縮政策的興趣不大,而且隨著人口老化,支出勢必會新增。新增國防開支和綠色投資不可能可以阻擋。
《經濟學人》在文章最後認為加稅最後可能難以避免。但怎麼以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方式來增加稅收非常重要,英國對豪華住宅徵稅不足是可恥的; 美國有可能開徵增值稅,而中國正在想方設法推動財產稅。 其實全球各地都應該對碳排放徵稅,這可以鼓勵民營部門在脫碳方面進行更多的投資,從而减少為此目的的公共支出需求。
說真的,離開財政的幻想世界非常痛苦,毫無疑問,會有人不停呼籲情況沒有那麼急迫,但現在就謹慎思考如何退出一定會比等待幻覺破滅要好得多。
▲ 《經濟學人》認為加稅最後可能難以避免,但怎麼以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方式來增加稅收非常重要。(圖/路透)
印鈔救經濟短期有用 未來經濟卻充斥更多變數
著名經濟學家彌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說:通貨膨脹是引起物價長期普遍上漲的一種貨幣現象。市場中憑空多出很多的鈔票,必將引起全球所有生產性產品的價格上漲,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看見的全球通貨膨脹。
確實,最近幾年,只要發生重大經濟事件或是金融危機,財政赤字貨幣化這個概念,就被所有主權國家奉為解套經濟衰退的圭臬。特別是三年前爆發的疫情,更讓各國政府舉著振興經濟的大旗,從美國開始,各國緊隨其後的紛紛祭出它們的無限印鈔大法。更可怕的是,過去那些強調財政紀律,不贊成資產負債表無限膨脹的主流經濟學家先後噤聲不語,眼睜睜的看著政府印鈔票,大肆融通赤字與債務。
不能否認,以歷史經驗來看,印鈔救經濟的作法確實在短期有用。不過,長期下來,政府瘋狂印鈔的舉動怎麼可能完全沒有後座力,而且問題是怎麼還?從這次疫情的衝擊效應來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嚴重脫鉤已經在暗示我們過多的資金背後蘊含的不安。凡此種種,加大了各國政府政策的操作難度,讓未來經濟充斥了更高的不確定性。印鈔,究竟是萬能解方還是飲鴆止渴?沒人說的準,但只要主流經濟學家不敢出面疾呼大政府印鈔不對,我估計它們就會繼續引領風騷一陣子。至於是債留子孫還是禍延自己,現在,可能只有上帝知道。
▲ 印鈔,究竟是萬能解方還是飲鴆止渴?沒人說的準。(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印鈔,究竟是萬能解方還是飲鴆止渴?沒人說的準,但只要主流經濟學家不敢出面疾呼大政府印鈔不對,我估計它們就會繼續引領風騷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