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團使用AI精準犯罪 政府打詐須提早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AI已成為一種新型武器,國家面對卑劣的詐騙集團,政府必須有軍備競賽的決心,防詐的相關作為必須儘速進化升級。

▲ 近年來,詐騙犯罪危害台灣治安以及國家聲譽甚鉅。(圖/gogolook提供)

● 曹耀鈞/政府國防廉潔指數評鑑GDI諮詢委員

這些年來,詐騙案件危害台灣治安以及國家聲譽甚鉅,政府持續結合各部會和民間業者共同打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也推動了境外來電語音警示,市話系統將提醒接話人這是國際電話,小心詐騙。此舉特別針對家戶電話實施,預防一般家庭使用市話的長輩受騙,這種積極的作法,雖值得肯定,不過,仍待大力教育宣傳,以深入各家戶長者知悉。

官民合作阻詐 可產生阻卻效果

而對於詐騙集團更常利用詐騙簡訊,冒充公部門要求民眾辦理補繳稅款、罰單與公用事業費用等等,這類詐騙手法十分容易令人上當。而數位發展部也已研議,未來政府機關發出簡訊,將從現行的「十碼」電話號碼改成「三碼」,讓民眾一看就知道是公部門發出的簡訊,使詐騙集團無法魚目混珠。此外,國內前三大電信業者也紛紛投入資源協助相關防詐作為,包括中華電信建立了攔阻惡意簡訊機制;遠傳電信透過人工智能(AI)預測詐騙自動偵測系統,大量減少詐騙電話數量;台灣大哥大也結合大數據分析,偵測偽冒網站。這些官民合作的政策貼近民情,應可產生一定的效果。

▲ 詐騙集團經常冒充公部門,要求民眾辦理補繳稅款、罰單與公用事業費用。(圖/記者林悅翻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面對AI深偽詐騙 政府必須嚴肅應對

不過,令人憂心的是,AI的進步意味著「深偽詐騙」已經成為一個問題,並且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加嚴重!多年以來,電信或網路詐騙者利用「反直覺」的策略,隨機發送詐騙簡訊或釣魚資訊,其鎖定的目標並不在於精明的民眾,而是那些最有可能落入騙局的天真或高齡長者。然而,詐騙集團日後必將利用AI進行個性化處理,使詐騙變得更有說服力,來行使「精準詐騙」。原因係當前社會的溝通型態已大多仰賴社群媒體,犯罪集團可以輕易地從社群媒體獲取音頻及影像,以「複製」某人的聲音及身影。然後,他們便可以在詐騙時,使詐騙者聽起來幾乎就是熟悉的親友。這些年來,我們可能都接到過詐騙者的電話,你我之中的許多人現在對這些欺詐行為,也時常保持警惕而不上當。可是能否想像一下,當你所看到的手機影像和聲音不是陌生人,而正是你的家人,如果他們在緊急情況下向你求援,你當下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掛斷他(她)們的電話嗎?

▲ AI已成為一種新型武器,政府的防詐作為必須儘速進化升級。(圖/達志/示意圖)

在可預見的未來(其實是現在式),AI已成為一種新型武器,國家面對卑劣的詐騙集團,政府必須有軍備競賽的決心,防詐的相關作為必須儘速進化升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