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廷/營區爆炸事故連連 高風險作業可交給AI

我們想讓你知道…處理高風險的彈藥、火藥、爆炸品,就要設法以智慧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處理,只要是慣性作業,人工智能就可駕輕就熟。

▲ 基隆祥豐營區、屏東九鵬基地近期都傳出爆炸事故。(圖/記者吳世龍攝)

● 張延廷/前戰機飛行員、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漢光39號演習期間,陸軍六軍團「後勤三支部祥豐」營區彈藥庫、屏東九鵬基地,發生重大爆炸及火藥閃燃事件。受傷官兵皆是因執行公務而承擔受傷甚至終身致殘的苦境,著實令人憐敬,千萬不要苛責。然而回顧意外,都是可完全避免的危安事件,應該找出確切原因及徹底解決之道才是正辦,否則可能還是會發生,爾後家長怎可能放心將子弟送往軍中服役,缺員現象將更嚴重,這是環環相扣的問題。

近年社會少子化現象日益嚴峻,軍隊招募不易,為改變年輕人以為到軍中服役就是受苦受難而產生排斥現象,便以人性化考量為理由,相對降低訓練強度,使軍中環境更為年輕人接受而從軍。但相對的,對風險警覺及應變能力也會快速降低;尤其現代高科技武器裝備推陳出新,破壞力更鉅,對訓練及安全的考驗尤勝以往。防險、避險作為是否能跟得上實況、甚至是未來戰場的需求,便是很大的問題。

▲ 為吸引更多人從軍報效家國,軍隊近年來力求人性化,降低訓練強度。(圖/軍聞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高風險慣性作業 交給AI代勞

「一分訓練一分戰力」,既然訓練強度降低,要補充所需的戰力落差,便亟需以另一方式彌補,所以在烏克蘭戰場大量以無人機、火箭炮等遠程火力來強化打擊能力,便是相應之道。今者,處理高風險的彈藥、火藥、爆炸品,就要設法以智慧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處理,只要是慣性作業,人工智能就可駕輕就熟,像許多大企業的製程逐漸以AI取代人力,這就是「創新/不對稱」的精髓所在,但非常可惜,國軍卻一直停留在口號階段,與科技實況落差太大。

AI無法勝任之任務 落實危機應變機制

再者,有許多部分仍是現階段無法以AI完全取代,就必須詳細規畫防險、避險作為,落實督導及執行,而且都要先設想可能會遭遇最嚴重的意外狀況,再去執行任務,大大提升警覺功能及應變機制。

▲ 執行所有任務,都要做好最壞打算。(圖/軍聞社)

所有任務執行都要有最好的準備,並做最壞打算,筆者任職飛行員期間,每次飛行前的任務提示,都要反覆復習飛機遭遇嚴重故障、天氣突變、空間錯覺迷向、無線電完全失效等各種緊急處置作為,先讓心理產生完整的應變圖像才執行飛行任務,甚至在最後進跑道前都要再熟悉彈射手柄位置,以應變在戰機起飛階段突遭發動機失效或飛機解體,飛機劇烈翻滾時仍能迅速抓住彈射手柄跳傘求生。

有安全才有戰力,在人力資源愈形可貴難求,又人工智慧大量運用的當下,軍中有許多高風險工作,交給AI機器人的時代已來臨,只是我們沒用心規畫及運用罷了。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中時評論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張延廷專欄

張延廷專欄 張延廷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退役中將、美國華府Stimson Center智庫研究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