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延緩老化研究有成 呷百二成為可能的現實

我們想讓你知道…與其調動所有資源讓部分人獲得又長又健康的壽命,還不如先讓一部分人現在的生活就可以更健康更自在。

▲ 許多人都渴望長生不老。(圖/吉安鄉公所提供)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長生不老是人類的渴望和夢想。從古到今,人們一直都在上下求索,試圖找到靈丹妙藥,延緩自己的衰老。在中國,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據說他為了能長生不老,曾派徐福去尋找長生不老藥。在西方,最有名的就是曾經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作為當時西方最富有的女性,一生寵幸煉金術士追求長生不老之術,最後的遺言仍然是願意犧牲一切財富換取長生不老。

據最新一期《衰老》雜誌刊發的論文,哈佛大學研究小組發現了六種「化學雞尾酒」(藥物組合),能使人類和小老鼠皮膚細胞的衰老過程逆轉「數年」。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發現提供了「用一片藥片逆轉衰老的潛力」,其應用範圍更是從改善視力到有效治療與年齡有關的疾病。難怪連Amazon的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在完成太空船太空之旅後,都公開宣布他的下一步就是讓人類「長生不老」。

減緩老化的努力正得到回報 呷百二成為可能

▲ 最新一期的全球版本《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想帶我們一窺越來越可能成為現實的抗衰老努力。(圖/翻攝自《經濟學人》封面)

最新一期的全球版本《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想帶我們一窺越來越可能成為現實的抗衰老努力。在封面設計上,《經濟學人》讓我們在天藍色的封底前,看見一位戴著禮帽穿著米色西裝,腳步輕盈跨過生命之門的老先生。上面兩排黑色字體,大字寫的是「LIVING TO 120 活到120歲。」小字則是「A SPECIAL REPORT ON HOW TO SLOW AGING 一個關於如何延緩老化的特別報導。」

《經濟學人》這次用了緒論第一篇加上由擁有《經濟學人》三十一年資歷的科技資深編輯Geoffrey Carr帶領團隊撰寫的八篇科技季刊文章(包括一個影片、一個Podcast)深入探討了包括從腸道微生物和血液,到讓人害怕的卡路里、老化細胞,甚至難以掌握清楚的基因等議題的分析。文章認為減緩老化的努力正在得到回報。事實上,過去幾個世紀,各種防止衰老的嘗試一直被認為是江湖郎中的一個伎倆,他們會刻意宣揚諸如汞、砷或各種草藥、藥丸的功效,但最後往往帶來的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 終於,在經歷多年的試錯之後,所謂的長壽療效的想法開始得到突破。它的背後有著一群專注且充滿熱情的科學家和雄心勃勃的億萬富翁。甚至普通民眾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他們開始相信正確的生活習慣和保健品可以讓他們延年益壽數十年。

▲ 活到百歲在今天已經不算稀奇,但人數仍然不多。 圖為走過三世紀 117歲人瑞莫拉諾(Emma Morano)。(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活到 100 歲在今天已經不算稀奇,但人數仍然不多。 在美國和英國,百歲老人只佔總人口數的0.03%。 如果延長壽命的努力可以成真,活到百歲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 達到 120 歲甚至可能成為一個合理的願望。

最令人興奮的是,延長的歲月不見得就不健康。迄今為止,在延長壽命方面取得的進展是透過消滅致死因素,特別是傳染病來實現的。老化過程以及隨之而來的癡呆症等疾病尚未得到減緩。但這一次,情況有可能不一樣。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操縱生物老化過程 在人體測試是一大難關

正如《經濟學人》在這期的《科技季刊》提出的,這個想法是操縱與老化相關的生物過程,當試驗動物的衰老過程受到一定的抑制時,似乎可以同時延長它們的壽命。其中一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說法,例如嚴格管理消耗的卡路里。對大多數人來說,限制卡路里攝取的生活非常艱辛。但幫你合理控管這個情況的藥物已經問世。其中之一是雙胍(ㄍㄨㄚ)類降血糖藥,它已經被批准用於治療第 2 型的糖尿病; 另一種是雷帕黴素,一種用於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劑。

另一種方法是開發藥物來殺死人體不再需要的一些「老化」細胞。與其他的修復機制一樣,抑制這些細胞的生理現象可以讓老化變慢,還可以對健康有益,因為細胞老化會導致其他健康細胞出現功能障礙,但是不是真的能讓其他健康細胞不受影響還沒有完全確定。

對真正的信仰者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學術和商業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透過改變染色體上的「表觀遺傳」標記來使細胞和組織恢復活力,這些標記會告訴細胞應該激活哪些基因。這些標記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得到累積;如果把它們剝離開來,你可能可以讓自己 65 歲的身體內出現20 多歲的年輕細胞。成功限制卡路里並清除衰老細胞當然可以延緩衰老。支持者甚至聲稱表觀遺傳學的復興可以阻止或逆轉人體老化的情況。

▲ 當試驗動物的衰老過程受到一定的抑制時,似乎可以同時延長它們的壽命。(圖/台師大提供)

令人擔憂的一個原因是人們的大腦。減緩老化並沒有辦法改變大腦容量有限的事實,這與對特定疾病引起的癡呆症擔憂完全不同。因此,社會必須找到適應大腦正常老化的方法:例如,一個生理年輕的百歲老人或許可以借助人工智慧助理,讓他們不會因大腦老化而無法自理生活。

現在比較讓人擔憂的是,這些想法還沒有成功在人體進行過正式測試。部分原因是藥物核准機構尚未承認老化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所以這些試驗結果難以註冊。就其本質而言,此類試驗必須對數千人進行過臨床跟蹤,這會增加其成本和複雜性。儘管如此,一些試驗目前正在進行中。二甲雙胍的標靶試驗(TAME)需要追蹤 3,000 名 60 多歲和 70 多歲的美國人,看看這個藥物是不是真的有效。政府其實應該幫助這些工作。

任何能讓人們健康地活得更久、更充分地利用這個世界所提供的東西的發展都是值得歡呼的。有些人注意到億萬富翁對促進長壽的新創公司有興趣,擔心這些好處將被富人專斷,導致長壽的有錢人階級遠遠多於普通的民眾之上。但科技推廣會有記錄,並且隨著普及成本可以降低。很難想像有什麼比老年療法造成的不公不義更容易引發人們的不滿。

預期壽命延長促成更多中產階級 影響自然淘汰機制

▲ 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工作壽命將會延長。(圖/視覺中國)

許多人壽命得到延長的事實將產生一個廣泛的影響。最明顯的是,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工作壽命將會延長,對女性來說最有意義,她們因生育孩子而失去職業生涯年限的損失將會減少,還可以縮小工作場所的不平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發生更深層次的變化。壽命較長的人可能會開始關心更遙遠的威脅,例如 2100 年的全球地緣政治。更長的生命可以允許更多的資本積累,這將促成更多的中產階級出現。當政治權力主要由年輕人行使的時代,例如歐洲的中世紀,往往比年長、冷靜的頭腦更容易發生暴力事件。 家庭將跨越更多世代,並可能出現更大的家庭網絡。 這會讓它們更分散,還是將它們更加聚集在一起? 過多的百歲老人是否會導致年輕人邊緣化或是大家都自認是年輕人——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真的有長生不老藥,人們一定會想方設法接受治療。自然法則其實不樂見無限期的延長壽命:遺傳下來的表徵性狀其實是一種優勝劣敗的淘汰機制;即使繁衍不再重要,延續生命仍然有其需要透過子孫達成的意義。無論如何,對生命的本能驅動是人類最基本的一個特徵。它在人類歷史延綿幾個世紀,必定有它存在的特定意義。

科技化不可能為可能 神經系統問題恐仍無解藥

首先,我感覺挺好的,雖然舊有世界遺留下來的黑天鵝、灰犀牛一大堆,但人工智慧AI加上延緩老化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充滿想像的未來世界。

1850年代的美國,平均壽命只有40歲,現在已經達到了78歲。進一步延長人類的壽命或延緩老化當然會勾起很多人的興趣。但我更關心的是這種新型藥物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們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又應該怎麼看待這個議題?

▲ 進一步延長人類的壽命或延緩老化會勾起很多人的興趣。但更應關心的是這種新型藥物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圖/翻攝自pixabay)

就像《經濟學人》文章提及的,最近對老鼠進行的臨床試驗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動物服用1957年首次引入臨牀研究的二甲雙胍後,壽命反而長於沒有服用這種藥物的正常動物。就是因為這樣,大家才會認為二甲雙胍不僅能治療II型糖尿病,還可以抵抗衰老。與此同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Calico部門計劃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來理解控制壽命的生理機制,並借助這些知識設計各種干預措施,從而讓人類活得更長、更健康。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然後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我感覺吧,科學進步讓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讓我們可以活得更久更健康當然很好,對於這項挑戰,科學界和資本經濟絕對樂於承擔。只要讓他們得到新發現、奪得新商機,大多數的科學家和資本家肯定前仆後繼、捨我其誰。現在這個世界,又有什麼比戰勝死亡更令人興奮或是比永保青春更有前景的市場呢?

不過,我更相信返老還童的治療方案或許可以解決老齡化產生的身體問題,但仍然無法解決精神和神經系統的問題,例如阿爾茲海默症和癡呆症。我們當然樂觀其成對人類科學的加大理解來避免全面的衰老,但肯定也要對消除衰老所引發的道德、文化和社會學問題展開更深入的探討。有限的生命和獨特的生活節奏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部分。與其調動所有資源讓部分人獲得又長又健康的壽命,還不如先讓一部分人現在的生活就可以更健康更自在。

▲ 返老還童仍然無法解決阿爾茲海默症、癡呆症等精神和神經系統的問題。(圖/達志/示意圖)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