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歐盟挑起對中電動車戰火 保護主義非明智之舉

我們想讓你知道…歐洲須加快電動車車型和技術的開發,以確保不會過度依賴中國生產。歐洲車廠會在電動車競賽中兵敗如山倒,主因在於歐洲在轉型過程中的猶豫不決,缺乏遠見。

▲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全球市場如今被廉價中國電動車淹沒,中國電動車的價格因人為的龐大政府補貼而壓低,讓我們的市場扭曲。(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9月13日,歐盟宣布將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對此表示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是在歐洲議會發表歐盟年度咨文時說:「全球市場如今被廉價中國電動車淹沒,中國電動車的價格因人為的龐大政府補貼而壓低,讓我們的市場扭曲。」

接著,9月20日,法國公布了新的電動車購買獎勵規定,將對符合電動車購買獎勵規定的車款提供5000至7000歐元的現金補助。但確定將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排除在外。這把火可把德國逼急了,9月25日,德國聯邦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明確表示反對,他認為這種孤立主義會引發連鎖反應,嚴重損害德國的經濟。

中美對峙方興未艾,歐洲又主動和中國挑起這場可能的貿易大火,歐盟執委難道想在這個已經分崩離析的全球貿易體系再點一把火?

美壓制中半導體 中反咬西方汽車業

 

▲ 歐盟對中國電池依賴過深。圖為巴伐利亞電池工廠。(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確實讓人害怕,短短幾年,中國掌控了全球6成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生產,而全球電動車的銷量在2023年預估還將增加三分之一,達到近1400萬輛的規模。這讓歐盟突然驚覺東方不亮西方亮,美國死命壓制中國的半導體發展,卻讓中國養大了電動車的競爭力,最後還狠狠咬了一口西方世界的汽車產業。

不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積極想打壓中國電動車的就是法國。法國經濟部長Bruno Le Maire今年6月接受Politico(《外交雜誌》)專訪時就表態中國對電動車的補貼不符合世貿組織(WTO)的規則,樂見歐盟啟動調查。但歐洲汽車業各個如坐針氈憂心忡忡,尤其是在中國擁有龐大市場的德國車廠。

曾任《FT 倫敦金融時報》的汽車產業專欄作家Chris Bryant說的最好,他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猶如玩火。法國Renault和Peugeot在中國的汽車市場早已名不見經傳,法國當然有本錢強硬,但若北京決定對巴黎報復,法國的高端奢侈品不可能毫髮無傷。

現實狀況是,美國已經開始大手筆補貼製造業,所以歐洲根本不該在電動車這塊領域浪費時間與精力胡攪蠻纏,全球各大區塊真的形成一個狗咬狗的產業補貼大混戰,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只會讓這個世界的產業發展更加的磕磕絆絆。

▲ 曾任《FT 倫敦金融時報》的汽車產業專欄作家Chris Bryant指出,若北京決定對巴黎報復,法國的高端奢侈品不可能毫髮無傷。圖為將在2024年登場Renault 5 EV。(圖/翻攝自Renault)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保護大鈴響起 積極轉型才是明智之舉

確實,各國政府對產業保護的激增非常可能引發全球更惡劣的補貼大戰,歐盟不過是莫名其妙的點燃了第一把火。當然,這項調查還有九個月才有結果,但關稅拉高在所難免,據說在中國生產的汽車都會受到波及,包括美國的特斯拉,混戰起勢,全球車廠都將很難幸免於難。

不過,歐盟的調查真正揭露的是發達經濟體那種想讓生產離本土更近的思維已難反轉,特別是在半導體、製藥和汽車這種在疫情期間受到傷害的傳統工業。這種保護主義的蔓延,加上俄烏戰爭的延宕不前,只會讓廣設小院高牆之風頻吹,進一步引發全球經濟碎片化的惡化。

另外,北京會如何回應尚屬未知,但中國是歐盟工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也是德國汽車的重要市場,北京任何的反制都有可以讓歐洲企業雞飛狗跳。歐盟中國商會已經公開在網站上表態,認為中國的電動車優勢其實來自高度的垂直整合加上低成本的供應鏈,萬萬不是單靠所謂的政府補貼。

▲ 儘管在品牌忠誠度很高的高端市場,中國公司一時之間仍然很難挑戰Benz和BMW,但歐洲仍須要加快電動車車型和技術的開發,以確保不會過度依賴中國生產。(圖/翻攝自Mercedes-Benz)

但我覺得歐盟也不需要過度灰心喪志,在品牌忠誠度很高的高端市場,中國公司一時之間仍然很難挑戰Benz和BMW。儘管如此,歐洲仍須要加快電動車車型和技術的開發,以確保不會過度依賴中國生產。真要追究為什麼歐洲車廠會在電動車競賽中兵敗如山倒?我感覺吧,更大的原因在於歐洲在轉型過程中的猶豫不決,缺乏遠見。歐盟應該儘快改善稅收優惠和廣建充電基礎設施方為明智之舉。

說白了,這個世界,產業總在不斷的發展,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現在最可以提供附加值的是電池,而不再是那個霸佔產業高地百年以上的發動機。歐洲如果經歷慘痛的教訓看明白了這一點,也許這股競爭壓力最後反而成功推動了歐洲車廠實現了跨越的障礙,但訴諸保護主義絕對不是一個最好的答案。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