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財/家庭照顧者互助喘息 長照2.0可以更精進

我們想讓你知道…可以推動互助喘息服務的發展,提高社區的緊急醫療回應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 依長照2.0居家喘息服務,每天最多十小時,政府幫付3,850元,民眾負擔16%,但是照服員人力吃緊,或是家屬因不放心、省錢等因素,以致使用率偏低。(圖/記者李毓康攝)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

《聯合報》2023年10月31日報載「家庭照顧者互助 值班1天換喘息2天」,提到家庭照護者往往沒有替手,無法獲得休息。行政院統計,截至2023年6月,台灣住宿式機構本國、外籍照服員人數,共計35,417人,但實際人力需求數量則為37,507人。進一步分析,住宿機構人力缺口超過2,000人,若加上居家、社區式機構,照服員缺口高達7,817人。依長照2.0居家喘息服務,每天最多十小時,政府幫付3,850元,民眾負擔16%,但是照服員人力吃緊,或是家屬因不放心、省錢等因素,以致使用率偏低。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2023年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合作創新「互助喘息」試辦計畫,入選國科會「包容為導向的科技計畫」,由一位專業照服員搭配一位照顧者志工,而照顧者志工值班一天,就可喘息兩天,紓解壓力,是可解決照服員人力不足困境的一個辦法。

本人看見此報導,認為十分可行,也提出一些建議。

▲ 家總2023年與北護大合作創新「互助喘息」試辦計畫,由一位專業照服員搭配一位照顧者志工,而照顧者志工值班一天,就可喘息兩天,紓解壓力。(圖/取自Pakutaso)

● 甲方案

「互助喘息」試辦計畫最好能全盤考量以下的資源總整合會更加理想:

1. 結合科技與財務專家,建立更具效率的科技平臺及解方,融入照顧者的「時間銀行」觀念,加速民眾「預約喘息」、「預約換工」。

2. 「互助喘息」創新服務是由專業照服員,負責身體照顧與活動帶領,搭配一位照顧者志工,負責安全看視與協助人力,採「二對多照顧策略」,一次照顧四到六位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並且透過科技平台預約媒合、派遣,照顧者志工「預約值班」一天,就可以換兩天「預約喘息」,為時間儲蓄的概念。

3. 照服員人力不足,一對多照顧已不可行,採用二對多模式,可重新安排照服員、照顧者人力。此外,家庭照顧者帶著長輩到日照中心或社區據點「互助喘息」,一來可多與外界接觸,走出孤立空間,二來透過換手照顧,輪流休息,安心交接,增加社會互動與心理支持,打造專屬家庭照顧者的「社區支持團體」。

4. 長照2.0推廣至今,全國共有八百處日間照顧中心、五千處社區照顧據點,但每周六、日卻很少開放。希望業者提供日照中心、社區服務據點的週末空閒時段,透過科技,媒合人與空間,達到「共用空間」、「共用經濟」等精神。以爭取最大經濟效益。

▲ 全國共有八百處日間照顧中心、五千處社區照顧據點,但每周六、日卻很少開放。(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 乙方案

家庭照顧者還可以互助的方法,本人建議如下:家庭照顧者可以互助。家庭照顧者是指那些為需要長期護理的家庭成員,例如老人、殘疾人、或患有嚴重疾病的家庭成員提供照顧的人。這樣的照顧工作通常需要付出時間、精力和情感。家庭照顧者之間可以互助,共用經驗、知識、技巧,並提供支援。互助可以以多種方式例如:

1. 分享經驗:家庭照顧者可以分享他們在照顧家人時遇到的挑戰和成功,以幫助其他家庭照顧者更好地應對類似的情況。

2. 提供情感支援:家庭照顧者可以彼此提供情感支援,因為他們都明白照顧工作的壓力和壓力。

3. 交換照顧建議:家庭照顧者之間可以分享照顧技巧和建議,以提高照顧質量並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4. 安排輪班照顧:如果可能,家庭照顧者可以相互協助,安排輪班照顧,這樣每個照顧者都有機會休息和充電。

5. 參與支持團體:許多地方都有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可以讓家庭照顧者相互連結,分享資源和資訊。

▲ 如果可能,家庭照顧者可以相互協助,安排輪班照顧,這樣每個照顧者都有機會休息和充電。(圖/花蓮衛生局提供)

● 丙方案

互助喘息服務要如何推動?推動互助喘息服務需要綜合考慮社區、政府、醫療機構和志願者組織的合作。以下是本人建議推動互助喘息服務的方法:

1. 意識和教育:開展廣泛的意識和教育活動,以提高社區居民對互助喘息服務的瞭解。這可以包括舉辦健康講座、工作坊和培訓,以教授人們如何提供基本的喘息援助。

2. 社區合作:建立社區合作夥伴關係,包括與當地衛生部門、志願者組織、學校和宗教機構等合作。共同努力推動互助喘息服務,共用資源和資訊。

3. 制定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和法規,鼓勵和支援互助喘息服務的發展。這可以包括資金支援、立法要求學校和公共場所提供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和培訓,以及為參與互助喘息服務的志願者提供法律保護。

4. 提供培訓:提供廣泛的急救和心肺復甦(CPR)培訓,以及專門的互助喘息服務培訓。這有助於培養更多的志願者,他們可以在需要時提供急救服務。

5. 購置必備設備:確保互助喘息服務地點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例如AED、急救包和氣道管理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挽救生命。

6. 定期演練和模擬:定期組織互助喘息服務的演練和類比,以確保志願者具備應對不同緊急情況的技能和信心。

7. 激勵參與:鼓勵更多的社區成員參與互助喘息服務,可以提供一些激勵措施,如獎勵或認可。這有助於建立更強大的志願者網路。

8. 資料追蹤和評估:建立資料追蹤系統,以跟蹤互助喘息服務的效果和成功案例。這可以説明不斷改進服務並獲得支援。

9. 緊急通信和警報系統:建立有效的緊急通信和警報系統,以確保社區成員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迅速獲得互助喘息服務。

10. 定期宣傳:定期宣傳互助喘息服務的重要性,以保持社區的參與和支持。

▲ 建議提供廣泛的急救和心肺復甦(CPR)培訓,以及專門的互助喘息服務培訓。(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綜合上述方法,可以推動互助喘息服務的發展,提高社區的緊急醫療回應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

人稱「洋蔥醫師」,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理性的獅子座,就像《湯姆歷險記》中的湯姆隨時充滿活潑能量,對事情總能有條理、有邏輯性的分析處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