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美中挑戰更大 解放軍是台海大殺器還是紙老虎?

我們想讓你知道…與其推測解放軍的戰鬥能力,最難判斷的似乎是習近平在想什麼。

▲ 拜登曾堅稱,美國會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一樣,充當這個世界的「民主軍火庫」。(圖/周刊王)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隨著烏俄戰爭不見停歇、以巴衝突方興未艾,全球現在最關心的下一個焦點就是,曾經被《經濟學人》評為最危險的台海危機。

這其中又蘊含了兩個沒人說得清楚的大哉問:首先,美國還有沒有餘力阻止中國的攻擊台灣?今天的美國既要表態支持烏克蘭,又要支援以色列與哈瑪斯的交火,「能否保衛台灣」真的沒人說得準。美國總統拜登曾堅稱,美國會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一樣,充當這個世界的「民主軍火庫」,但,今天的美國做得到嗎?

另外,軍事歷史上充滿了高估或低估對手的錯誤判斷。無人機、網路間諜和衛星影像確實讓現代軍事日進千里,但嚴重的誤判仍然可能。 如果西方政府對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糟糕表現感到震驚,那高深莫測的人民解放軍實力到底如何?是真的軍容壯大到令人害怕?還是金玉其外,其實有著我們看不見的弱點?

中東戰場恐擴大為大國競賽 美中關係考驗更大

▲ 最新一期全球版本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聚焦於中國解放軍的解析。(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最新一期全球版本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聚焦於中國解放軍的解析。編輯群這次放上的是一幀眼帶殺氣的中國解放軍列隊照片。右邊標注的是「HOW SCARY IS CHINA 中國到底有多可怕?」

《經濟學人》這次用了緒論第一篇以及由人在新德里,負責《經濟學人》雜誌亞太地區外交與安全領域的資深編輯Jeremy Page帶領團隊撰寫的六篇特別報導。文章提及拜登下個星期將在美國舊金山會見習近平,這個會面當然關係巨大。中東戰場有可能擴大為大國競賽,美國支持以色列,而中國(以及俄羅斯)也在加深與伊朗的聯繫。在南海區域,中國軍艦騷擾著菲律賓的船隻,解放軍軍機幾度逼近著美國的戰鬥機。中美關係的明年考驗更大,因為一月份,北京不喜歡的候選人有可能贏得台灣的總統大選。而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白宮也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評擊。

美國現在的反華情緒來自於面對中國在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的威脅下,因為自滿的突然反轉直下而產生的一種過度糾正。來自中國的危險確實存在,但拜登政府應該在各個領域更加勇敢的面對一切。但這又會帶來另一種風險,即美國對中國實力的態度會從難堪轉向對抗,並在最壞的情況下,引發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衝突。就算沒有戰爭,這種變化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讓美國和大部分盟友進一步分裂,破壞掉那個曾經讓美國強大的價值。確實,《經濟學人》認為美國不僅須要重新評估中國的優勢,還須看清楚中國的弱點。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軍源陷入瓶頸 解放軍久未作戰

▲ 中國擁有200萬軍源和2,250億美元的年度國防預算,它還擁有全球最大的陸軍、海軍以及龐大的飛彈部隊,軍力確實令人生畏。(圖/CFP)

有哪些弱點? 其中最不為人所知的是中國的軍事缺點,《經濟學人》在有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特別報導》中對此進行了描述。 經過過去幾十年的現代化,中國軍力確實令人生畏。它擁有200萬軍源和2,250億美元的年度國防預算,它還擁有全球最大的陸軍、海軍以及龐大的飛彈部隊。到2030年,它甚至可能擁有1,000枚核彈頭。美國軍事情報單位稱,習近平已下令在 2027 年之前入侵台灣。解放軍的影響範圍正在擴大,它威脅著各個中國在南海的鄰國,並與印度發生著大大小小規模的衝突。中國甚至在非洲設有軍事基地,並進一步嘗試在中東設立另外一個軍事基地。

但仔細研究,不少問題仍然凸顯了出來。首先,經過數十年來自蘇聯和俄羅斯軍事的加持,解放軍正在吸收烏克蘭戰場的教訓,進一步協調中國各軍種之間的「聯合」行動,這針對的當然就是可能的台海戰事。不過,軍隊招募已經變得困難,儘管《戰狼》等電影票房驚人,但沉悶的軍事生涯難以聘用到年輕人或需要技術背景的工兵兵源。更重要的是,中國解放軍已經很久沒有作戰——習近平把這稱為「和平病」。中國過去四十年最大的軍事行動竟然發生在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

▲ 中國解放軍久未作戰,過去四十年最大的軍事行動發生在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圖/CFP)

半導體禁令威脅軍技 經濟衰退拖累軍事發展

儘管中國從高超音速飛彈到隱形戰鬥機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技術飛躍,但其軍工複合體在飛機和船舶發動機等領域明顯落後,而且仍然依賴著來自國外的一些零件。美國對半導體的禁運可能會讓中國在追趕全球前沿技術變得更加困難。儘管習近平推動了無休止的打貪清洗,但腐敗仍然存在。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國防部長李尚福短短幾個月後就下台一鞠躬。

另外,中國的軍事弱點與眾所周知的經濟弱點也並存著。房地產的緊縮以及共產黨對民營部門和外國資本日益增長的敵意正在阻礙中國經濟的成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今年的中國GDP將增長5.4%,但在2028年前就會降到3.5%。 跨國企業對華投資今年第三季出現了負成長,這是自 1998 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一次負成長。中國高達 18 兆美元的經濟規模確實巨大,但到本世紀中葉,中國GDP已經不太可能大幅增長或是超越美國。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中國GDP已經不太可能大幅增長或是超越美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專制致決策能力惡化 解放軍耗時在崇習

中國軍事和經濟弱點的背後隱藏著第三個也是最深層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這個由習近平塑造的專制體制,它看起來不再允許集體的內部政策辯論。其結果就是決策能力的惡化。經濟技術官僚已被邊緣化。據估計,解放軍部隊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了政治教育上,藉由研讀《習近平語錄》來整合思想。習近平希望在他領導下,共產黨可以永遠居高臨下中國的一切。

個人化統治對中國極其不利,對整個世界也非常的危險。如果缺乏合理的幕僚建議,習近平非常可能誤判,然後就像普丁(Vladimir Putin)在烏克蘭問題上做出的入侵決定那樣。然而,他也可能會因為擔心入侵失敗而失去權力。但有一點明確的:目前還沒有全面暫停全球性的建設性外交,雖然要在全球範圍改變形象不容易,但與美國的部長級別接觸仍然可喜。

▲ 解放軍部隊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了政治教育上,藉由研讀《習近平語錄》來整合思想。(組圖/新華社、CFP)

美應調整對華政策 尋求威懾而非統治

美國到底應該如何回應? 應該明智而審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試圖透過孤立中國來削弱中國經濟可能會讓全球 GDP 下降 7%。 對中國人才關閉美國邊境更被視為了一個自我破壞。任何過度鷹派的政策都有可能分裂美國的盟友網絡。最糟糕的是,如果習近平誤認為美國軍事升級太快是美國侵略的前奏,或者擔心他自己太猶豫,台灣與大陸的統一(無論是和平還是武力)會變得更加困難,那麼美國的軍事升級過快就可能會引發一場災難性的戰爭。

相反的,美國需要從長遠角度調整自己的對華政策。就經濟而言,這意味著開放,而不是孤立。《經濟學人》支持對可能具有軍事用途的技術出口進行有限控制,但不支持在川普或拜登領導下的美國繼續推動的關稅和產業政策作為。 為了保持其經濟和技術的優勢,美國應該保持著一貫的商業開放來區隔和中國的不同。

在軍事上,美國應該尋求威懾而不是統治。拜登政府正確地向台灣出售了更多武器,在亞洲建立了軍隊,並在亞洲重建了國防聯盟。但美國應該避免核武軍備競賽或被視為支持台灣正式獨立的行動。與中國打交道需要現實地看待中國的能力。好消息是,其弱點和習近平的決策錯誤仍然讓西方有時間應對其所構成的威脅。

▲ 美國應避免核武軍備競賽或被視為支持台灣正式獨立的行動。(圖/路透社)

習近平想法難料 低估、高估解放軍都很危險

但其實吧,與其推測解放軍的戰鬥能力,我感覺最難判斷的其實是習近平在想什麼?就像兩年前,大家對普丁(Vladimir Putin)在入侵烏克蘭行動的誤判一樣,全球因此付出的代價難以估算。即使習近平沒有真的打算在 2027 年前攻打台灣,美國仍然必須做好應有的準備。對軍事將領來說,這意味著激勵軍隊、尋求國會資金以及各軍種和地區司令部之間的資源分配。

當然,對華鷹派人士會說,更多積極行動有其必要:例如減少中國留學生簽證;加大國防預算開支;向亞太地區部署更多兵力;或是結束過去四十年的台灣「戰略模糊」。但過度積極傾斜很可能最後會適得其反。美國把中國逼得太急,有可能逼得中國提早出擊。更何況美國也有自己在國防開支的脆弱性,美國國會的亂象是個無解的難題,大規模的核武威脅不但可能將全球推向新的核武軍備競賽,更讓全球地緣政治的深水區深不可測。

▲ 美國也有自己在國防開支的脆弱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確實,全球軍事專家正陷入各說各話的局面:有人擔心擔心美國保衛台灣的準備嚴重不足;有人擔心明年 1 月是個分界點,大選結果將決定中國的進一步行動;更多人則認為 2027 年後的四、五年才是關鍵窗口,因為即將進入第四個任期的習近平將背負一個完成歷史大業的壓力。

我同意,低估解放軍非常危險,但高估它也是一樣。台灣問題當然重要,但中國在內政外交方面還有更多讓它頭痛的問題,包括西藏、新疆與印度邊界。

我還蠻贊成這份特別報導指出的,儘管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中國在部隊、裝備、經驗、指揮結構或後勤保障等仍然未必能夠具備輕易取得對台戰爭勝利的足夠信心。2013年剛剛上任的習近平曾經說過:「我思考最多的是:當黨和人民需要時,我們的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動員起來打贏勝仗,甚至指揮官能不能成功帶兵作戰?」十年後的今天,不知道他心中的答案是什麼?

▲ 與其推測解放軍的戰鬥能力,最難判斷的似乎是習近平在想什麼。(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