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三腳督成形 待端出大陸政策「牛肉」

我們想讓你知道…大陸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塊「牛肉」。外界關注這次台灣大選,就是擔心選後台海形勢會產生預期不到的變化。

▲ 歹戲拖棚「藍白合」11月23日以不歡而散畫下句點。(圖/記者李毓康攝)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本月23日在台北君悅飯店的一場「鴻門宴」結束了;「藍白合」的歹戲拖棚,在郭台銘董事長宣布退選後,明年台灣總統大選正式進入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的「三腳督」時間。藍白談合作本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雙方落至不歡而散的局面,恰是應了那句「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離」的老話。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藍白合」破局不僅讓國、民兩黨重振旗鼓,也使這次總統大選的步調回到正軌,即參選各方都必須儘快端出「牛肉」。

大陸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塊「牛肉」。外界關注這次台灣大選,就是擔心選後台海形勢會產生預期不到的變化。歐亞集團(Eurasia)總裁布藍默(Ian Bremmer)在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執行長峰會(APEC CEO Summit) 演講時,特別把「藍白合」視為地緣政治的「第一個好消息」;認為明年台灣大選後,可能產生一名不被中共視為搞「台獨」的總統,這有助於兩岸情勢的穩定。

布藍默對「藍白合」的期待已經落空,西方有媒體也開始對台灣這場選舉「選邊站」。例如,《華爾街日報》日前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藉由政治宣傳和軍事威嚇,來推動台灣民意傾向對北京較友善的國民黨;因此呼籲美方加快「武裝台灣」以威嚇中共。殊不知「武裝台灣」,正是習近平在「拜習會」中對拜登提出的警告。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民眾黨的大陸政策是什麼? 走中間路線不容易

▲ 媒體人趙少康出任侯友宜的競選搭檔,兩人於24日登記參選。(圖/記者林敬旻攝)

媒體人趙少康出任侯友宜的競選搭檔,使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政見更加明確。趙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和對服貿、貨貿協議的立場,已和賴清德的主張針鋒相對;而台灣選民也可以據此對馬英九和蔡英文執政時期的兩岸關係,做出利弊得失的比較。

目前必須接受考驗的是民眾黨的大陸政策。柯文哲要建立「第三勢力」,他必須建構一套與藍綠區隔的大陸政策路線。以當前兩岸關係和台灣的政治生態而言,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記得陳水扁執政前說過,他受英國社會學家、時任倫敦政經學院院長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所提的「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影響,標榜當選後要走「新中間路線」。1999年12月陳水扁訪問歐洲時,曾應紀登斯之邀在倫敦政經學院以「台灣新中間路線: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時任陳水扁競選總幹事的邱義仁曾評論說:「這是很不錯的競選口號,雖然內容會讓人感到不知所云。」

▲ 陳水扁從執政初期的「四不一沒有」,演變成為「四要一沒有」,離當時所提的「中間路線」已愈來愈逺。(圖/記者周宸亘攝)

事後證明,陳水扁從執政初期的「四不一沒有」(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演變成為「四要一沒有」(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台灣沒有左右路線,只有統獨的問題),說明陳水扁距「中間路線」已愈來愈逺。

中共未放棄促統 恢復兩岸接觸為首要

影響選後台海形勢的兩大變數是:中美關係和台灣角逐大位者提出的大陸政策。有關中美關係方面,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本月23日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以「中美尚未進入冷戰,但雙方不可陷入更糟糕的局面」為題發表專文。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局面,王緝思認為中美可從下列五方面穩定雙方的關係:一是兩國經濟必須繼續保持緊密交織;二是中美應當緩和在「台灣問題」上的緊張局勢;三是在中美兩軍和兩國領導人之間,建立危機預防和危機管控機制;四是中美在涉及兩國公民健康和福祉的問題上,加強合作;五是兩國必須在氣候變化的協調方面,取得實際成果。

▲ 中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王緝思認為,無論誰在明年台灣的總統大選中獲勝,都應當謹慎行事,以恢復兩岸接觸為目標。(圖/翻攝中評社)

值得注意的是,王緝思在涉台議題部分的論述。王強調北京方面仍然致力於和平統一,認為「美國和台灣當局應當盡其所能支持這一承諾,而不是迫使中國相信必須使用非和平手段」。王更提到,無論誰在明年台灣的總統大選中獲勝,「都應當謹慎行事,以恢復兩岸接觸為目標,而北京方面可能會予以同樣方式的回應。」

回應王緝思的上述論述,對岸學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大陸旅外學者就認為,中共的政策是決不放棄對台動武的選擇,並且質疑王是否開始公開呼籲改變「國策」了?

王緝思是中國大陸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被認為對北京外交決策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在馬政府執政時期,我和王教授有多次學術交流的機會,對於他的專業素養和務實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

談判代替對抗 避戰是上上策

▲ 作者認為習近平此刻顯然沒有把兩岸統一視為施政的優先課題。(圖/路透)

理解王緝思在其文章中發表的觀點後,我認為習近平此刻顯然沒有把兩岸統一視為施政的優先課題;即便是「促統」,也是強調採用和平的手段。僅管如此,我認為戰爭的陰影仍在台海上空徘徊。原因就如新加坡李光耀資政生前所說,中南海的領導人不可能眼見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還能穩坐其位。就此而論,選後台海情勢能否轉危為安,要看兩岸執政當局的政策選擇。

台灣這場選舉不是統獨之爭,因「台獨」不可行,「統一」也不具備條件;但卻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談判代替對抗」是兩岸「避戰」的上上之策。「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選後兩岸都應思考如何恢復已經中斷的協商對話關係。

侯友宜持續「馬英九路線」,做起來比較簡單;賴清德想走「蔡英文路線」,但行不通,因為必須來個政策大轉彎,才能建立民、共都能接受的對話共識。這點蔡英文做不到,賴清德也無法做到;柯文哲的難度也不小,「雙城論壇」的經驗有可取之處,但無法因應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因為,只談「兩岸一家親」是不夠的。

▲ 柯文哲的雙城論壇經驗有可取之處,但無法因應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圖/ETtoday攝影團隊攝)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