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不用過度擔憂黴漿菌 四措施減少感染風險

我們想讓你知道…一種疾病,即然:可自行痊癒、有藥物可醫、即使抗藥性,仍然有藥可醫,一般民眾就大多可以放心,不要因為媒體大篇幅報導,就認為黴漿菌肺炎是重症。

▲ 中國多地爆發肺炎疫情,黴漿菌感染患者擠爆北京醫院急診。(圖/中國青年報、小紅書)

● 黃軒/重症醫療專業醫師、專欄作家

由黴漿菌併發的「白肺」並不算稀奇,根據台灣本土的研究統計,黴漿菌併發的「白肺」佔了孩童社區性肺炎的30%,而如果是5歲以上孩童,更佔了50%以上,但在成人社區性,黴漿菌併發的「白肺」大概只有佔5~12%。

不要過度擔心黴漿菌感染

大家都不要過度擔心黴漿菌感染,因為黴漿菌感染:

◎低致病率(10%併發肺炎)

◎自行痊癒(90%)

◎低致死率(0.1%)

你我早就常常被感染過了(高傳染性,潛伏期長,可達一個月) 。黴漿菌肺炎的傳染力極強,只要與病人有親密接觸,就有60%到90%的感染機率。

傳染期可以由出現症狀前的3~8天,直到治療後的14個星期,因為傳染期非常的長,因此要預防被傳染是非常困難的事,所以在不知不覺間,你我早就有被感染過幾次了!

▲ 黴漿菌肺炎具有高傳染性、潛伏期長等特性。(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黴漿菌感染 年年常見

肺炎黴漿菌並非法定傳染病,依疾管署於11月7日疫報公布2015年至2023年急診黴漿菌的就診人次發現,台灣一年四季都有人感染黴漿菌,每周的急診就醫人次在100例上下,2023年第一周到第43周是2953例(僅有急診數字) 黴漿菌感染,可說是年年常見,但以夏季、秋季及雨季較多,小孩跟大人都有可能感染黴漿菌,少數病人也會引起肺炎、無菌性腦炎或心肌炎。

黴漿菌感染多可自行痊癒

大部分人感染黴漿菌感染是無症狀的。但黴漿菌可以在人類的呼吸道長達數周。

會走路的肺炎

少數病患感染黴漿菌已經併發成肺炎,胸部X光看起來發炎得很厲害,但他們依然可以在路上走來走去,一派輕鬆的模樣,所以我們會將此俗稱為「會走路的肺炎」,代表大部分的人多可自行痊癒,有了肺炎症狀也不會明顯,但有肺炎發生的話,醫生才會給予抗生素治療。

▲ 黴漿菌併發成的肺炎,胸部X光看起來發炎得很厲害,但他們依然可以在路上走來走去,因此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圖/康健雜誌)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黴漿菌併發肺炎有藥可醫

多數黴漿菌感染者「可自行痊癒」,很少需要住院治療的。若是已經發展為肺炎,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治療。一般首選藥物為巨環類抗生素(macrolides),大部分在接受巨環類抗生素單獨治療時,皆可治癒,鮮少見到治療失敗或是病情惡化的案例。 但是如果發燒、咳嗽等症狀持續時間顯著延長,肺炎又惡化,醫生不得不考慮更少見的其他類抗生素,以對抗黴漿菌肺炎。

即使有抗藥性的 也有藥可醫

近來各國研究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macrolides)的抗藥性有增加的情形:日本統計約有6%的抗藥性,美國、法國也有5~10%的抗藥性比例,更有些研究顯示已達60~70%左右,但是這些仍有治療藥物可用。不要擔心: 如果懷疑感染抗藥性的黴漿菌肺炎(macrolide resistance),我們醫生替代的藥物就是:

◎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

◎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抗生素

這兩種抗生素,可治療抗藥性的菌株,所以黴漿菌肺炎致死率很低(小於0.1%)。

醫學證實正常社區通常每3~7年就有社區大規模傳播

▲ 經醫學證實,我們正常的社區通常是每3~7年就會有一次社區大規模傳播。(圖/姜國輝記者攝)

這次剛好遇上COVID-19大流行結束(>3年之後),再加上「免疫負債」效應,帶來新的一波大規模傳播而已,其實每年世界每個角落,也都有黴漿菌肺炎呢! 一種疾病,即然:

◎可自行痊癒

◎有藥物可醫

◎即使抗藥性,仍然有藥可醫

一般民眾就大多可以放心,不是因為媒體大篇幅報導,就認為黴漿菌肺炎是重症,這樣大家懂嗎?即使是黴漿菌感染,大部分不會併發肺炎,我們醫生也不會一定要給你抗生素治療的,這樣知道了嗎?

如何預防黴漿菌感染?

那麼我們是要如何預防黴漿菌的傳播呢? 黴漿菌感染是一種透過飛沫傳播的非典型細菌感染症,因此預防措施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狀相似,以下是一些專家常見的預防方法:

1. 戴口罩:若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應戴口罩以防止飛沫傳播

2.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3. 避免接觸:避免與已感染者接觸,並避免分享個人物品

4. 保持健康:保持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和均衡的飲食,以增強免疫力

以上措施可以減少感染黴漿菌的風險。但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症狀,還是請儘早就醫。

▲ 戴好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觸、保持健康,就可以減少感染黴漿菌的風險。(圖/記者李毓康攝)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軒專欄

黃軒專欄 黃軒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醫學博士、古文詩賦愛好者、專欄作家。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因為愛,讓他好好走》。

黃軒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