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彎道超車 中國電動車逆襲特斯拉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國電動車的成功,有三支神來之筆,第一是中國積極鼓勵企業海外礦產佈局;第二是善用鯰魚效應,引進特斯拉;而最後的狠招是政府把中國車廠從舒適區裡趕出來。

▲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宣佈2023年第4季銷量,首度超越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圖/翻攝自仰望)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1月4日,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宣佈2023年第4季以52.6萬輛的銷量,首度超越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48.4萬輛,比亞迪「躍升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銷售冠軍」。

但1月5日,台經院產業分析部門指出,中國的補貼政策退場,壓抑了新能源車廠的獲利。更關鍵是2022年底特斯拉在中國展開連串降價。「百貨公司頂多1年1次週年慶,特斯拉卻在1年內4度降價」,直言這讓中國電動車市場從藍海一下子變成了紅海。

另外,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甚至親自在X(原推特)回復:「特斯拉是一家AI、機器人公司,不是汽車製造商。」盡顯對中國電動車的不屑。

隨著電動車的發展,這個領域的廝殺確實越來越激烈,中國電動車真的只是靠政府補貼支撐而壯大? 真的是因為中國內捲而不得不向外擴展?中國電動車是怎麼彎道超車的?這個逆襲之路能不能繼續?

▲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是一家AI、機器人公司,不是汽車製造商。(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汽車技術被外資壓著打 電動車添神來之筆

按照估計,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預估大概是1,280萬輛,各區域市場銷售佔比分別為中國60%、西歐22%、美國11%、其他區域6%,中國市場的普及與需求明顯居於領先。不過,唱衰中國電動車的人所在多有,他們說中國政策補貼陸續退場以及當地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逐漸增高,造成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長逐年放緩,促使了眾多中國汽車品牌不得不佈局海外。更有人說特斯拉除了售車業務,自動駕駛軟體服務的訂閱費用,佔比也逐年增高,特斯拉將更有底氣與中國車廠打價格戰。

這樣的說法,我不以為然,如果仍然用中國發展燃油汽車的歷史或角度去看待這一波的中國電動車發展,肯定沒有看透比亞迪打敗特斯拉的背後原因。確實,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藉由「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沒有達成預期效果,十幾年的努力只讓中國造出了不錯的汽車玻璃、汽車內飾和汽車烤漆,但最關鍵的汽車三大件——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根本沒有得到什麼大的進步,原因很簡單,外資車廠商哪裡可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外資車廠狠狠佔據了中國汽車銷售的排行榜,中國本土車廠只能墊底,靠著分紅股利跟著沾點光,中國的汽車產業就像扶不起的阿斗讓人汗顏。

▲ 中國在2012年發現只有搞新能源汽車,才有希望實現「彎道超車」。(圖/CFP)

但2012年,中國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中國終於發現只有搞新能源汽車,才能繞過發達國家在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上的技術壁壘,才有希望實現「彎道超車」。話雖如此,中國在電動車的發展一開始仍然磕磕絆絆,從魚目混珠、假合同騙補,歷經了一連串的備受質疑,但今天,你必須心悅誠服給它按讚,中國的電動車可以像今天這樣藉由從上游到市場的三次神來之筆,造就今天的一飛沖天,其實有著策略性的紮實佈局,絕對不是虛有其表浪得虛名的。

三支神來之筆向前推 彎道超車特斯拉

首先,中國電動車的成功,脫不了電池產業最近十年的蓬勃發展,而電池產業的突飛猛進,更有賴於對於上游礦產的掌握,所以第一個神來之筆就是中國積極鼓勵企業海外礦產佈局,先後拿下了澳洲鋰輝石、阿根廷鹽湖、墨西哥黏土、非洲剛果(金)的鋰礦等多個項目。總而言之,中國非常清楚,鋰礦就是未來,至此,中國徹底搶佔了鋰礦的上游資源,避免像鋼鐵發展那樣為外國採礦企業做嫁衣代工的悲劇再現。

▲ 特斯拉的電動車造車工藝獨樹一格,給中國廠商製造了一個巨大壓力。(圖/翻攝自特斯拉)

第二個聰明之舉就是善用鯰魚效應,引進了特斯拉。特斯拉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爭議,馬斯克個人形象更是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的電動車造車工藝獨樹一格,這給中國廠商製造了一個巨大壓力,如果不推出能與特斯拉匹敵的新能源車,那麼好不容易打下的新能源車市場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丟掉。特斯拉進入中國,不但帶來了世界級的電動車供應鏈,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用戶思維、體驗思維、設計思維、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思維,真正驅動了中國電動車產業群的動物精神,也培養出了所謂的中國特斯拉們。

最後最狠的一招又是政府出拳解決「騙補」問題,把中國車廠從舒適區裡趕了出來。中國開展了新能源汽車核查工作,對有牌無車、有車缺電、標示不符、關聯方及經銷商閒置四種騙補行為追回了補貼,還進行了巨額罰款,甚至取消了汽車生產資質!另外還將電池能量密度和車輛續航能力納為重要的補貼參數,終於讓中國電動車市場快速成熟,帶動了理想、比亞迪、小鵬、蔚來等國產電動車品牌快速崛起,一度破產的蔚來汽車市值更是一度超過寶馬、法拉利和通用汽車。

當然,德國、日本車廠的尾大不掉猶猶豫豫,也讓這些大型車廠喪失了先機,加上全球氣候變遷,ESG壓力越來越大,進一步讓中國電動車產業找到了切口,終於在疫情過後的2023年,藉由前面的三個神來之筆一舉彎道超車,逆襲打敗了特斯拉,這個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寶座,我感覺實至名歸。

▲ 曾經破產的蔚來汽車市值一度超過寶馬、法拉利和通用汽車。(圖/CFP)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