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英國樹立移民政策典範 台灣還有長路要走

我們想讓你知道…面對全球性的競逐人才,台灣必須更加積極的想方設法留住國內人才、吸引外國人才,厚植各方面人才的生命力,同時從根本上翻轉舊有的觀念。

▲ 少子化、人才外流的危機,是當前讓各國政府苦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圖/記者李毓康攝)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全球化一去不回、地緣政治此起彼落、氣候變遷揮之不去確實令人頭痛,但更讓各國政府苦思不得其解的是少子化、人才外流的危機,通貨膨脹難以壓制,進一步讓缺工問題浮上了檯面,每個政府都在高喊要解決老齡化、少子化問題,但寄望提高生育率來解決缺工問題越來越顯得不切實際,怎麼留用外國人才或是調整移民政策可能是現在最讓全球政府一個頭兩個大的最嚴峻考驗。

政客對移民不夠友善 卻成移民天堂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聚焦移民問題,尤其是英國的獨樹一格。在封面設計上,編輯群非常寫實,在最多英國非法移民上岸的英吉利海峽海灘上放上了一尊自由女神像,在她高舉的火炬旁邊寫上了兩大段的黑色字體,大字寫的是「BRITAIN’S SUPERPOWER 英國的超級實力。」小字補充說明的是「What it gets right about immigration 它在移民上做對了什麼。」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聚焦移民問題。(圖/截自《經濟學人》封面)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和英國板塊第一篇兩篇文章闡述這個議題。文章提及讓英國作為一個最適合移民的國家,這個想法乍聽之下似乎有違常理。 在2016年承諾更嚴格的限制來自歐洲的人員入境後,英國經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脫歐。這個禮拜,英國議會中的政客們更將就一項讓尋求庇護者更容易被送往盧安達的法案展開辯論。

這個國家從來沒有誇耀它擁有的移民。某些國家會刻意建設那種宏偉的移民博物館;紐約港口自由島上面的自由女神像更是每年吸引了數百萬的遊客。英國的小型移民博物館則由私人所有,它位於倫敦南部,夾在一家折扣店和鞋店之間的購物中心裡面。

事實上,英國的移民比例比美國還要高。六分之一的居民出生於另一個國家。這一比例到今天還在上升,儘管保守黨竭盡全力反對移民,但它仍然向工人、學生、香港、烏克蘭等獨裁主義掌權的國家敞開了大門。以數字來看,去年,只有不到3萬人透過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國。但長期移民人數達到了120萬人。

▲ 英國的移民比例比美國還要高,六分之一的居民出生於另一個國家。(圖/取自Pixabay)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善於同化移民 移民就業教育佳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國家非常擅長同化移民。焦慮的政客抱怨英國允許來自貧窮國家的人從事卑微的工作,他們說,多元文化主義已經失敗:太多移民在隔離的社區裡過著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的生活。其實這些都不是事實:英國擅長讓外國人融入英國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體系中。 它其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最佳典範。

在許多國家,即使是技術移民也很難找到工作。在歐盟,在外國出生、擁有學位但尚未接受教育的成年人就業率比擁有學位的本地人低十個百分點。 但在英國,這一差距只有微不足道的2個百分點,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移民從事的工作可能性比英國出生的同齡人高出 了12個百分點。

即使是從事枯燥工作的移民也知道,他們的孩子往往在學校表現更好。在英格蘭,母語不是英語的青少年比母語為英語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在全國普通中等教育考試中的數學和英語方面取得好成績。OECD經合組織進行的國際學生評估計畫(PISA)測試顯示,移民及其子女在歐洲大部分地區表現不佳。在德國,移民的孩子在最新的數學考試中得分為436分,而本地人的得分為495分。在英國,他們的表現卻是好於當地人。

▲ 在英國,移民子女的課業表現往往好於當地人。(示意圖/取自pixabay)

英國正在進一步分裂的想法是一個錯誤。自1991年開始進行人口普查以來,每個種族群體的分裂程度都在不斷降低。移民人口成長最快的地區不是伯明罕和倫敦內城區等傳統大熔爐,而是古樸的郊區和小鎮。即使在這些城鎮內,移民也不會一定要住在一起。

確實,移民仍然是激烈政治辯論的主題。 但英國人已經對移民問題變得更加放鬆,尤其是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他們並沒有顯示出對移民的不安。英國、蘇格蘭和倫敦的最高政治職位均由南亞裔移民的子女擔任。北愛爾蘭和威爾斯的第一任部長出生在國外(儘管米歇爾.奧尼爾只是從愛爾蘭北上)。

英國無法將每個移民和每個移民的孩子變成受過良好教育、富有生產力的社會成員。尋求庇護者的適應能力不如其他人,可能是因為政府在緩慢審理他們的案件時將他們塞進酒店並阻止他們工作。但事實上,英國的官僚主義作風不嚴重。

▲ 英國首相蘇納克是英國史上首位亞裔及印度裔首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兩優勢造就英國成移民典範

此外,英國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無法複製的優勢。這裡距離戰區很遠,所以不請自來的難民相對較少,而且碰巧使用的是許多人多少都會的英文,但其成功的另外兩種解釋更容易被其他人效法。

1.靈活的勞動市場

首先是英國靈活的勞動市場。與歐洲其他地區相比,招聘和解僱都相對簡單,即使對於簽訂定期合約的人來說也是如此。這有助於移民找到經濟發展的立足點,從而讓一切變得比較容易。仇外的認同主義也相對較弱。英國的另外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是有外國資格的移民就業率與具有國內資格的英國人幾乎完全相同。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則差距很大;在希臘,這個數字更高達25個百分點,令人驚訝。

2.人民思想開明

英國的另一個優勢是人民的態度。英國人思想開放。只有5%的人不喜歡當移民家庭的鄰居。英國人既不能容忍歧視,又對自己國家抱持很高的期望。與其他歐洲人相比,他們非常熱衷幫忙移民學習語言、獲得資格、接受文化並成為公民。正如曾經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2016年談到難民時所說,其他地方的政治家最好不要預測英國接受的新移民有一天會回家。

最近的英國表現,確實不是一個值得稱許的國家。 它對歐洲其他國家展示出來的是,衝動離開歐盟正在付出的成本。 但在整合移民方面,它確實是一個無懈可擊的地方。

▲ 英國人思想開放,與其他歐洲人相比,他們非常熱衷幫忙移民學習語言、獲得資格、接受文化並成為公民。(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人口問題牽動國安 台灣移民政策仍待改善

確實,少子化已經不是少數國家的煩惱,缺工問題更已經方方面面出現影響,事實上,我們不必等到2040年就可以看見全球人口的極限,全球最富裕的3個區域:北美、歐洲和東北亞,一個接一個的呈現了低人口替代生育率。當然,眾所皆知,日本最嚴重,日本人的預期壽命雖然有107歲,但每年仍在減少50多萬人。今天的全球成人尿片銷售已超過嬰兒尿片。南韓的生育率甚至比日本低:每名婦女生育不到1名小孩。南韓不得不興建一個位於仁川機場附近的人工智慧島松島。甚至不惜補貼該地新生兒達到1億韓元。

台灣也好不到哪裡去?無論是重新定義台灣的「移民」共識,或是對移民進行更好的政策規劃都已經迫在眉睫。但奇怪,從現行的台灣移民政策來看,對移民的定義反而限縮了,甚至還把法案的管理主權分散到各個部會,什麼勞動部、移民署,甚至地方政府都可以尬上一腳,互踢皮球的官僚作為屢見不鮮,非常的不可思議。

我感覺吧,面對全球性的競逐人才,台灣必須更加積極的想方設法留住國內人才、吸引外國人才,厚植各方面人才的生命力,同時從根本上翻轉舊有的觀念。無論如何,在移民議題上,台灣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先打好基礎,再配合人口結構與產業發展量身訂做我國的移民政策,肯定是新政府上台繞不開的一個國安問題。

▲ 從現行的台灣移民政策來看,對移民的定義反而限縮了,甚至還把法案的管理主權分散到各個部會 。(圖/ETtoday資料照)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丁學文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