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鄉下出身、台灣技職教育培養 梁見後值得台媒關注

我們想讓你知道…跟黃仁勳和蘇姿丰比起來,梁見後的故事勵志多了。黃仁勳和蘇姿丰的成功,多少跟投對娘胎有關。梁見後卻百分百靠自己。

▲ 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的故事,遠比黃仁勳、蘇姿丰還要勵志。(圖/翻攝超微YouTube官網)

● 顏擇雅/雅言文化創辦人

這幾天真是被黃仁勳洗版了。蘇姿丰也受到相當多報導,但我最關注的卻是梁見後,想介紹他一下。

1993年,我媽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美國陪我住。有一次她要回台灣的前兩天,告訴我說她剛在台美人的聚會遇到一位剛創業的嘉義人,剛好需要有人幫忙帶一份文件回台灣給弟弟,他自告奮勇要送我媽去舊金山機場。我不太高興,我們雖然沒車,但去機場算方便,幹嘛被人載呢?還是陌生人!我也認為搭飛機幫別人帶東西是大忌。寄文件怎不用FedEx?

我媽則叫我閉嘴。那位嘉義人看起來超老實、超熱情,幫他帶個文件有什麼關係?

然後到了2012,我媽很興奮拿一篇《財訊》文章給我看。當時美超微已是世界知名伺服器大廠,我媽念了好幾次「梁見後」三個字,一直說:「這麼奇特的名字沒錯啊,就是那位!」想到一位她認識的土味十足的年輕人日後竟成了億萬富翁,她超興奮的。

因為這緣故,我之後只要看到Supermicro或Charles Liang的新聞,都會跟我媽講。今年Supermicro成了妖股,我就很可惜我媽不在了,不然她一定會把梁見後跟她說過的奮鬥故事再覆述一遍給我聽。他載我媽的那趟車程大約40分鐘,都是他在講自己的故事。

▲ 黃仁勳和蘇姿丰的成功,多少跟投對娘胎有關。梁見後卻百分百靠自己。(圖/記者湯興漢攝)

我認為,跟黃仁勳和蘇姿丰比起來,梁見後的故事勵志多了。黃仁勳和蘇姿丰的成功,多少跟投對娘胎有關。梁見後卻百分百靠自己。他不像黃、蘇有母親是台灣望族之後,有父親是高級知識份子。他出身人口外流嚴重的窮鄉(嘉義縣竹崎鄉獅埜村,本來的唯一國小已經廢校),父母務農,七個小孩從小都要幫忙農事。他從沒念過高中,先念嘉義高工,再念台北工專(今台北科大),半工半讀,一邊資助弟妹學費,一邊念台灣工業技術學院,遲至26歲才赴美留學,因為去美國的錢也都要靠自己努力賺,並且省吃儉用。赴美不到十年,英文還很破(我媽講的)就創辦了美超微。

張忠謀不是說美國製造業的瓶頸就是缺乏技職教育嗎?梁見後就是台灣技職體系培養出來的。所以台媒應該去問他台灣技職教育有哪些優點,我們才知有哪些教育方法是我們一定要保留,就算消失了也一定要加以恢復的,才能維持我們的優勢。

▲ 梁見後是台灣技職體系培養出來的,先後就讀嘉義高工、台北工專。圖為嘉義高工。(圖/記者翁伊森攝)

梁見後創業也不是一帆風順。美超微正好是在金融海嘯前不久上市,時間再糟不過了,股價最慘曾跌到3.63。今天股價則是771。

台媒對他的報導都有強調他的成功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想他們兄弟那麼團結的原因,是父母根本沒能力給子女受良好教育,所以兄姐很早就知道自己必須是弟妹眼中的好榜樣,也必須幫忙把弟妹帶大。這樣的家雖然物質匱乏,生活辛苦,卻格外團結。

梁見後的妻子劉秋菊跟他一起創辦美超微,如今也是億萬富翁。他們夫妻有五個小孩。以美國有錢人標準,五個小孩也超多的。可見這對夫妻都認為大家庭很棒。

如今台灣人這麼不喜歡生小孩,台媒應該去請教他為什麼想生五個。也可問他父母是怎麼教的,讓兄弟這麼團結。

台媒也都有寫說梁見後是個要求很高的老闆。老闆要求高,在台灣並不稀罕,何況他還是個苦過來的鄉下小孩。問題是梁見後要管幾千名美國員工,我就覺得這很稀罕了。台媒不是都寫說台積電的美國工程師不願加班嗎?

也許台媒可以請教梁見後一下,他是怎麼管理美國工程師的。我相信對台積電會很有參考價值。

▲ 「要求很高的老闆」在台灣並不稀罕,但台灣人要管幾千名美國員工,這就值得台媒關注了。(圖/記者李毓康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顏擇雅」臉書。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顏擇雅專欄

顏擇雅專欄 顏擇雅

作家,寫過《愛還是錯愛》,《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三書。2002年創辦雅言出版。曾獲雜誌專欄類金鼎獎、九歌散文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