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日趨嚴重,連最保守的日本,都開始積極的推動移民政策。(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在台灣,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日趨嚴重,從2020年開始,所謂「生不如死」的戲謔說法在台灣就不絕於耳。事實上,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已經開始引爆了全球的人力危機,而隨著缺工議題的日益明顯,連最保守的日本,都開始積極的推動移民政策,日本政府會透過海外的人才培訓計畫,一方面協助企業培養出馬上可以上手的人才給海外日商聘用,另方面乾脆直接提供高階技術人才或管理人才移民日本的機會。
根據經合組織OECD去年發表的報告,2022年的全球向OECD國家移民人數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大約有610萬人成功移民到富裕經濟體的38個成員國,比前一年增加了26%。歐盟更是宣稱在未來25年內,需要從其他國家引進至少5,000萬人才能穩定歐盟的人口平衡。若缺少大量的移民,歐盟各國根本不可能維持既有的福利政策運作。
少子化問題本來就是現在,全球每個國家的共業,政府確實有責任讓國家成為人民安心生養的環境,但現實狀況是提高生育率已經沒有辦法突破這個困局,尤其是疫情過後,缺工問題的迫在眉睫開始讓吸引外國人才,成為未來幾年,全球移民搶奪嘲的最重要篇章。
美國移民僅占14%卻貢獻36%產值 高端移民裨益國家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聚焦於全球人才爭奪戰。(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聚焦於全球人才爭奪戰。編輯群用了緒論第一篇和Briefing專文解析這個最新的全球變化。在全球版本的封面設計上,我們會看見一個牽著小狗,拖著行李箱和學士帽,大搖大擺走向鋪著紅地毯的入境大門的女士背影。上面兩排白色字體,大字寫的是「FOOTLOOSE AND FANCY DEGREE 自由流動和高等學位。」小字則是「How countries compete for talents 各個國家如何搶奪人才。」
一開始,文章自問自答:你能想像下面這些話是誰說的?你如果從大學畢業,拿著文憑,就應該可以取得綠卡。不要訝異,那是川普說的。無論他是不是認真的,他的話表明,即使是保護主義的政客,在某種程度上也開始明白,高技能外國移民對國家有利。
高技能移民當然有用,因為他們的技能可以補充當地缺乏的技能。 他們還可以帶來不同的經驗、知識和人脈,讓當地的菁英得以提升。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試圖透過失去同事的影響來衡量,結果發現失去外來菁英對生產力(以專利IP衡量)的影響是失去本地菁英的兩倍。該研究估計,即使美國移民只佔總人口的14%,但卻貢獻了36%的創新價值。隨著全球化的停滯,人才的跨國流動成為新思想傳播的另外一個重要管道。
▲ 一項研究估計,即使美國移民只佔總人口的14%,卻貢獻了36%的創新價值。(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多數富裕國家不願意接納低端勞工或尋求政治庇護者,但仍然大聲表示歡迎頂尖人才,特別是在如人工智慧或對選民明顯有利的醫療領域。美國、中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大力歡迎這樣的人才。摩納哥甚至安排一位「attractiveness secretary專屬秘書」來吸引更多的跨國投資。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美國移民政策落後 杜拜躍升為數位移民新綠洲
然而,一些特定事項仍然會干擾移民政策推動。中國對安全的執著讓外國人的生活變得不方便;在英國,敦促科技公司減少僱用外國工程師,根本沒有辦法為當地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至於美國,儘管它擁有全球最棒的勞動市場,但它的移民政策最為落後。
在美國,當一家公司以六位數的薪資待遇為高技術勞工申請 H-1B(臨時工作簽證),有75%的可能性被拒絕,而且還可能需要等待一年以上的時間:如果這位成績優異的人最終想要永久居留權,她最好不要來自人口稠密的地區。不知道為什麼,美國每年發放給任何一個國家的工作綠卡不得超過7%,印度公民聽說現在要等134 年才能獲得一張綠卡。
▲ 大約73%的美國大學外籍畢業生希望留在美國,但實際上只有41%心想事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許多人放棄美國並前往其他地方。大約73%的美國大學外籍畢業生希望留在美國,但實際上只有41%心想事成。從校園到就業管道的阻塞,是美國大學過去二十年的市場份額不斷被澳洲、加拿大奪走的原因之一。
相反的,在杜拜,任何薪資超過一定門檻的人都可以在一個禮拜內獲得工作簽證。安頓下來也很容易,數位化的系統可以讓您在幾天內獲得駕駛執照以及完成銀行帳戶開設等等。外籍人士可以擔保自己的保母獲得工作簽證,這樣夫妻雙方都可以安心出外工作。這種安排幫助杜拜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裡,成功從沙漠邊緣的一個不起眼的港口,變成了現在的全球商業中心。
民主國家不能簡單地複製杜拜。選民喜歡一定的掌控感,不喜歡太多的移民人數進入。很少有福利國家能夠在不徵收所得稅的情況下順利運轉,但杜拜的例子仍然可以說明政府如何為最希望吸引的人才打造一個他們喜歡的移民系統。 它的成功是對美國等仍然充滿官僚心態國家的諷刺。如果民主國家願意,他們可以像葡萄牙一樣迅速改善移民制度,並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將自己從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變成數位移民的新綠洲。
▲ 杜拜透過友善的高技能移民政策,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裡,成功從一個不起眼的港口,變成了現在的全球商業中心。(圖/shutterstock.com)
一個吸引人才的智慧系統應該遵循兩個原則。首先,消除障礙比為特定職業提供誘因更有效。其次,決定錄取誰的標準應盡可能簡單客觀。例如,一個國家可以接受任何收入超過一定金額或畢業於知名大學的移民申請。正如加拿大推動的那樣,一些防護措施,譬如避免薪資被偽造,或者辨識假學位的過濾機制建立好就可以了。
吸引更多人才的缺點大多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外籍銀行家抬高房價,就推動建造更多的住房。另一種擔憂更為複雜,即富裕國家挖走人才可能導致貧窮地區的喪失人力資本。這其實是庸人自擾,事實上,當科學家搬到更好的實驗室時,他們會進行更多創新,為人類帶來更大利益。 當人們從較貧窮的國家展開移民時,他們會賺更多錢並寄錢回家,通常用於支付親戚的教育費用。
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大約10%的畢業生可以從「brain drain人才流失」中受益,這表示印度和中國這一類的人口大國承受得了這些損失。文章認為許多較貧窮的國家因為不希望富裕國家挖走自己的高端人才而採取防止措施並不聰明,因為這是無能的表徵,不能推出更好的移民政策,只會浪費一個加速知識傳播,並讓自己國家更繁榮的機會。
▲ 《經濟學人》認為發展中國家採取防止措施,避免高端人才外流的作法,只會浪費一個加速知識傳播,並讓自己國家更繁榮的機會。(圖/中菲行提供)
事實上,台灣在相關議題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的討論,但似乎一直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並沒有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而做出聰明的調整。為什麼會這樣?
事實上,台灣對於「移民」的定義一直模糊不清,在台灣,「移民」一直被定義在只有具婚姻關係或進入家庭領域者才是移民,而那些領取了居留證或是在台生活多年的外籍勞工,甚至是僑外生族群一直沒有被公平對待。如果台灣也想加入這塊國際人才爭奪戰,首先,必須訂好妥適的移民政策來符合台灣在人才和產業的需求。講到這裡,政府不能告訴我們台灣往哪裡去,當然就不會知道台灣需要哪種高端移民,或是怎麼吸引他們?
最近,我們看見新政府高調成立了許多的發展委員會,我們仍然懷抱希望,但配套的人才培養計劃更加重要,而聰明的移民專法更是台灣再次提升的關鍵。目前,眼見所及,台灣移民法案的管理權一直分散在各個部會,譬如外籍工作者歸類在勞動部;社福或家庭事務又得去移民署;地方政府設計更亂,社會福利回到社會處,教育則到教育處等等。管理分散造成的官僚以及職權不分,只是形成了互踢皮球的窠臼,這也是台灣明明這麼棒,但所有想移民台灣的人又望之生畏的主要原因。
▲ 台灣移民法案的管理權一直分散在各個部會,這也是台灣明明這麼棒,但所有想移民台灣的人又望之生畏的主因。(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面對全球的競逐人才,我感覺台灣必須更加積極的留住國內人才、吸引外國人才,不要一直以為以不變應萬變、新瓶裝舊酒就可以一勞永逸。事實上,在推動或吸引移民政策上,台灣不但和全球脫節,甚至已經落後。怎麼打好基礎,並配合人口結構與產業發展適合台灣的移民政策,顯然比什麼都更加重要。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面對全球的競逐人才,台灣必須更加積極的留住國內人才、吸引外國人才,不要一直以為以不變應萬變、新瓶裝舊酒就可以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