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歐中貿易戰火持續延燒,這些看似遙遠的經濟戰場,其實都與台灣息息相關。(圖/路透)
●王宏仁/成大政治系教授、國策研究院執行長
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歐中貿易戰火持續延燒,這些看似遙遠的經濟戰場,其實都與台灣息息相關。台灣不應將這些國際衝突視為無關緊要的「遠方戰爭」,而是應當善用這些變局,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市場轉換的過程中,為自身創造有利的經貿環境。當美國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下進一步強化「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並加大對歐洲與中國的經濟施壓,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因應這場貿易變局,確保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優勢。
美歐貿易衝突 市場轉單效應與台灣產業契機
美國與歐洲的經貿關係正處於緊張階段,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近期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試圖以「道德勸說」的方式來緩和美歐之間的關稅爭端。他強調「歐盟(EU)是美國的盟友,不應成為美國關稅報復的對象。美國的真正競爭對手是中國,而非歐洲。」
然而,對於川普政府而言,馬克宏的說辭顯然無法影響美國的政策方向,關稅威脅仍然存在,歐洲製造業面臨更高的進口障礙。
這場美歐經貿戰爭,雖然對歐洲企業造成壓力,卻為台灣的出口企業帶來了可能的機會。以工具機產業為例,歐洲一直是全球工具機的主要供應者,尤其是德國與義大利長期位居世界前五大工具機出口國。然而,若美國對歐洲工具機產品加徵關稅,將導致其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迫使美國買家尋找新的替代供應商。
台灣作為全球工具機產業的重鎮之一,在2024年的出口額已達22.18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占比約15%。若歐美貿易摩擦升級,美國企業可能會轉向台灣尋找更具競爭力的供應商,從而提升台灣工具機產業在美國市場的市占率。這不僅是單一產業的機會,更代表著台灣可以在全球供應鏈轉移的趨勢中,找到突破點,強化自身的經貿地位。
▼若歐美貿易摩擦升級,美國企業可能會轉向台灣尋找更具競爭力的供應商,從而提升台灣工具機產業在美國市場的市占率。(圖/資料照)
台灣汽車供應鏈 風險與應對策略
歐美的貿易衝突影響一定是全球性的,所以台灣產業也會面臨挑戰,特別是高度依賴歐洲市場的汽車零組件供應鏈。歐洲主要車廠,如賓士(Mercedes-Benz)、BMW、福斯(Volkswagen)等長期依賴美國市場,而若美國對歐洲汽車加徵關稅,勢必迫使這些車廠調整供應鏈策略,甚至縮減產能,這對台灣的相關供應商將帶來不小的壓力。
例如,鴻準(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即鴻海旗下子公司)為 BMW 提供輕量化車殼,GIS-KY 負責車用顯示觸控模組,而和大(Hota)則是歐洲車廠傳動系統零件的重要供應商。若歐洲車廠選擇將生產轉移至美國或其他低關稅市場,台灣供應鏈恐將面臨訂單減少的風險。
因此,相關企業應提前因應,透過擴展美國市場的合作機會,或尋求與東南亞地區的車廠合作,以降低風險。
歐盟加強對中國商品監管 台灣如何因應?
除了美歐貿易衝突外,歐洲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也正面臨重大轉變。歐盟已經決定對於中國的低價進口商品祭出更嚴格的監管措施,這不僅影響中國企業,也可能對台灣的產業生態產生間接影響。
歐盟近年來針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調查持續升溫,2024 年開始已經擴大對中國鋼鐵、電動車、太陽能板及電商平台的監管行動,並計劃對低價電商商品加徵額外的手續費與關稅。
這一政策將對台灣的航空貨運與電商業者帶來衝擊。台灣的航空貨運市場以電商與半導體產品為主,美歐航線占總營收的80%,而其中一部分是透過台灣轉運的中國低價電商貨品。
歐盟執委會近期決定取消對150歐元以下包裹的免稅優惠,並額外徵收手續費,這將直接壓縮跨境電商的交易量。對台灣航空貨運業者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貨運量下降,航線調整,甚至營運壓力的增加。
此外,台灣的電商與物流業者也需投入更多資源來確保商品符合歐盟市場的合規標準,例如安全檢驗、環保認證等,這將帶來額外的營運成本,並可能進一步降低消費者對跨境購物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台灣攬貨業者認為,歐盟此舉是針對中國電商巨頭如 Shein 和 Temu,這些企業長期利用免稅包裹規則來逃避進口關稅與增值稅。然而,這種低價商品擠壓市場的策略,也影響到台灣電商業者的競爭環境。
隨著歐盟加強監管,這類競爭不公平的狀況可能獲得改善,長期來看,台灣的電商產業或許能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找到新機會。
台灣應積極應對全球貿易變局 而非置身事外
面對美歐貿易戰升溫、歐中經貿摩擦持續,台灣不能以為這些事件與自己無關,反而應該主動分析局勢,尋找對自身有利的機會。
從工具機產業的市場轉單效應,到汽車供應鏈的潛在風險,再到歐盟監管政策對電商與物流產業的影響,台灣應以更靈活的策略來適應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
台灣企業需要更積極佈局美國市場,以因應歐美中三方貿易衝突可能帶來的供應鏈轉移。同時,政府應協助產業強化全球競爭力,確保台灣能夠在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保持優勢。此外,台灣應持續推動與歐盟的貿易合作,確保自身產業不受歐盟對中國監管政策的波及。
全球貿易戰局瞬息萬變,台灣若能夠靈活應對,將有機會在這場變局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而不是被動承受衝擊。這場貿易戰,不是遙遠的問題,而是與台灣的未來發展緊密相關。
▼全球貿易戰局瞬息萬變,台灣若能夠靈活應對,將有機會在這場變局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而不是被動承受衝擊。(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全球貿易戰局瞬息萬變,台灣若能夠靈活應對,將有機會在這場變局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而不是被動承受衝擊。這場貿易戰,不是遙遠的問題,而是與台灣的未來發展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