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缺藥危機」? 如何確保醫藥品韌性

我們想讓你知道…藥品供應的韌性,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國安與產業問題。面對地緣政治與全球供應鏈再洗牌,台灣應積極布局韌性醫藥品體系,才能在下一場風暴來臨時,確保社會正常運作。

▲。(圖/CFP)

▲台灣藥品供應長期仰賴進口,特別是原料藥(API),根據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生技產業白皮書》資料,2023年我國原料藥進口金額為66.29億元。(圖/CFP)

●丁旗源/東亞政經塾顧問

在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之際,包括川普關稅、地緣政治衝突、氣候變遷與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構壓力,其中醫藥品這類與國民健康直接相關的產品的影響更是深遠。

2024年,衛福部提出「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以總額76.63億元投入於2024至2027年期間,雖然計畫部分內容涉及機密,但已凸顯政府對於建構醫療體系韌性的重視。

台灣藥品仰賴進口 政府應建立穩定供應基礎

面對前述風險,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並沒有特別強調藥品的供應鏈韌性是重中之重,而除了原料藥之外,抗生素、輸注液、血袋以及必要藥品都是在醫療行為中不可或缺。

再者,藥品受限於高度監管(例如我國就是PICS/GMP),相關的製造運輸銷售,都有別於一般商品,並非一蹴可及,反而是從整備到最後使用端使用,可能需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這也就是需要盡早整備、及早因應的原因,以便風險挑戰來臨時,人民的健康維護可以獲得最大保障。

台灣藥品供應長期仰賴進口,特別是原料藥(API),根據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生技產業白皮書》資料,2023年我國原料藥進口金額為66.29億元,其中約近半數來自中國(30.29億元),其次為日本(10.06億元)與印度(8.23億元)。

這樣的高度依賴,意味著一旦出口國因政治、疫情或其他因素停止出口,台灣本地的藥品製造便會受到直接衝擊,所以原料藥在醫藥領域中就是具有戰略價值的稀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面對全球藥品原料藥高度集中於中國與印度的現況,台灣亟需思考如何強化自身的醫藥品供應韌性,避免再次重演疫情期間的藥品斷鏈風險。

此外,原料藥生產具有高污染特性,多數國家不願自行生產,導致全球供應集中於少數國家。加上跨國藥廠的分工細緻、品項眾多、供應鏈過長,以及藥品嚴格的監管制度,使藥品供應鏈更為脆弱,任何一環出問題便可能導致連鎖反應。所產生的風險,最直接的就是藥品短缺並進而增加醫療成本,更直接威脅病人安全與治療品質。

政府要確保供應鏈韌性,首要的作為就是建立穩定供應基礎,以抗生素為例,依據我國「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政府已開始定期監測30項關鍵抗生素的進出口與使用情形,此舉雖然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缺藥風險,但更根本的問題是全球各大藥廠面臨抗生素新藥的研發與投資成本高昂、無法回收,並且許多國家在經歷新冠、戰爭之後,除了抗生素多樣性,各國也開始重視國產自製,強化自主權,避免在戰爭或各種大型災難發生時,因為缺乏抗生素而死於感染。

另外去年永豐的輸液事件,也凸顯我國在低價藥品但卻必要的藥品監管及市場供應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最終仍是透過健保署編列11億元的公務預算用於輸注液與沖洗藥品的穩定專案,才讓缺乏輸注液事件落幕。

但此事件所引發的低價搶市卻危害醫藥品品質問題,以及背後台灣健保醫藥市場特殊機制,更是維持供應鏈韌性中所應必須考量。

▼2024年,衛福部提出「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以總額76.63億元投入於2024至2027年期間,已凸顯政府對於建構醫療體系韌性的重視。(圖/ETtoday資料照)

▲▼。(圖/ETtoday資料照)

對於穩定醫藥品供應鏈韌性 可以從下列方向為之

首先,推動在地化製造與產業升級,鼓勵國外藥廠在台投資生產以及國內藥廠擴產,提供研發與生產的補助政策,協助其升級製程、符合PICS/GMP規範,減少對單一來源的依賴,並提升本地「自製比例」。特別對於基礎藥物、抗生素與輸注液等不可或缺品項,應規劃戰略性支持機制。

再者,建立區域供應聯盟與國際協議,例如台灣可考慮與理念相近國家(如日、韓、歐盟成員國)建立區域醫藥品合作聯盟,共同儲備關鍵原料藥、共享產能,透過互惠協議建立互信,增加對外部供應中斷的抵抗力。

第三,為提升透明化與資訊即時通報機制,加強現有的全國性藥品供應資訊平台,擴大盤點必要藥品品項,整合廠商、生產、物流與使用數據,強化公私部門的即時通報與預警機制,協助醫療體系及早準備應對缺藥情況。

最後一點,建議在「健康台灣委員會」中增設「藥品供應穩定小組」鑑於藥品供應涉及公衛、經濟、安全等多面向,建議在總統府層級的「健康台灣委員會」中正式設立「藥品供應穩定小組」,由衛福部主導,跨部會參與(如經濟部、環境部、國科會),定期檢視藥品供應風險、回應突發事件,並提出具體政策建議與預警應對方案,以制度化方式提升政府整體的藥品供應韌性治理能力。

藥品供應的韌性,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國安與產業問題。面對地緣政治與全球供應鏈再洗牌,台灣應本於自主、合作、透明三原則,積極布局韌性醫藥品體系,才能在下一場風暴來臨時,穩定民心、守護健康、確保社會正常運作。

▼台灣應本於自主、合作、透明三原則,積極布局韌性醫藥品體系,才能在下一場風暴來臨時,確保社會正常運作。(圖/記者湯興漢攝)

▲▼。(圖/記者湯興漢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