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翔/選戰的E Day和F Days

▲歷史上最著名的D Days即是1944年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軍隊,登陸法國諾曼地,反攻德國納粹的關鍵空降行動。(圖/翻攝自影集「諾曼第大空降」片段,YouTube

文/游梓翔

我參與過很多選舉。選舉是種容易令人激動的事,大家為某人開心,為某人生氣,為人興奮,或是為某人流淚。

選戰只是個形容詞,但有些選民太入戲了,於是「打倒某某某」或「消滅某某某」等激烈用語並不少見。不是我軍,就是敵軍,不是我要的人,就是可惡的人。

激情不全來自部份選民。在選戰中不斷設定「攻擊發起日」(D Days) 的司令和將軍們要負主要責任。從登記領表、接受提名、總部成立、正式登記、造勢晚會、選前之夜,每個D day都需要部隊、需要動員、需要後勤。司令和將軍為了知道部隊還在、士氣未散,總難不陶醉在一次又一次的閱兵之中。他們忘了每次叫來的經常是類似的人。多數人其實都有日子要過、工作要忙,他們沒空參與那麼多的D Days活動。

除了少數選擇放棄,讓其他人幫自己決定的人意外, 對多數人而言真正重要的只有D Days之後那一天:選舉日 (the Election day),而哪一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個E day將影響大家至少四年的「往後日子」(F days, the following days)。

在D days中再會動員、再會造勢,拍了再多廣告、發了再多臉書、跑了再多行程、賣了再多公仔,都沒有比告訴我們E day之後的F days將發生什麼來得重要。當你用類似hello kitty式的、裝可愛的方法來哄騙我的時候,我不會被你的圓臉和蝴蝶結給迷惑,我在等的還是你裝上一張能具體告訴我們未來將走向何方,如何面對種種危險和挑戰的嘴。

國內外都不乏在E day做了某種決定,事後扼腕不已的例子。美國有人認為如果2000年是高爾當選將不會有伊拉克戰爭,世界局勢將非常不同,台灣有人認為2000年與2004年如果當選的不是扁,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兩岸衝突和諸多貪瀆弊案,或許台灣不會錯過那麼多經濟機會。但想這些毫無用處,還有點輸不起的味道。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你認為選錯的也已經錯了,你只能希望未來的E day做出對的決定,不要害慘了後來的F days。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情緒激昂、精力旺盛、充滿激情,不要再一個又一個D days裡面被那些司令和將軍們操弄了,你不是在票選公仔或明星,你應該用熱情來激發你對E day和F days的全神貫注。想想1月16號那天以及1月16號之後台灣可能發生什麼、面對什麼,而候選人們是否真正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作者游梓翔,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專任教授。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