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陷入緊張關係,雙方談判曲折不已,兩國都宣告加重關稅報復。(圖/路透社)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回應這種威脅;於是,兩強的攤牌和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這現象就是今日美中兩國無法迴避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揆諸美中貿易戰自去年7月正式開火迄今,雙方陷入打打談談,近日這一波尤為激烈;除了互課關稅外,還互相隔空喊話威脅。如川普警告:「中國應該放聰明點,若不儘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等他連任後,將提出比現在更差的條件」。習近平雖較川普低調,但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對於貿易戰,中方不想打、不願打、但絕不怕打;若有人打到家門口,我們會奉陪到底」;另官方的人民日報則以「談,可以!打,奉陪!欺,妄想!」九個字表明北京不會輕易退讓。準此以觀,即使川普與習近平在6月底於日本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碰面,也不見得會簽署協議;或即使簽署協議,美中兩強為爭奪全球主導權,也將使貿易戰陷入長期經濟新冷戰。令人好奇的是,美中鷸蚌相爭,誰能漁翁得利?美國、中國大陸、台灣、還是以上皆非?
交戰雙方沒有贏家
對於打貿易戰,川普恐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正目的是遏阻中國的崛起。川普多次提及:「貿易戰是好事,而且容易贏。」,並宣稱這波多徵的關稅,可能會令美國今年度關稅收入更接近1,000億美元。「誇大」一向是川普的作風,不足為奇;但他卻不提對美國的負面衝擊,只拼命地對受創的農業州撤錢補貼。據估計,美國目前整體的「貿易加權關稅」稅率達到4.2%,不僅創下新高,甚至比任何其他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都要高;為加拿大、英國、義大利、德國和法國的一倍多,也比俄國、土耳其,甚至中國大陸等大部分新興市場高出許多,實不利其貿易成長。另在全面課稅下,美國可能面臨輸入型通膨;包括農民和藍領工人在內的消費者,每月額外支出將顯著增加,成為貿易戰的受害者。對中國大陸而言,此波2,000億銷美貨品關稅稅率上調到25%後,將加速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海外,一旦固定投資遞減,將使其今年的經濟成長下滑0.9個百分點;而若所有銷美的5,000多億美元貨品全被加徵關稅,則將下滑達1.5個百分點。除此,無論美股及陸股均遭波及而回檔至少10%至20%;最終亦會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甚至提前出現衰退。
台灣損失多於利得
的確有不少大陸台商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將生產基地轉回台灣,造成返台投資大爆發。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5月10日共通過52家台商回台投資案,總投資金額已到2,795億台幣,估計可創造2萬7000個就業機會。經濟部長曾樂觀地表示,可望再造20年經濟榮景;另也有論者謂,只要將台灣的經濟環境建構好,未來5至10年經濟成長率有可能達到4~5%。但上述的說法顯然過於樂觀,因為台灣的「五缺」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台商返台亦無法在短時間重組供應鏈。
況且,台灣現階段的自由貿易覆蓋率仍低,不利於出口競爭力;尤有進者,台灣參與全球價值鏈高達67%,倘若川普一個月後宣布將中國大陸3,000億美元商品列入加徵關稅清單,包括手機如iPhone、筆電等台灣主要代工電子大廠將首當其衝;「電子五哥」(鴻海、華碩、廣達、仁寶、明碁)及相關的蘋概股供應鏈(如台積電、大立光等)均難倖免。目前台灣資通訊產品一年出口約1,000億美元到大陸,接近總出口金額的三分之一,其對台灣出口衝擊不言可喻。持平而論,台灣在貿易戰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絕不會是獲利者。
東協地區漁翁得利
在美中貿易戰中,東協地區原無心插柳,卻成為企業躲避關稅的首選之地。據調查,有眾多的中國大陸台商及美國企業早已將將生產基地遷移至東協國家,其中又以越南最多;其中如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外人直接投資(FDI)也持續上揚。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於2015年底正式成立,其目標在致力創造一個穩定、繁榮,且具有高度競爭力的自由流通市場。具體上,則期許各會員國間建立更自由的資本市場、平等的經濟發展、並縮減貧富與經濟的差距,最終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單一市場。
目前,這10個成員國的GDP加總達2.3兆美元,在亞洲排名第三;人口將近6.5億,且具人口紅利及充足的勞動力,是繼中國大陸與印度的第三大市場,可謂充滿前景與商機。在年輕勞動力充沛、中產階級消費人口龐大、基礎建設需求孔急及觀光商機等優勢下,無疑將成為一個龐大的新興內需消費與投資市場;除此,當地數位經濟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也正在加速,極具前景。根據美林估計,東協經濟共同體生產總值在2030年將高達10兆美元;光是緬、越、柬、寮等北東協崛起新星的基礎建設需求,粗估就有8,000億美元。其中,較為閃亮的越南,同是CPTPP與RCEP成員,身價自是水漲船高。未來產品輸出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皆享有零關稅的優惠;又CPTPP有原產地規定,使各國在貿易戰中加速赴越南投資設廠,以取得最低的工資成本優勢(目前平均工資成本約為中國大陸的一半)。因而,越南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美中貿易戰讓東協地區的投資大幅成長,進而擴張成一條新的亞洲貿易走廊,有望於2025年達成「單一市場」目標;並在2030年躍升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無異成為最大的漁翁得利者。
熱門文章》
►李沃牆/聯準會不鷹不鴿透露什麼意涵?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