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破障開路外,工兵還要負責爆破等任務,在M3浮門橋上操演導爆索科目,確實為近年罕見。(圖/NMA)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國軍各作戰區第一季戰備訓練實兵演練於4月初分別結束,透過社群媒體的即時分享貼圖,民眾可以看到作戰區內所屬單位在戰備月紛紛「動起來」。
小漢光演習
這種實兵實裝、現地演練的作法實際上就是「拉練」-直接把部隊拉到現地演練,所有流程與缺失將很快被檢驗,對各單位都算是過往所沒有的壓力。透過網路社群與軍媒,整個第一季所動員部隊計有特指部特2營戰術行軍、蘭指部戰車排於員山機動、269旅於舊海航基地的掃蕩戰鬥、601旅在台北大學的熱加油掛彈、關指部反突擊作戰、南部54工兵群於喜樹海灘設障等。
上述演習項次民眾能看到的科目大約只有戰力保存下的部隊機動,因此在宜蘭員山地區、台3省道或是台31線,都有民眾目擊車隊行進,但民眾若要想進一步全民國防甚至駐點拍照的話,則會遭到保防部門的阻攔。
上述操演科目的喜樹灘岸設障與淡水河阻絕任務兩項次,報載為近年首次曝光而引起關注,外界甚至以國土防衛最後一道防線下標。這種灘岸障礙物當然以二戰時期諾曼地各灘頭為代表,回顧戰史有利於後續討論。
▲戰備月53工兵群於淡水河邊的操演,部份科目也是驗證戰時封閉淡水河道的可能性。(圖/NMA)
戰史的運用
認真研究的英國於二戰後統計灘岸障礙物數據如下:天后(Juno)灘頭的Mike與Nan地段,分別是2,012、5,030公尺寬與德軍設置的915與2,701個障礙物:黃金(Gold)灘頭登陸寬度長2,470公尺,共設置112個反戰車鋼條(ramps)、228個三腳木樁(Hemmbalken)、655個捷克刺蝟(Czech Hedgehogs)、45個四面體水泥樁(Tetrahedrons)、66個比利時門(Element C)等。
在上述高低潮線外另於沙灘地埋設地雷,各堅固據點(WN)配置步、機槍直射武器、火焰噴射器與迫砲陣地,灘頭碉堡以側射火力殺傷敵軍,火砲支援交由後方大型砲兵連,裝甲兵力待機反擊,第一線守軍固守海岸線;不過黃金灘頭的防禦在第一天就被英軍突破,共計佔領了70平方公里的灘頭、共2萬人、2,100輛車輛與1,000噸物資運補上岸。
整個諾曼地的戰例能否套用於喜樹沙灘?
▲喜樹灘頭障礙物一景,工兵群於化兵群煙幕的遮掩下構工設置障礙物。(圖/陸軍提供。)
灘岸限制與練兵
就戰術層面來說,從曝光的喜樹灘岸照片來看,鋼刺蝟部份結構略顯單薄,極易被敵載具突破;沙質地形不利構建反戰車壕與交通壕,內壁需有堅固木板或鋼條支撐;其次是充當灘頭爆破武器的汽油桶,其爆炸殺傷與易毀性事實上也不如地雷,雖然戰時我們假定會在此地佈雷。當然有些評論也指出這些灘岸障礙物密度不夠,但這是缺點也是優點。
由於台灣海岸線大部份被侵蝕,因此灘岸縱深不像諾曼地灘岸動輒可以有300公尺這麼長的縱深距離可以佈置障礙物,若要將障礙物延伸到內陸,陸軍各單位與地方政府協調與後續的清理也是大費周章;由於海岸線被侵蝕與各地灘岸的地質不相同,因此守勢作戰只需將兵力集中在幾個重要灘岸即可。
外國研究資料顯示這些灘頭為金山、翡翠灣、林口、海福、福隆、頭城、壯圍、羅東、布袋、台南黃金海岸、林園與加祿堂等處。其他灘岸雖然也可以登陸,但可能離主要目標太遠或充滿了人為障礙物而被放棄,例如魚塭、蚵架、定置網以及無所不在的消波塊等。
▲再堅固的灘岸障礙物都只能遲滯敵軍攻擊速度,需有守備部隊的支援與後續打擊部隊的馳援,或能有防守成功的機會。(圖/陸軍提供)
二戰戰史也顯示,再如何堅固的灘岸防線都會被敵突破,只是時間快慢而已,在運用灘岸障礙物拖延敵軍行動後,還是需要部隊進駐擔任諾曼地奧馬哈灘頭中的352師的角色-守備部隊,之後靠打擊部隊將可能進犯之敵逐出海岸,這個任務過往是交由作戰區的裝甲旅與機步旅;例如蘆竹地區為機步269旅的打擊範圍,後續也有584與542裝甲旅的支援。
雖然諾曼地戰例或許無法運用於台灣,或是灘岸障礙物佈置、搭配的打擊部隊不妥等都可以再檢討,但透過各作戰區第一季戰備訓練任務與軍媒的照片,我們可以發現戰鬥工兵其實是很累人的兵科-既要戰鬥又要工兵。目前3個工兵群各配置1個橋樑營與2個戰鬥工兵營,連橋樑營都要遂行戰鬥-淡水河岸以M3浮門橋車在河面上佈置爆導索。
第5作戰區內比較不用負責灘岸工事勤務的52工兵群也沒有閒著,該單位部份官兵於4月初實施拖曳靶船操演,大部份則進駐燕巢工訓中心接受基地訓練前普測,包含M2框椼橋與MGB中框橋架設等科目。
台灣的工兵部隊平時不是進訓就是拉練並支援戰鬥部隊,或許這是守勢作戰中工兵部隊的必然吧。
熱門點閱》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