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陳鼓應和作者在台北。(圖/周天瑋提供)
● 周天瑋/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
(續上篇)
周天瑋:對於中國哲學史的源流和主線,您的看法很突出,始終堅持道家思想為主幹。在臺灣,大家比較熟悉第一部現代形態的中國哲學史——胡適的《中國古代哲學史》——以老子為中國哲學的開端者,所以您的思路未必形單影隻。請您介紹一下關於這個問題的基本論點,以及您的看法。
陳鼓應:我首先講一下,目前大陸學界關於中國哲學史主幹問題的討論,大概說來有三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仍然以儒家為中國哲學史的主幹,這種看法很普遍,倡導「儒道互補」的李澤厚可為一代表。李澤厚說:「這不是因為我特別喜歡儒家,而是因為不管喜歡不喜歡,儒家的確在中國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上起了主要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又有其現實生活的社會來源的」,所以他以「儒家為中國文化的軸心或代表」。
第二種意見以為儒家和道家共同構成中國哲學史的主幹,他們認為,事實上,儒家和道家在先秦以後互相影響,互相滲透,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張智彥、方克立、趙吉惠有這個看法。
第三種意見,以道家為中國哲學史的主幹,持此說者較少,我是其中之一。《哲學研究》在一九八六年第九期發表的周玉燕、吳德勤的文章《試論道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幹地位》可為代表,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從表層結構看,是以儒家為代表的政治倫理學說;從深層結構看,則是道家的哲學框架。」其具體表現就是道家思想一方面既建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框架,而且另一方面道家偏重於直覺的認識方法也構成了中國傳統思維不同於西方思維的特色。
▲2018年10月,陳鼓應和夫人在台北。(圖/周天瑋提供)
這以上是大陸學界目前的看法。不過,把時間拉長一點,以道家為中國哲學史的主幹,並不是什麽新的見解,在古代、現代及當代都有。我們這兩天談到了,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建立了相當完整的形上學體系,對先秦諸子有廣泛的影響。老學先於孔學,這在唐代以前本來是不成問題的史實,在先秦及兩漢的典籍中都有「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明確記載。
老子和孔子哪一位是中國第一位哲學家,是直接以道家還是儒家為中國哲學史主幹的問題聯繫在一起的。因此,要以道家思想為中國哲學史的主幹,就必須把被顛倒了的先秦學術順序恢復原狀,還老子以中國第一位哲學家的本來面目。
周天瑋:您說過一句話很精彩,記得是說「《老子》81章,如果丟掉80章,只留下第一章,還是中國第一個哲學家」。
《老子》第一章原文說,「道可道,非恆道」,2017年6月,我在香港《明報月刊》發表對《老子》第一章的不同語譯,並且詳細說明了我的理由和論據。我的語譯是,「道,但凡是人為規範的,就不是恆久的道。」 我引述河上公的老子註解,河上公這樣點到要害,「道可道,謂經術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長之道也。」另外,魏晉玄學思想家王弼這樣註解,「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民初老莊學者奚侗又說,「可道,如禮樂刑政之道,出於時會;…不可常。」。
綜合這三個非常一致的解讀,按照現代語言,我們便應該可以語譯「道可道,非恆道」為,「道,但凡是人為規範的,就不是恆久的道。」去年我們討論過,您表示能夠接受。
而且我始終感覺,簡要地說,根據老子這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可以在哲學上透視到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謂「歷史終結論」存在有根本問題。就老子哲學來看,歷史是不會停留在某一個被人類群體所打造出來的制度上的,不論這個制度在當下看起來似乎有多美好,都不會停留!所以也可以這樣說,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歷史不終結論」。老子哲學的全面與深刻實在是許多同時及後代的哲學所不及。
▲周天瑋在《明報月刊》發表文章〈《老子》第一章第一句應如何語譯〉。(圖/周天瑋提供)
陳鼓應:你對《老子》第一章的語譯,的確可以;而且天瑋,我同意這個「歷史不終結論」!回過來談到老子對先秦諸子的影響,將老子與先秦儒墨兩大顯學的創始者孔子與墨子的學說作一比較,就很清楚。
老子哲學既有對宇宙本體的探討,又有對社會人生的洞察;既有系統的認識論學說,又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孔子學說的主要內容則是政治道德,孔子「罕言天道」,形上學思維幾乎是一片空白,在孔學中既沒有系統性的認識論,也沒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且孔子曾問禮於老子,「無為而治」的觀點即來自於老子,「天何言哉」也合乎老子「天道自然」的意涵。《論語•憲問》談到「以德報怨」的時候,還直接引用《老子》六十三章的文句。
至於墨子本人的關懷範圍也主要限於人生領域,他的學說重心例如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等,都限於人生。就思想之深刻性而言,老子以自然無為之道來貫通天、地、人,視宇宙為一整體,取消人格性的上帝及天之存在,這較孔子之天命、墨子之天誌無疑要進步得多。就連現代儒家代表人物也不得不承認,著名的錢穆大師說:「孔墨均淺近,而老獨深遠;孔墨均實質,而老獨玄妙。」但錢穆由此卻得出「以思想之進程言,老子斷當在孔墨之後」,這個結論是不是未免太囿於學派成見了。
▲法蘭西斯·福山曾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圖/翻攝微博)
周天瑋:相對於儒墨顯學之外呢?
陳鼓應:中國哲學始於先秦諸子,多元橫面並起,然後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所以,戰國中後期始,中國哲學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融會各家的過程,而很突出的是哲學史上每一重大階段或學派莫不深受道家學說的影響。老子為先秦諸子中第一人,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哲學體系,他的學說對諸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就道家系統而言,由老子直接發展出了楊朱、列子、莊子、稷下道家及《易傳》學派,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孔子以後儒家分兩大分支,思孟學派發展出天道觀,荀子發展出自然觀,很顯然都受到老學的深刻影響。
至於法家,老子的關係更明顯,《史記》以老子與韓非同傳,足見法家與道家關係極密。韓非子做了歷史上最早的《老子》註,雖然註解有爭議,但是學說中「君道無為,臣道有為」的觀點源於老子以及黄老。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觀念於名家亦有深刻影響,所以呂思勉說,名、法二家相通、而皆不與道家相背。金春峰亦以名家和道家同屬一大系統,道家巨子莊子與名家代表惠施相喜,或可為此說法之一註腳。
另外,兵家與老學也有密切關系,《老子》書曾被一些學者視為兵書,事實雖未必如此,但老子因任自然、守約、以靜制動等觀念,確為兵家所采納而為用兵之法。諸子之學雖不能說皆出於老學,但受到老學的深刻影響卻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周天瑋著作《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圖/周天瑋提供)
周天瑋:這一條哲學主線,可以貫穿到諸子百家。許多人對於《道德經》第十九章裏面所說的「絕聖棄智」和「絕仁棄義」很有意見,並且因此判定老子晚於孔子,其實這兩句話是《道德經》一個誤植。
陳鼓應:大陸學者受黑格爾正反合的影響,認為因為孔子講仁義,所以「絕仁棄義」必然出現較晚。但是這個說法是錯的,因為郭店竹簡出土之後,大家看到《老子》並沒有「絕聖棄智」和「絕仁棄義」這兩句話,而是「絕智棄辯」和「絕偽棄詐」。而我們再看《老子》第八章講到「尚仁」,與孔子哲學相同,又講到「孝慈」和祖先崇拜(第五十四章),可見這個論據是不成立的。
熱門推薦》
►周天瑋/《與陳鼓應對話》之四:在蓄勢待發的東西方大對決前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老子》第一章原文說,「道可道,非恆道」根據老子這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可以在哲學上透視到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所謂「歷史終結論」的根本問題。就老子來看,歷史是不會停留在某一個制度上的!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歷史不終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