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走出臺灣安全的困境

我們想讓你知道…兩岸的政治定位已經沒有模糊的空間,這使現狀最終難以維持下去。現狀本是動態而非靜態的意義,臺灣想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會遭受越來越多的挑戰。

▲從國安的角度看,臺灣正處在「不安全」的狀態。(圖/翻攝蔡英文 Tsai Ing-wen臉書)

● 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面對臺灣今天的安全處境,「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馬總統八年執政時期,參與政府國安相關事務的官員及智庫學者,於8月22日在台北舉辨一場題為「國家不安全:臺灣如何轉危為安」的研討會,希望從對外、國防和經濟等不同的安全領域,把過去執政的經驗,提供給蔡英文政府參考。

國家重大政策方針本就具有持續性的特質,臺灣的政治生態比較特殊,受到政黨惡鬥的影響,前朝留下的「政治資產」,常隨政黨輪替而被視為「政治負債」,有些甚至還被掃成了「政治垃圾」,令人十分痛心。

當前的臺灣和大陸皆如同對岸領導人習近平所說,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從國安的角度看,臺灣確實處在「不安全」的狀態,臺灣的安全困境,主要來自下列的「三個三」:

第一是臺美中三邊關係的嚴重失衡。中美關係處在1979年建交以來最壞的狀態,有人用「新冷戰」來形容;兩岸關係則是「雞犬相聞,不相往來」,中共切斷了馬政府時代兩岸建立的所有制度性溝通管道。相形之下,臺美關係則是處於最好的情況。自川普上任以來,已簽署包括《臺灣旅行法》在內的五個挺臺法案,並落實對臺軍售常態化;但這個「兩壞一好」的狀況卻讓臺灣隨時有出局的危險,且僅能仰賴美國的善意和承諾。

第二是中共對臺政策,已從過去對於臺灣的「三個寄希望」,變為「三個失望」。「三個寄希望」是「寄希望於國民黨當局」、「寄希望於臺灣統治當局」和「更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但現在中共與民進黨沒有互信,對國民黨充滿疑慮,且認為臺灣人民對中國的敵意愈積愈深。故中共對臺政策已出現「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的新思維。臺灣安全不能寄希望於對手的仁慈,更須防範對岸因萬念俱灰,在「和統」無望的情況下,被迫走「武統」的道路。

第三是臺灣內部面臨變本加厲的「三個認同」危機:即「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認同問題反映在臺灣社會的族群分裂和統獨對立,因此無法建立安全共識,政府制定國安政策時,也難以形成戰略和策略的民意基礎。

而臺灣面對此安全困局,應該如何轉危為安?馬執政時期,臺灣的安全環境是處在最佳狀態。我認為馬政府是用「三個兩」來處理當時的國安問題。

第一是以「和陸親美」來建立臺美和兩岸,兩個平行及相對平衡的關係。要強調的是,因為兩岸和解的制度化,使得美國在處理對中關係時,能免於後顧之憂。臺灣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中美就可以專注於其它地區和國際社會的難題。

第二是以《中華民國憲法》和《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這兩個法律文件,來為兩岸政治定位。「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兩岸同屬一中」就是兩岸同屬中華民國。

第三是以「兩個互不」,即「互不承認主權」和「互不否認治權」,來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也就是把上述的法律用語,化約成可以操作的文字,做為兩岸交流的政治互信基礎。「九二共識」是一個文字表述,它的精神就是「兩個互不」,即「互不承認主權」和「互不否認治權」,目的是使兩岸「擱置爭議,共同發展」。

因此九二共識當時並未成為兩岸爭論的議題。堅持「一中」是共識的基礎,但依各自法律文件,雙方各有堅持。我們不會承認對岸的表述,且不會也不能要求對岸接受我們的表述。但兩岸都不能否認,對方有權把自己的表述用來進行內部治理。因此「一中各表」當時也沒有成為一個問題。

▲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圖/路透)

過去的經驗有些並不必然適用於今天的環境,臺灣要轉危為安,恐怕還須與時俱進。兩岸復談最重要,但對岸已把「九二共識」前面增添了「體現一中」和「共謀統一」幾個字,使九二共識已從工具價值變成目標價值,兩岸的政治定位已經沒有模糊的空間,這使現狀最終難以維持下去。

現狀本是動態而非靜態的意義,臺灣想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會遭受越來越多的挑戰。想走「法理臺獨」,就要有戰爭的準備;因此,除了「不獨」外,臺灣還會面對「統」的壓力。統獨問題在馬執政期間,並未對臺灣安全形成挑戰;但隨著2016年的第三次政黨輪替,蔡政府受到統獨兩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處理不當,會加快兩岸的攤牌。

至於美國因素能否讓臺灣轉危為安?那要看美國的利益、決心,以及中美雙方的力量對比。因為如《紐約時報》所言,對美國長期以來試圖以「一個中國」政策為基礎,在臺灣問題維持模糊的立場,現在發生變化,美國部分官員和專家正試圖改變。他們認為,美國對臺灣的傳統做法,助長了北京強硬派的聲勢,並增加了中共對臺灣2,300萬人的威脅。

然而,我不認為中共領導人在面對美國改變立場時,會有讓步的空間。因此一旦中共決定對臺動武,除非美國認為協防臺灣符合其重大利益,並願為此付出代價,否則直接軍事介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戰爭一且爆發,結果將如馬總統所說:「首戰即終戰」。中共不會留下一個「尾大不掉」的殘局,讓自己疲於奔命去收拾。所以,臺灣要有「避戰」的作為,「不畏戰」的心理,以及「作戰」的準備。

熱門推薦》

►趙春山/中共臺海軍演:「戰爭就是政治」

►蘇紫雲/軍演亮劍反成北京的不安全戰略

►黃竣民/勿恃敵之不來 恃「美」必會援之?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