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層官員結束3天秘密行程,並於11月24日晚間搭專機離台。(圖/ETtoday攝影中心)
●王志鵬/備役海軍上校、現為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
2020年11月22美國海軍少將史達曼(Michael William Studeman)一行8人,搭乘美軍 C-37 行政專機秘密抵達台灣松山機場,停留台灣72小時並與台灣相關單位官員進行機密會談。美國海軍網站則指出,史達曼是美軍印太區指揮部 (J2)情報處長,曾擔任多個重要情報工作職務,包括在海軍情報局中國組任高級情報官,他也曾在軍方語言學校以榮譽學位修畢中文課程。由於國防部、海軍及空軍都未有接獲相關消息,因此表示無法證實史是否有訪台。路透社則指出,若消息屬實,史達曼將是近年到訪台灣最高情報級別的現役將領。不過,在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敗選,新任總統拜登在2021年1月20日上任前,在此空窗階段的期間,史達曼少將秘密訪台的行動,這早不來晚不至,實在是很不尋常。
2020年美中機艦頻出沒台海
經過今年的長期觀察,這或許與美國、中國、台灣的機艦頻頻出現在台灣西南海域有關,媒體依據國防部公開的報導,2020年11月2日解放軍軍機計8架次進入台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ADIZ),這是9月16日國防部主動公布共機動態資訊以來第32度繞台,也是11月第二次紀錄,同時也是近期首度堪稱「重兵」進入台灣西南的海、空域。其中包括運-8型反潛機1架 (Y-8 ASW)、運-8型技術偵察機1架(One Y-8 RECCE)、蘇愷-30型戰機2架(SU-30)、殲-16型戰機2架(J-16)、殲-10型戰機2架(J-10)。當然這不僅僅是中國的機艦出現在西南海域,美國的P-8A與台灣的P-3C反潛機也曾多次出現在此海域,只是呈現你來我往的情況和態勢。
▲中國的運-8反潛機今年曾多次擾台。(圖/國防部提供)
2020年下半年,美軍所屬的RC-135偵察機和EP-3E電偵機,經常頻繁不斷地穿越「巴士海峽」,分別多次接近中國廣東沿海進行偵察,甚至接近至僅有60浬(約108公里);儘管空中、水面軍事動作你來我往地非常炙熱,真正暗地較勁的還在關鍵的「水下」,更重要的就是隨其後方跟隨的是P-8A海神式(Poseidon)反潛機,試圖得知其來回投下了多少枚的水下偵測音標,相信在此的「水下戰略爭奪」才是真正隱藏的需求情報。
巴士海峽恐成第一島鏈「破口」
全世界的島嶼、海峽與重要航行水道,形成東、西方關鍵的戰略爭奪要地,亦即海洋關鍵「遏制點」(choke point),最典型的就是「麻六甲海峽」與「荷姆茲海峽」;由於「巴士海峽」是西太平洋進出南中國海的重要「遏制口」,海峽的平均寬度102浬(約185公里),若在台灣南部最尾端與菲律賓呂宋島嶼部屬反艦飛彈,極容易控制巴士海峽;巴士海峽的極為複雜,水深一般在2,000至5,000公尺之間,最深處達5,126公尺。海底地形起伏變化也非常大,地處歐亞板塊及太平洋板塊交界,海脊深度多在2,400至2,600公尺之間;巴士海峽也正因位處海洋黑潮南北強勁的分流,加上海底複雜地形的影響,水下流速較強且流向經常變化不定、水面則產生激浪。對於潛艦而言巴士海峽極易隱藏,但是該海域的水文條件卻極為嚴峻混亂,既無法佈放固定式水下聽音陣列,空中反潛機所投下的音標亦多屬無效,而水面作戰艦所裝備的拖曳聲納難以佈放,主、被動聲納的偵潛效益又大幅降低,巴士海峽也因此成為潛艦又愛又恨的海域。
▲美國攻擊潛艦。(圖/美國海軍)
近十年來美國與日本不斷地聯合改進反潛戰術和戰具,特別是在對於「淺水海域」;而中國海軍也不斷的快速精進,如今究竟彼此的差距多少,實在難以評估;然而如今,偏偏「巴士海峽」是美國與日本現今在第一島鏈監偵反潛的最大「軟肋」,相對也可以說「台灣西南海域至巴士海峽」的區域,將是解放軍潛艦突破第一島鏈的最大破口!
美高官來台 攸關於台美戰略合作
美國海軍少將史達曼一行人搭乘行政專機非美國海軍軍機秘密訪台,基於其情報主管的身分機密,理應悄悄無息來無影去無蹤,然而政府卻刻意放任高調美體宣傳,然而對於會談的內容卻三緘其口,此行為至為弔詭,其中另外的關鍵也可能在於其隨行的7人(按照軍方慣例就是組成一個研討小組)中是否有特殊職務(如CIA、DIA或是與潛艦有關的PEOSUB),否則為何行政專機還需要7架戰機為安全伴飛,試問安全疑慮還來之有?原位於夏威夷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就是最支持台灣協助圍堵中國於第一島鏈者,如今改為「印太戰略司令部」,美軍的戰略與立場更甚前;此亦可見其中有意操控的方式。個人依據專業的素養研判,其訪談可能討論的內容可能有下列六點方向:
一、提供近期中國於台海活動的重要戰略情報
二、規劃美台情報未來的進一步交流細目
三、會談律定台灣軍方在印太戰略中所擔任或可擔任的角色
四、直接要求台灣軍方必須擔任馬前卒,以彌補美國所需情報偵蒐的漏洞
五、確立未來在美軍印太地區,可能成立長住的第1艦隊與台灣相對的軍事交流或聯合演訓的項目
六、最後要求台灣確定配合美軍西太平洋印太戰略的圍堵政策
▲劍龍級潛艦。(圖/翻攝自中華民國海軍官網)
但是就目前台灣海軍潛艦兵力薄弱,僅有2艘劍龍級潛艦可以運用,一但碰到維修期程,甚至可能只有一艘或是根本無潛艦可用;潛艦國造首艘潛艦還要等到2025年才有可能成軍,也就是「緩不濟急,力有未逮」,因此能夠在此海域進行長期的水下偵蒐,短時間內(5年內)很可能有賴台灣的水面反潛作戰艦或是P-3C反潛機增加執行偵巡的強度,若成效有限甚至可能就暫由日本派遣先進的蒼龍級潛艦駐守(不過,日本有其本身的考量,是否願意接受分兵於此,還有疑慮),或是美軍增加遠自沖繩、關島或夏威夷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兵力偵巡了!
(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海軍總部計畫官、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計畫督導官,現為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著有《解析台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960-2020年)》。)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聽Podcast每週五聽【譚兵讀武】聊歷史看兩岸
Apple:https://apple.co/3ibJl8F
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我們想讓你知道…史達曼少將的造訪,或與2020年以來,美國、中國、台灣的機艦頻頻出現在台灣西南海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