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男/「不要指責被子彈打到的人」是政治語言 檢討SOP非打擊士氣

我們想讓你知道…護理師第一時間沒想到自己可能染疫,而到診所就醫,後來才轉介回醫院採檢確診。那個診所的醫護人員有沒有因此被隔離?這不用檢討嗎?

●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北部某醫院出現第三例感染的消息,乃染疫醫師所屬的護理站同仁。為何感染?不是一起進負壓病房,而是在護理站共事時感染。為什麼一起待在護理站就會感染?這就要問醫院的感控SOP為何了。

所謂「按照SOP,也可能感染」是一種套套邏輯,也就是要看SOP所指為何,如果你的感控門檻設得比較低,當然出現破口的機會就比較大。拜託,如果按照SOP操作都可能感染,是不是要趕緊檢討SOP?

不此之圖,然後在那邊辯護說,「喔,不要指責被子彈打到的人」,根本就是政治語彙,於事無補

 

▲ 醫師認為,染疫護理師未被隔離,SOP應檢討。(圖/ETtdoay) 

那個第三例護理人員,指揮中心講得很清楚,第一波採檢陰性後曾出現輕微症狀,但第一時間沒想到自己可能染疫,而是到診所就醫,後來才被轉介回到醫院採檢而確診。那個診所的醫護人員有沒有因此被隔離?這不用檢討嗎?

檢討是為了更好的防疫SOP,而非打擊醫療人員士氣,須知有了更好的SOP,保障醫療人員安全,不必處在「按照SOP,也可能感染」的恐懼裡,才能真正提振士氣。

防疫必須集思廣益,大家一起來幫忙想辦法,才能精益求精,而不是別人一有不同意見,你就在那邊謾罵,甚至糾眾進行網路霸凌。

不要以為防疫成功,你就沒事了,當防疫結束,所有電磁紀錄都可以拿出來檢視,追究每個人的歷史與政治責任。任何事後證明有害防疫,或者違背正義與公理的言行,都將接受審判。

▲醫師認為,武漢模式能有效壓制病毒。圖為武漢去年封城後24小時的情況。(圖/翻攝林晨同學YouTube)

全球防疫已經一年了,人類學到什麼呢?在科學上,武漢模式就是一個有效壓制病毒的模式,只是其他國家辦不到,只能採取不同程度的變形,於是由採取程度的多寡,形成了一個線性相關,越是不能「犧牲個人自由來換取集體安全」的地方,疫情也就越嚴重。

另一個極端模式是完全放任病毒傳播,以達成自然群體免疫,只要醫療體系不被衝垮就好。還記得疫情初期的「佛系防疫」嗎?事實證明,這是天大的錯誤,因為,不嚴格疫調與隔離、不全民戴口罩與社交展距,疫情就是會沖垮醫療體系,因為新冠病毒有無症狀感染。

這類「病毒終究檔不住,不必堅守零確診」的看法,每當台灣出現新病例就會冒出來,當然在這波院內感染,又出現了。這是天大的錯誤!以台灣一年來的防疫經驗與警覺性,只要一冒出本土病例,就趕緊追上去做疫調與隔離,絕對會比病毒傳播快速,因為,病毒複製出傳播力要五天,而台灣的疫調與隔離一個晚上就能做到了。

 

▲北部某醫院爆發院內染疫,醫師指出,台灣一晚上就能做到疫調與隔離。(圖/記者陳以昇攝)。(圖/記者陳以昇攝)

真的不要太過寄望疫苗,因為變數太多,還是要堅守千百年來人類抗疫的基本原則,也就是「犧牲個人自由來換取群體安全」,這是中世紀鼠疫就知道的道理,但因為到了當代文明,歐美國家有了「人定勝天」的傲慢,—「管你什麼病毒,不過只是小感冒,疫苗一做好就得滾蛋」,才導致疫情傷亡慘重。

新冠疫情會造成多少人死亡?真的不是危言聳聽,有可能高達一億人,因為目前死亡率就是2-3%。但,如果疫苗能夠及時奏效,當然可以減少死亡人數,就看病毒傳播疫苗施打兩條曲線,如何對決了。

以上是防疫的醫療與公衛層面,至於在人文與政經設法層面,一個最大的啟示是,歐美文明歷經這一波疫情洗禮,必須重新檢討整個價值體系與生活方式。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人跟人打招呼必須親吻?這本來就是一種不衛生的習慣。反過來說,東亞國家抗疫成功,也給了自己新的信心—我們能為人類文明找到新的出路。又比如什麼是自由?從彌爾以降的那些西方論述,可以拿出來重新批判了。

熱門點閱》

► 黃韻如/防疫重點在哪裡?針對不同族群做風險管理

► 藍弋丰/醫護在台灣如次等人 比病毒更恐怖的是人心!

► 罷王成功》單厚之/倒「宇」成功後 清「捷」也看到曙光?

► 罷王成功》范世平/國民黨2022有絕對優勢 但激進路線不利2024總統大選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沈政男」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新詩首獎、梁實秋散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