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封城和普篩 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容易!

我們想讓你知道…「封城」是一種在沒有其他選項下,非常殘忍的處置手段,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執行,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聰明政績。

●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疫情緊繃,封城與普篩聲浪又起,近日民調顯示,高達82%以上民眾支持封城,72%以上支持普篩。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那我們就以算式取代故事,幫大家算一下這筆帳,看看要辦成這兩件事,到底需要多少的成本與準備?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先講比較簡單的普篩,純粹是成本效益問題。去(2020)年吵普篩時,衛福部已經算過,要做到全台2,300萬人普篩,1人費用200元,大約要花46億,但準確度低。

如果做準確度較高的PCR檢測,1人3千,就需要690億元費用。

普篩真有那麼神?

去年疫情初起,香港、韓國、新加坡都做過普篩,香港篩檢率約達9成。但上半年普篩後,又遭逢各類變種病毒侵襲,香港、新加坡都曾開了又封,封了又開。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香港雖有新冠病毒高篩檢率,但所費不貲,更受到議員罵翻。(圖/路透社)

去年9月,在中國大陸全力支援下,香港又做了一次PCR核酸檢測普篩,大陸派出579名核酸檢測員到港協助化驗,14天內,總計檢測178萬3千人,共發現32名隱形患者(有病毒但無病徵),找到10名感染者,合計42人確診。

所有大陸方面費用由大陸負擔外,香港政府仍支出了5.3億港元,約合20億台幣,平均每位確診者的搜尋成本約4,762萬台幣,被議員罵翻。

這就是為什麼衛福部沒事時不肯普篩,出現社區傳染才劃定周邊區域擴大篩檢的原因。我們不是大陸土豪,為了政治任務不惜血本。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輔大醫院加開新北第五座社區篩檢站。(圖/輔大醫院提供)

在民主社會做CP值這麼低的事,鐵定被立委幹譙到翻,甚至移送法辦。

出現社區感染再擴大篩檢,找出潛在感染者,誰也沒話說,這才是有限資源下的合理辦法。

民眾支持「封城」?怎麼封法?

講到「封城」,草民更是矇了。

如果照去年武漢封城封省標準,北北基桃宜五個重災城市全部封掉,代表戶籍在此的970萬人,實際上可能還要加個200萬戶籍在中南部的流動人口,總計約1,200萬人要被封在家裡不准出門。

請問,這1,200萬人一日三餐要如何供餐供食?政府要每餐送1,200萬個便當嗎?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便當。(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去年武漢封城時,老共的口號是「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從附近軍區調集解放軍所有後勤單位及民車、專列火車,每天以數十萬噸規模向武漢輸送民生必需物資。

大批軍隊、武警進駐,維持街道淨空與攔檢。各省醫護組織志願隊進入武漢挺住醫療系統,其外援規模恐怕也不下數十萬人。

在「封城」令下,各省市也就地封鎖,上海朋友便見過江西來的車子在高速路上當場被趕回去,敢嗆聲的先給一頓爆打。

居住小區及街道委員會把守住宅,軍警在街道站崗巡邏,需要物資發訊息由小區管委代買,或外送到小區門口代收。

許多人因醫療系統排擠,封在家中無法就醫,或根本是確診居家隔離後由輕轉重,掛掉直接抬去燒掉,無法確診,也無從統計。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武漢封城後,民眾禁止隨意外出,彷彿是座時間停止的城市。(圖/記者魏有德攝)

武漢7個火葬場24小時開爐,估計每天可燒化6千人,如此燒了差不多一個月。

請問各位長官,封城很好玩嗎?本國有做計劃經濟等級方案的人力嗎?國軍有這種後勤補給的能量嗎?人有八方,咱台灣小,除了北方,只有南方,資源夠嗎?咱有對岸那種連公民記者拍個片,或寫個日記都會被帶走的資訊管制能力嗎?如果沒有,幾萬人餓個一天便「靠北新北」三天,首長還用選嗎?

還好,就手邊新聞來看,所謂「封城兵推」,那規模那能叫作「封城」?頂多是封掉染疫社區,或一個鄉鎮級行政區。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新北大肆宣傳的兵推演習,在新店溪邊的央北社區舉辦,當地連外道路大概只有7、8條,這樣就動用了約2,400人。這種等級的社區封鎖,在SARS時就實施過,超前部署18年了。

再看兵推本身,問題更多。封城計劃的根本是人口數,那是所有糧食供應及一切計劃的計算基準,請問長官,封區的地理位置與人口數核實過嗎?

兵推假設封城區域為中和與板橋,前者人口41萬,後者55.6萬。但中、永和是犬牙交錯連在一起的,相連道路與巷道不下數百條,請問長官要派多少人力管制?現實上,封中和就得封永和,人口需加上21.8萬。

同時,這三區又是北漂工作者租屋落腳熱區,光我住的這棟小套房,約300人中至少100人戶籍不在本地。三區本籍118萬,加上外來人口算他30萬,封城人口約合150萬。

150萬人的糧食供應是什麼概念呢?以二戰美軍幫國軍開列的每日糧食最低標準加加減減計算(每人每天米麵1kg,菜0.4kg,肉類0.1kg),每天要送進區內約2,250噸食物,約需450台5噸卡車往返運送。

如果不封城,民間平日可能已有此等運輸量。

但若封城,所有物資運量都得納入管理計劃,甚至需要軍方卡車補足斷鍊的日常物流,否則就會有人要餓肚子,或反過來放流出現破口。

這城 封得住嗎?

新北兵推中,最腦殘的是禁止外送。外送已是去年疫情爆發以來,自然成長出的居家飲食主要依靠,只要線上綁定付款,餐食放在門外,就不會有接觸。

把外送禁了,多少人要在家餓昏?兵推讓居民每週出門三次購物,但像我這種宅男不善煮食,套房又不宜用明火,除了泡麵和火鍋料還能買什麼?

如果新北市府這週有下來做田調,便會發現實際情況不如書面那麼完美。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新北恐封城!新店、淡水陷於搶泡麵大戰。(圖/翻攝爆怨2公社、路上觀察學院、細說淡水)

自侯市長宣稱封城以來,預期心理造成各大賣場搶購潮,泡麵與罐頭一律淨空,貨架上殘存的多是「雷貨」。

我直到昨晚全聯關門前,搶進中正路全聯,才在還沒上架的紙箱裡搶到了10包統一蔥燒牛肉麵,桂冠貢丸轉眼就沒了。封城還沒開始,物資供應便青黃不接,封了豈不更慘?

反之,樓下全家與附近小7,人流不斷,但貨源充足,半夜仍有微波熱食。如允許下樓或就近便利商店覓食外帶,反可讓人多點求生意志。

換個角度想,如果怕人潮擁擠,賣場可以實施預約制,限定每小時入場人數。民眾出門前先上網預約,時候到再去排隊進場,一樣能保持社交距離。保留小吃外賣,可以充分供應區內生活所需,何需把人關死在家裡?

此外,這三區也是軍公教群居地,公家宿舍與眷村成群成片。依兵推所列七大類可出入人口,本區每日需往來的軍公教,估算在10萬以上,加上民生維繫所需工作者,恐達30萬,相當於1/5人口仍需流動。這城,封得住嗎?

換句話說,新北封區兵推中,許多的數據估算和推論,與現實狀況差距甚遠,甚至無法核實。

反之,停班停課,分區隔離,似也可以達到類似效果,何需封城?如果長官覺得自己的封城計劃如此完美,何不上網公告?讓大眾早早研究討論,崇拜一下?或能提前修補?至少讓大眾預知封城時該如何自處?

寫這麼多是想說明,普篩與封城不是不能做,但是只能當作非常手段,不得不做再來做。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新北恐封城!新店、淡水陷於搶泡麵大戰。(圖/翻攝爆怨2公社、路上觀察學院、細說淡水)

「封城」是一種在沒有其他選項下,非常殘忍的處置手段,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執行,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聰明政績。掛在嘴邊更可能造成恐慌,如同這幾天搶泡麵一樣。

替代動不動喊封城,指揮中心與各級首長,應該取得協調,告訴大家疫情威脅如果上升,政府在不同等級還有那些對應手段?例如:雙北先會停班停課,然後才是重災區域封街封區,最後實在沒辦法才會封城

如此標明威脅等級,「彈性反應」,如同軍事計劃般嚴謹順暢,擬好外科手術式的精確作戰計劃,算好人力,預置資源,才會讓身處危機中的人們,更加安心。

去年某單位要與對岸交流抗疫經驗時,草民便曾建議過,對岸一定會大肆宣傳他們抗疫的優越成果,咱們就靜靜聽他講完,淡淡笑回:「大陸抗疫成果有目共睹,但兩岸政治體制與社會體質都不一樣,所以很難一體適用。過去一年,台灣在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下,結合政府管制、宣導(戴口罩與社交距離)、與社會互助(義工、電商與外送),以最節約的成本,最小的社會衝擊,達成了一樣的隔離效果。以下是我們的報告…」後來有沒有這樣說,我就不知道了。

務實的危機處理預案,需要的是一連串科學調研與算式,而不是過度樂觀或悲觀的賭盤故事。

政治人物更不該只會有樣學樣,沒搞清楚民情習慣,便照搬他國規矩或名詞,結果搞到天下大亂。用「擴大篩檢」與「社區隔離」,不是比濫用「普篩」與「封城」,更能精確表述政府未來要做什麼事嗎?

封城,普篩,篩檢,防疫,COVID-19,歸零,封城,限制人流,紓困,口罩,社交距離,經濟,醫療,香港,武漢

▲台北部立醫院戶外篩檢站。(圖/記者楊詩益攝)

網路笑話說,東方不敗看到葵花寶典第一頁寫著「欲練神功,引刀自宮」,立馬忍痛揮刀。

七天後醒來翻到第二頁,「不必自宮,也能練功」,昏倒。再翻下頁「即使自宮,未必成功」,氣絕。長官們,亂喊「封城」,也可能造就同樣的悲劇啊!

熱門點閱》

► ET民調》林祖嘉/疫情前景嚴峻 台灣經濟發抖

► ET民調》單驥/疫情來勢洶洶 民眾在意疫苗、篩檢、紓困

► 陳建仁/台灣防疫的成功關鍵與未來挑戰

►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 「減災」或「歸零」 哪條路是台灣最佳方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

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職公關公司、雜誌副總編,危機管理顧問,現職專欄作者。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