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捏造、散播虛假/爭議訊息,藉以達到影響訊息接收者的認知,形成對其身處體制的質疑與不滿,改變其(投票)行為,並擴大社會分化與對立的一種戰術,即認知戰。(圖/視覺中國)
● 作者/王彥晨
爆發親綠網路寫手林瑋豐「反串」抹紅再自導自演糾舉,惹來網友一片撻伐,開始有人強調「別再提認知戰了」,其實,「認知戰」是中性的概括性名詞,有它的學術定義,細究之,這種樣態並不純然存在於網路虛擬世界,現實生活中真實上演並激烈較勁的事例仍所在多有。
「藉由捏造、散播虛假/爭議訊息,藉以達到影響訊息接收者的認知,形成對其身處體制的質疑與不滿,改變其(投票)行為,並擴大社會分化與對立」的一種戰術,即認知戰。
既是戰術,就存於敵意的雙方,台灣當下的自由民主社會,加上發達的網路文化,正是有心人利用來發動認知戰的沃土。
只是由林案,吾人可以更加明白理解,認知戰不僅發生在具有敵意的國家層級,也可能在相互競爭、甚至達到具有相互敵意的國內政治勢力間發生。
如果認為中共可能對我施展認知戰作為,那麼建構國人對訊息辨偽的基礎能力,以及動用國家安全機制建構反制能力,就顯得極有必要。
但接下來要問,什麼樣的氛圍下,國人更容易「相信」假訊息;也就是在謠言紛紛、人心浮動之際。大疫之際,正是此時。
換言之,當下台灣遭逢大疫盛起,正是敵人發動認知戰的可能高峰,此時的林案,造成國人心防瓦解,其衍生的國內政治意義則任人解讀,其中最危險的一種就是認知戰不存在,這就給了敵人可趁之機。
進一步說,當社會因為疫苗取得不易而人心惶惶,則加速取得疫苗乃是正辦;因為疫苗成為稀缺資源後,易引發哄搶,一旦有弊端不公發生,則民憤難忍,這更成為認知戰的溫床。對此,必須提高警覺。這或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對疫苗採購緊守關鍵權限的原因之一。
▲指揮中心持續重申疫苗須由中央統籌簽約。(圖/指揮中心提供)
如果國人因噎廢食,見到醜陋林案的爆發之樹,未見敵人有心滲透我社會的戰略之林,那麼,林案就不是單一個案,而會成為病毒侵入的破口,在國人心防之壁鑿開一個大口,當國人不再認為敵人有心向我施展認知作戰,不啻為有心人在台灣社會埋下改變價值觀的種子。
筆者無意為性質可惡的林瑋豐案辯護,也不支持指揮中心以意識型態而峻拒疫苗,但更重要的是,實體世界的認知戰也很激烈;現在有人倡議向中國大陸取得疫苗,在疫苗取得重要性與日俱增的當下,此說無可厚非,只是吾人應要求:
一,在商言商,必須循正式合法管道進口,並確保品質。
二,不容許各方附加政治意義,不接受北京為此大外宣,形成「照顧」台灣公衛的口實。
三,中央政府應將可能的政治顧慮,以及伴此而來,受制於人的可能一併向國人透明公開,先期降低疫苗可能被扭曲的政治性,回到公衛意義的純正實質。
如果政府不能及時取得足夠疫苗,則授人以柄,怪不得各方要作文章,這就不是認知作戰,而是自曝其短;但筆者仍要強調,認知戰是國安議題,相關單位不僅有責任阻絕境外勢力向我發動認知戰作為,也有責任糾出國內自己人在網路世界的假偽資訊,特別是意在形成對立、影響人心浮動的危言聳聽。
林瑋豐案是國安單位查出的嗎?不是,是網友發動肉搜,國安單位要認真研究追索經過,曝光過程,讓四散奔逃的網路蟑螂無所遁形,這是根絕認知戰的治本之道。
熱門點閱》
► 疫情重創經濟》李沃牆/缺水缺電又缺疫苗 經濟影響能「校正回歸」嗎?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但筆者仍要強調,認知戰是國安議題,相關單位不僅有責任阻絕境外勢力向我發動認知戰作為,也有責任糾出國內自己人在網路世界的假偽資訊,特別是意在形成對立、影響人心浮動的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