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成/日美接力疫苗援台!一場美日與中國疫苗外交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中日三國均將疫苗輸出當成外交工具,以獲取國際影響力,並且相互競爭。台灣政府在爭取疫苗時,也抱持著政治的考量,只願接受美日疫苗的援助,並大加感謝,以鞏固與這兩國的關係。

●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新冠肺炎不僅傷害人類性命,也影響到政治發展。美中日台近期因為疫苗的分配引發競爭及衝突,也進一步影響到彼此的關係。

當台灣近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染病及死亡人數急速上升時,大陸國台辦於5月17日表示願意盡最大努力協助台灣戰勝疫情,陸委會回以「對岸不必假好心」,並且批評若非大陸阻撓,我方早可以從國際上獲得更多可靠的疫苗。陸委會的回應顯示我方並無意於此時改善兩岸關係,並將蔡政府爭取不到疫苗的責任甩鍋給大陸。事實上,陸委會所謂的大陸阻撓台灣獲得疫苗,係指我方去年無法自德國BNT藥廠購買500萬劑疫苗。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日本,美國,中國,台灣,疫苗,外交,拜登,菅義偉,亞太,BNT

▲輝瑞/BNT新冠疫苗。(圖/路透)

但真正的原因是該藥廠與上海復星醫藥集團簽有大中華區的代理合約,是台灣政府意欲繞過復星醫藥而直接向德國藥廠購買未果,卡住台灣購買的原因是商業契約,背後的動機是不願意與大陸廠商打交道,但卻以批中的方式來自圓其說。

兩岸交鋒疫苗採購

當台灣疫情持續升溫時,國台辦再度表示願意提供疫苗給台灣民眾,不只限於大陸自製的疫苗,還包括復星醫藥代理的BNT疫苗,但是陸委會仍回覆這是大陸對台統戰分化的手段而已。

若說大陸願意提供疫苗給台灣,背後沒有統戰的政治動機無人能信,然而台灣政府也無需將統戰妖魔化,說穿了統戰的目的是在爭取台灣人民的好感,這本是兩岸和平發展應有的氛圍,正如我方容許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就學,目的不也是希望改變其對於台灣的觀感?蔡政府以擔心大陸對台統戰而拒絕其提供BNT疫苗,本身就是政治考量及政治操作,完全不以台灣人民的性命為優先考慮。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日本,美國,中國,台灣,疫苗,外交,拜登,菅義偉,亞太,BNT

▲日本政府提供124萬劑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予台灣。(圖/指揮中心提供)

正當台灣急需疫苗以有效防治疫情時,日本突然適時伸出援手,願意提供124萬劑AZ疫苗,並於6月5日立刻運抵台灣。對於日本此一及時的援助,台灣應該深表歡迎與感謝。日本政府在此時採取此一作為,有幾項原因。

首先,誠如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所言,日本是真心回報台灣於十年前311地震海嘯時,提供給日本的大量捐贈,以及去年在新冠疫情剛爆發時,提供給日本的口罩及物資。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台灣人民在十年前的善念義舉,今日卻獲得了回報,實在讓人心快慰。

其次,日本政府也有意藉此以拉近台日關係,其實也是日本對台灣的統戰,以抗衡中國大陸的影響力。第三,日本政府迅速採取此一針對性的作為,完全不理會北京的警示與反對,也與拜登政府的聯日抗中政策有關,亞太形勢已然產生變化,日相菅義偉在與拜登高峰會後的聯合聲明,也首次提及關切台海安全。

全球疫苗外交戰:美日vs中國

日本在美國的鼓舞下,已更敢於公開表達或執行對於台灣安全的支持。

不只日本願意提供台灣疫苗,在拜登政府日前宣布將於六月底釋出的八千萬劑疫苗,其中提供給亞洲國家的七百萬劑也有七十五萬劑給予台灣。美國政府此一作為乃是其與中國大陸全球競爭的一環。自疫情爆發後,美國雖然領先研發出數款疫苗,但在「美國優先」的理念下,仍是以供應國內人民施打為主,對於國際的支援有限。

反觀中國大陸卻於這段時間持續提供疫苗給許多開發中國家,擴大了國際影響力,也包括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地區在內。拜登政府的對中戰略是全面競爭,在國內疫情獲得控制後,自然要輸出疫苗以爭取國際影響力,鞏固美國全球領導地位。

美中日三國均將疫苗輸出當成外交工具,以獲取國際影響力,並且相互競爭。台灣政府在爭取疫苗時,也抱持著政治的考量,只願接受美日疫苗的援助,並大加感謝,以鞏固與這兩國的關係。

對於大陸的疫苗援助則百般拒絕,甚至加以批評,以防堵對岸的政治影響力進入台灣。然而,台灣人民此刻希望的是能有更多安全有效的疫苗能施打,政治的考量應該是其次了。

熱門點閱》

► ET民調》趙春山/抗疫聲中:臺灣面臨「三信危機」

► ET民調》曲兆祥/中央處置疫情毫無章法 疫下政治人物聲量大翻轉

► 吳崑玉/兩岸巨嬰一家親?疫情下巨嬰們 該長大嚕!

► 疫情重創經濟》簡文政/談電影產業衝擊與契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王高成專欄

王高成專欄 王高成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專長為亞太區域安全、美中台關係、兩岸關係。常於國內報紙、網路及電視媒體發表評論。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