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自5月爆發的本土疫情迄今已歷3個月,在三級警戒下,觀光、餐飲業首當其衝,哀鴻遍野。目前疫情稍有緩解,並降為二級警戒,為刺激消費,振興經濟,行政院決定發行「振興五倍券」。
顧名思義,五倍券為三倍券的擴大,即民眾以1,000元現金(台幣,以下同)換取5,000元券;並擬實體券與數位券並行,除原有200元、500元面額外,擬新增1,000元面額,總張數為10張,最快將於9月推出,所需預算約1,100億元。
▲由行政院於2020年所推出的「三倍券」。(圖/記者周宸亘攝)
國民黨認為振興券效益有限,徒增行政成本,要求普發現金;民眾黨也主張排富發現金。自去年疫情大流行迄今,全球已有許多國家普發現金,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甫上任即簽署1.9兆美元鉅額紓困法案,讓多數美國民眾都能獲得直撥入帳的1,400美元紓困金。
香港政府繼去年發給18歲以上永久居民1萬港幣外,今年又發給每人5,000元港幣的電子消費券。不可否認,振興券對消費會產生一定的乘數效果;但發行成本逾23億元的「振興五倍券」跟幾近零成本的「普發現金」孰優?
經濟部認「振興三倍券」效益高 審計部報告卻不以為然
由於此波本土疫情對民生經濟衝擊更甚於去年,行政院經評估後,決定加碼推出「振興五倍券」採取1,000元現金換5,000元券方案;去年「振興三倍券」是以1,000元現金換3,000元券,預算為512.5億元,今年則匡列1,100億元預算。
令人好奇的是,去年「振興三倍券」的經濟效益如何評估?據行政院報告指出,符合領取資格民眾 2,379萬餘人,實際領取 2,332 萬餘人,領取比率為98.02%。
經濟部再根據去年176萬領用數位券民眾,平均每人消費金額5,785元,推算全台2,332萬人領用三倍券,共創造了1,349億元的經濟效益。
然而,這樣的評估受到許多質疑,一、審計部「109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頁乙-214~215)指出,政府的「振興三倍券」帶動國內消費,惟數位三倍券領取未如預期,且執行效益之評估尚欠嚴謹,又部分弱勢民眾未領取或仍未獲得補助,亟待檢討研謀善策。
此外,數位券推廣未如預期,又追加印製實體券至2,200萬份,導致「振興三倍券」印製、分裝及配送費用達11億5,700 萬元,較原預估1,500萬份之7億3,100萬餘元,增加4億2,600萬元,約 58.28%。
▲由行政院於2020年所推出的「三倍券」。(圖/記者周宸亘攝)
另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及台灣經濟研究院辦理「振興三倍券之經濟效益評估」,於 2020年12月提出報告,均稱因缺乏消費者端之調查資料可供參考,各通路、類別、消費品項之占比無從得知,其中中華經濟研究院假設以50%至90%之替代比率,推估「振興三倍券」所增加的GDP介於463億元至1,015億元;而台灣經濟研究院假設以50%至70%之替代比率,推估增加的GDP介於339億元至562億元。顯然,經濟部的效益評估有膨風之虞。
二、「振興三倍券」原是希望產生「三倍」消費的乘數效果;換言之,若以截至今年4月時的三倍券總兌付金額745億計算,則應帶來745×3=2,235億之效益;也與經濟部評估的1,349億相差甚多。
有人揶揄地稱,若「振興三倍券」有三倍效果,那政府應可推出「六倍券」、「九倍券」或以1元換1,000的「振興千倍券」,豈不更佳?
「普發現金」人人愛 成本最低效用高
「問世間,錢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錢多多益善,有現金最好,隨時可用,彈性最大,效用最高,絕對是普羅大眾心中的想法。
去年的「振興三倍券」採數位券與實體券並行,但數位券領發不如預期,民眾泰半改領實體券,導致印製、配送等成本大增,總成本近23億元;試想,這23億元可救濟多少百姓啊!而今年的「振興五倍券」若參照去年做法,行政院推估費用應相近,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推算五倍券的行政成本恐高達136.5億元。
再者,若政府三倍券的效益驗證沒有說服力,則以三倍券推算五倍券,勢必要打折扣。
除了龐大的發行成本外,所衍生的後遺症及社會亂象也不少,如有人急需現金而折價出售五倍券,而藉收購五倍券套利者恐大有人在。持平而論,採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方式發放現金,早被許多國家領袖視為一種具公平,快速有效,讓人民有感的政策。
▲若政府採直接給現金振興,將能省下鉅額發行成本。(圖/路透社)
且政府直接給現金或直接入帳,省時省事,去繁為簡,並可省下鉅額的發行成本。行政院長蘇貞昌認為:「發振興三倍券或五倍券之所以比發現金好,是因為可以限期使用,現金則甚至會被存起來,因此才想以五倍券」。
筆者以為,這應是多慮了,試想,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不到1%,活期儲蓄存款利率僅0.1%,你會拿這5,000元或10,000元儲蓄?正常情況下,民眾對於這筆從天而降的小財富會當做小確幸,樂於拿去消費,而不會拿去儲蓄;而且以這筆錢替代消費的「替代效果」應不高;因而可有效地刺激消費,並促進整體經濟活動。
君不見,美國、加拿大、英國、西班牙、澳洲、香港、新加坡、日本及韓國均已實施直接發放現金紓困及刺激消費,並發揮一定的效益。
據國發會截至今年4月30日的統計,去年發放的現金紓困執行成果顯著,共紓困524萬人,現金發放共1,393億元,不也證實發現金快速有效嗎?若政府還是擔心發現金的替代效果大,也可考慮發現金及振興券並行方式,即針對中低收入族群,其所得率很低、儲蓄率低,可直接發現金給此類族群,應不致產生替代效果;而針對高所得族群,則可採用紙本與數位振興券搭配,提升消費及創造乘數效果。
熱門點閱》
► 王志鵬/英國伊莉莎白航空母艦群為何不穿越台灣海峽?/span>
► 徐正賢/奧運賽事將近尾聲 你我「兩行動」將成運動產業發展助力!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華經濟研究院假設以50%至90%之替代比率,推估「振興三倍券」所增加的GDP介於463億元至1,015億元;而台灣經濟研究院假設以50%至70%之替代比率,推估增加的GDP介於339億元至562億元。顯然,經濟部的效益評估有膨風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