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台澎防衛作戰由消極轉向積極 一個好開始!

我們想讓你知道…假設共軍攻台,發起先期綜合火力突擊後,我方若不主動回擊,打亂其作戰節奏,下一步我方重要軍事目標就會被共軍摧毀殆盡。就像八二三砲戰,不主動還擊,金門必將瓦解。

▲立法院院會於23日完成《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三讀。(圖/記者屠惠剛攝)

● 亓樂義/資深媒體人、軍事評論家

長久以來,台澎防衛作戰從構想到實踐一直很被動、很消極。自綁手腳,不敢反制海峽當面共軍。對方有恃無恐,其結果就是任憑共軍宰割。

最近有了改變,我國防部11月上旬公布2021年版《國防報告書》。內容除了增加中共「灰色地帶」威脅,最大亮點是「防衛作戰構想」,開始在既有的「濱海與灘岸」防衛戰力基礎上,強調「向外拓展防衛空間」,以及達成「延伸防衛縱深與戰略持久目標」,既是心態調整的一大進步,也反映台澎防衛作戰應有的正途。

▲台灣當前的「軍事戰略」、「防衛作戰構想」。(圖/110年國防報告書)

為因應敵情威脅及迫切國防需要,立法院11月底以特別預算通過新台幣2,400億元,發展8項成熟且可快速量產的海空國造武器,以建構不對稱戰力。多數具有遠程打擊特點,包括據傳射程達1,200公里的雄昇飛彈系統。

其意義就在於「延伸防衛縱深」,打破「濱海與灘岸」防衛自限,主動面向共軍當面一線攻台設施與部隊,使台澎防衛作戰從消極轉向積極。

八二三砲戰給台澎的教訓

以1958年8月八二三砲戰為例。郝柏村回憶,共軍砲擊44天,向大小金門和大二膽共發射47.4萬發砲彈,大二膽以不足0.8平方公里面積,落彈竟高達近12萬發最密。

何以致此?原因是當時大二膽沒有一門砲可以壓制對岸南太武山的敵砲,沒有反制之力,只有任其毫無顧忌的轟擊。

另外一例就大不相同。金門遭砲擊後,國軍通信中斷,各部隊無法聯繫。眼看金防部被狂轟濫炸,某砲兵營長魯鳳三未接獲命令,斷然下令所屬3個砲兵連的20門重砲向對岸回擊。

因為他的主動還擊,金門所有反砲單位幾乎也全面還火,才壓制部分敵砲。要不然金門被打得更慘,死傷更重。

看到火光漫天、濃煙密布,當時金防部司令胡璉,接到在金門10多里外海的美國軍艦急忙拍電詢問:「你們還活著嗎?」金防部來不及回答。看到國軍反擊,美艦又拍電說:「不必回答,我們見到你們的反擊砲彈。英雄朋友,引以為榮。」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F86軍刀機。(圖/記者湯興漢攝)

由於魯鳳三擅自開火,按理送軍法審判。但是他的反擊之功,反而得到國防部長俞大維讚許,並未追究。俞大維獲知魯鳳三是營級主官,竟然能在短時間還擊2千多發砲彈,而大大嘉許魯的積極主動。

砲戰進行1個月後,共軍砲擊依然猛烈。俞大維考慮,必要時動用空軍轟炸共軍前沿砲陣地。美國擔心戰爭升級失控,答應以借予方式,從沖繩緊急調來八吋砲運往金門。9月底,8吋砲發威向當面圍頭、廈門等共軍砲陣地反擊,成功壓制共軍氣焰。

這些血淋淋教訓告訴我們。當遭到敵人爆打時,不主動回擊,只會助長敵人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敵人打我左臉,我應回擊右臉,打到敵人痛處,才可能迫其停手。

展示台澎防衛決心需靠反擊

據聞,共軍對台灣一些重要軍事目標編成目錄,對目標性質、座標、打擊要求(包括手段與方法),以及所需兵力和武器彈藥等,都整編成冊,以此逐步在現地模擬,實兵反覆演練。

假設共軍攻台,發起先期綜合火力突擊後,我方若不主動回擊,打亂其作戰節奏,下一步我方重要軍事目標就會被共軍摧毀殆盡。就像八二三砲戰,不主動還擊,金門必將瓦解。

有人也許會說,今日共軍已有東風-系列飛彈等多種遠距精準打擊戰力,我方若主動反擊,共軍可能施以報復性打擊,後果更嚴重。

▲中國建政70年大閱兵,展示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問題是,我方不主動回擊,共軍就不會報復性打擊嗎?錯矣!只要台灣不屈從其意,中共就會採取報復性打擊,直到把台灣打趴為止,最終跪著(不是坐著)與北京談判。

我方主動反擊,不僅展示台澎防衛的決心,也讓國際社會有關注並介入台海安全的理由。所謂自助人助。否則下場如阿富汗前政府,怯戰避走,誰也幫不上忙。

發展「遠程打擊」戰力已是台灣建軍首要目標。能否發展「足夠的」遠程戰力?是資源分配問題;能否擊中對方?是技術和訓練問題,這些都可以克服。

唯積極主動,反制當面共軍是不可迴避的戰略命題,要及早準備,盡快在今後漢光演習中逐一落實。

熱門點閱》

► 蘇紫雲/海空戰力提升條例三讀 強化台灣不對稱戰力關鍵一步

► 黃竣民/台海若開戰 誰先上?誰能上?誰想上?

► 揭仲/共軍登陸作戰模式威嚇台海 國軍新「防衛作戰構想」又如何回應

► 王志鵬/評析民國110年國防報告書的不足與缺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亓樂義專欄

亓樂義專欄 亓樂義

資深媒體人,曾於中國大陸駐點採訪22年。著有《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三戰風雲─新形勢下的台海危機》,與林中斌合著《撥雲見日─破解台美中三方困局》。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