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觀測站/歐洲邁向「共存」 台灣是時候檢討「清零思維」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是趕快去打疫苗、以及請身邊的家人朋友們趕快去打疫苗,然後做好各種工作業的準備來因應可能的限制措施。​​

 ● 作者/US 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其實,從來沒有消下去過),台灣再次進入社區感染階段。前幾天美國單日確診數曾高達百萬以上,截至1月11日,七天平均下來的每日確診數大約是76萬。各地即將開學,許多地方面臨教師及職員不足的大麻煩。目前美國的隔離政策是確診之後必須要隔離五天,非重症的話就是自己居家隔離。​​

變種病毒傳播力升級 第三劑接種率還要提升

Omicron病毒是一個新的變種,它跟先前的幾支不一樣,它的特性是:​

1、傳播速率極快!!!!比先前幾支病毒還要快2-3倍,且突破性感染的機率更高出許多。​

2、比先前幾支病毒更容易由空氣以外的途徑傳染(例如附著在物體上)。其實去年WHO和許多醫療期刊都指出,covid病毒會由氣膠傳播,所以我們口罩一定要戴好,甚至是戴愈高級一點(例:N95)愈好。​

▲N95口罩能夠提供比一般口罩更好的防護。(圖/達志影像)

3、輕症或無症狀的比例更高,所以很多國家基本上就是把病毒視同感冒。​

4、不過,因為傳播速度太快太廣,感染數變多的狀況下,即使輕症比例變低,但一相乘起來,對醫療系統來說仍然有高度的負擔。​

5、目前可知打三劑疫苗可以提升保護力,但現在各地的第三劑接種率都還沒拉上來。​​

首要目標:降低醫療負載

歐洲許多地方從十二月開始就採取嚴格的限制措施(也就是封城 lockdown),但目前看起來減緩疫情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反倒是有不少國家直接放飛......例如西班牙已經宣布將Covid-19視為流行病(endemic),也就是直接視為流感了。彭博社(Bloomberg)1月12日的社論也指出,應該要嘗試新的處置方式,就是大規模的檢測、自我隔離、在家工作,以減輕重症率、降低醫療負載為最高目標。​​

▲面臨疫情,歐洲不少國家已將「共存」作為指導原則,將新冠病毒視為流感。圖為法國街頭。(圖/路透社)

台灣在去年五月中開始的高警戒層級期間,想必大家都經歷了必須要遠距工作、許多行業幾乎無法營業的慘況,而這次我們也必須要趕快做好準備。若從防疫政策來看的話,簡單來說,「維持清零」並不是一個務實的目標。現在的目標應該是要把傳染狀況控制在最小範圍。​​

很多人都說,我們現在必須要學會和病毒共存。但變種病毒一支接一支出現,還是頗讓人疲累…。​​

「非得清零」思維需要轉變

我們其實已經滿幸福的,這兩年之間,台灣基本上已經是接近平行世界的狀態,我們在所有民眾以及政府相關單位的努力之下,把我們自己保護得很好。即使中間出現社區感染,最後也都有控制住。在大部份時候都維持正常生活的狀況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幾乎可說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

▲台灣防疫效果顯著,保持一定的經濟活動。圖為新冠疫情下的新北耶誕城。(圖/路透社)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了防疫,我們要採用的嚴格程度到哪裡,以及大家可以接受怎麼樣的疫情控制力道。很多時候,防疫措施的嚴格限制,代價是限縮了國民的基本權益、以及影響到經濟活動;反過來說,若要減少限制、甚至走向開放來減緩經濟衝擊的話,我們就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傳染風險。這中間有很多的考量重點必須要納入衡量。

目前台灣社會氣氛似乎還停留在「非得清零不可」、必須阻絕任何傳染可能性的這樣觀點,但我們也必須要認知到這樣子是不可能無限期維持下去的。​​

話說回來,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是趕快去打疫苗、以及請身邊的家人朋友們趕快去打疫苗(現在疫苗都有,各廠牌都可以很容易預約得到),然後做好各種工作業的準備來因應可能的限制措施。​​

希望各位朋友們都平安、健康!​

熱門點閱》

►杜承哲/「疫苗護照」觀念過時 一旦Omicron流行內用全面停!

►招名威/境外移入飆升! 「登機陰性下機確診」五大疑點

►沈政男/居服員傳染「這件事」防疫兩年首見! 桃機群聚可控

►謝宗學/第三劑不建議AZ 「高抗體」和「低副作用」擇一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

國會是美國的立法單位,關係著美國內政外交的政策走向。秉持著開放資料、開放政府的精神,我們希望透過集結及整理美國國會台灣相關法案,讓更多人能了解、甚至參與美國的政策決策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