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希鵬/四十歲後放低標準 沒有規劃的人生才快樂

我們想讓你知道…許多時候我們喜歡「成敗論英雄」,以一件事情的結果來論定好壞,卻沒想到人的運氣有好有壞。

▲作者指出,許多公司習慣設定比員工能力還要高的目標,當員工達成時,下一次的目標又再調高,如此循環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盧希鵬/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系特聘教授

管理學中有一個很奇怪的主張,叫做「目標管理」:也就是企業主要設立比員工能力還要高一點的目標,當員工達到目標後,再提升下一次的目標,然後企業就會成長了。

如此一來,企業主的任務就是一年一年地提升目標,員工總是拚命地想辦法達成,這樣的企業主也太好當了吧!於是這些員工回去也如法炮製地對待小孩。小孩這次考試得到第十名,第十名成了一個目標,就希望下一次能考進前五名,如果下次沒有考到前十名,就叫做退步,是要被處罰的。

這樣,父母也挺好當的,只負責設立目標與在後面鞭策,但是沒有想到如何提升小孩讀書的能力與方法,怪不得小孩書讀得不快樂。其實想想,家長與企業主的重點不在目標,而應在方法,如果員工做事的方法改進了,孩子讀書的方式更正確了,自然而然會達到更高的目標。

有時候成功只是「幸運」而已

許多時候我們喜歡「成敗論英雄」,以一件事情的結果來論定好壞,卻沒想到人的運氣有好有壞。

許多時候,「過程」可能比「結果」重要。企業主應該提升員工做事的方法,家長應該關心孩子讀書的方法,過程提升了就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快樂。

而成果呢?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不要用運氣來獎懲你的員工,當然也不要以「考運」來斷定小孩的價值。其實,早期我也會給自己設立目標,不過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就會有壓力。達到目標呢,也不見得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目標。

▲很多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只要做好現在該做的事,生命自然會有出路。(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與其把精力花在競賽 不如用心體驗過程

有位哲學家說:「人生最痛苦的有兩件事,第一件痛苦的事是想要的得不著,第二件痛苦則是一旦你得到了,卻發現那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如果達到或達不到都是一件不快樂的事,那麼為什麼不降低標準,讓人們把精力花在體驗生命的過程上。

年過四十,我跟我自己說,我不要再設目標了。許多時候,人生無法規劃,努力做好你現在的工作而且去享受它,機會會自己找上你的。人們會覺得體驗生命過程的提升,遠比承受成果的不確定性快樂許多。

我最喜歡《侏羅紀公園》電影中葛蘭博士所說:「生命會尋找出路。」你有什麼樣的生命,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放低自己設定的侷限標準,反而更能專注於提升生命品質。海闊天空,享受快樂的時光,反而能達到更高的目標。

熱門點閱》

► 胡偉良/全球金融環境趨緊 房價短期內難再飆漲

► 周鉅原/美國通膨劇烈 考驗拜登政府應變力

► 陳國君/美中角力下的後疫情觀光商機 台灣可有準備?

► 丁學文/步入深水區 美歐中經濟變化成未來景氣關鍵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盧希鵬的隨課堂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