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隅/打疫苗旨在保護自己 反智言論不應出現在媒體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未知的、新的傳染病面前,有疫苗可以提升保護力,那當然就盡快去打,有選擇的時候當然就要自己做選擇,沒選擇的時候,有比沒有好,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

●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接種疫苗旨在防重症 疫苗單價是絕對的商業機密

許多民眾對疫苗都有迷思,關於COVID-19疫苗的「基本常識」,有幾點須釐清,首先是關於施打疫苗的目的,打疫苗不是為了要出國,而是為了防止確診得病的時候變成重症。因此,打疫苗仍然可能會確診,但是可以大幅減低變成重症的機率。就算沒打疫苗仍然可以出國,只是有些國家會要求先做PCR。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在看疫苗的,也早就沒有什麼防疫措施可言了。

至於有一陣子大家吵得沸沸揚揚的報價部分,其實疫苗的採購單價是不能公開講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公開講了疫苗「單價」是多少,因為這是絕對的商業機密。許多人一直講說政府不公開價格就是弊案,這是絕對的錯誤說法。

為減低人民重症機率 各國無不投入大量資源緊急授權

疫苗在研發階段,須投入大量資源,且通常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新冠疫情是前所未有的嚴重,所以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資源、法規緊急授權各藥廠去做,目的就是要盡可能快速生產出疫苗,減低人們的重症機率。

▲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資源、法規緊急授權各藥廠去做,以便盡可能快速生產出疫苗,減低人們的重症機率。(圖/記者湯興漢攝)

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投入110億美金選了八家藥廠補助(曲速計劃),最後在2021年初成功生產出來的只有三家(AZ、Moderna、JJ),Johnson&Johnson後來發現效力不佳,美國政府買了一億劑後來只打了五分之一,其餘報廢
;AZ也有拿補助,但沒有在美國上市;Moderna是相對規模比較小的藥廠,生產成功,但一開始產量沒有拉起來;第五家成功做出來的Novavax,是到2022才拿到許可證;BNT-Pfizer沒有加入美國政府的曲速計劃,但他們也在2020年底拿到緊急藥證EUA,因為其規模比較大,所以生產的量較多,後來台灣媒體把它炒作成神藥,事實上,它跟Moderna疫苗是同一種類,而且效力也差不多。

疫情走向難料 疫苗過剩為超前部屬

台灣在研發疫苗的階段,也獲得朝野一致支持,投資在高端/聯亞/3國光這幾家廠商上面,後來高端成功做出疫苗。然而,做出疫苗後卻有許多人不斷抹黑,事實上,高端疫苗是跟Moderna疫苗或AZ疫苗的種類並不一樣,高端疫苗為提供人們另外一種選擇(有些人體質不適合打AZ或Moderna那個種類的疫苗),而且高端疫苗的保護力不比美國大廠做出來的差,甚至在某些數據當中還有更好表現。我們都要好好感謝這些辛苦的研發人員和生產廠商,而不是整天抹黑他們。

▲國民黨團日前召開「護航高端全民付出代價!陳時中不用負責?」記者會。(圖/記者黃國霖攝)

再者,疫苗研發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到底會不會成功,而且在買到疫苗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最後到底會需要多少(這個疫情是前所未有的),買多了最後有報廢也是很正常的,這兩年來,有很多政客批評政府「阻擋買疫苗」,事實上只是買了還沒到貨,結果現在疫苗數目夠了,又有人批評政府疫苗買太多最後要報廢,事實上,政府必須要確保最大多數人可以打得到,而且如前所述,本來就必須要超前佈署,提早投資、多買一點。

而在國際認證方面,台灣沒有被WHO認可為成員國,台灣生產的疫苗要被WHO認可的機率自然會比較低,但有沒有被WHO認可,跟疫苗的保護力,完全沒有任何一丁點的關聯。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反智言論不應每天出現在媒體上!

在未知的、新的傳染病面前,有疫苗可以提升保護力,那當然就盡快去打,有選擇的時候當然就要自己做選擇,沒選擇的時候,有比沒有好,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在選擇疫苗的當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後續的風險或者不同的狀況。

獲得保護力之後等到疫情過去,反過來吵著要拿出國補助,這種狀況實在不應該成為常態,許多政客把高端疫苗嫌棄到不行,然後現在又搶著幫打高端的人抱屈說他們不能出國(事實卻是可以出國)。還有,現在有不少批評買太多要報廢是浪費錢的人們,不久前還一直提案說台灣現在立刻馬上就要買四千萬劑,否則就是政府阻擋。我們不能把防疫政策拿來這樣子開玩笑吧?這些反智言行不應該每天出現在媒體上!

熱門點閱》

►布林肯警示中國正加速武統台灣 台海陷危機全球都危險

►陳時中仇恨值持續攀升 「棄陳保黃」威脅到蔣萬安

►前科犯也能當選怪誰? 睜大雙眼莫讓低劣政客爽歪歪

►美國內政經濟自顧不暇 兩岸若無法建立溝通管道應避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陳方隅專欄

陳方隅專欄 陳方隅

密西根州大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菜市場政治學」以及「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