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韌性 人人都需鍛鍊的關鍵力量

我們想讓你知道…韌性也許不是與生俱來,但能像肌肉一樣鍛鍊起來!

▲▼土耳其地震。(圖/CFP)

▲土耳其和敘利亞地震造成至少52,850人死亡、122,568人受傷,是這一個世紀以來最强地震之一。(圖/CFP)

● 林嘉慧/任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2023年似乎在各種波折下開始。

結束史上最長的農曆新春假期後,台灣期待進入「疫後復甦、社會療癒」的階段。然而,年後卻傳來另一起震撼國際社會的噩耗: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當地時間2月6日凌晨4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烈地震。地震的威力究竟有多恐怖?身處台灣的我們並不陌生。

台灣救援隊與各國人道救援湧入災區搶救生命,不放棄每一分每一秒,拼了命與死傷數字拔河。看著媒體報導,不自覺眼前一黑,自1999年的921大地震、2001年的美國911恐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1年的日本海嘯及核災、2017年的加州野火燒不停,一樁樁一件件,如跑馬燈閃過腦海。更不消說,整整三年過去,此時此刻「COVID-19」仍在我們當中恣意變形張揚著。

受創的心靈 更需要重建

無論天災人禍降臨在哪個角落,奪走生命也許只是瞬間,其後卻可能為社會帶來巨變和動盪,牽動著整個地球村民的心,甚至,成為人類集體的創傷。過去,人們對於「面對創傷」的概念模糊,921大地震讓台灣民眾察覺到:重建不只是把房子蓋起來,受創的心靈,才是規模更大、更漫長的重建工作;甚至發現,且除了受災者,在第一線的助人者同樣需要幫助。

那些曾經面對巨大的壓力與創傷的人們,有沒有復原的一天?又如何才能真正的恢復呢?曾拜讀德國記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的著作《韌性》(Resilienz: Secret of Psychic Resistance by Christina Berndt),作者在書中說道:「韌性是人性中最神秘最關鍵的力量,用以克服環境變化,是人生最好的武裝,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鍛鍊起來,得以挺過挫折壓力走出低潮逆境,擁有強大的生存力。」

生命韌性 可訓練而成

是的,就是「韌性」(Resilience)二字,或直白說是「恢復力」也好,「復原力」也罷,正是幫助我們走出巨大逆境痛苦的一種神秘又關鍵的力量。所幸心理學者博南諾(George Bonanno)為我們解開了「韌性」的神秘面紗,同時證實了一個好消息:原來,「韌性」是多數人們早已具備的特質,不同於精神病理的缺乏,從創傷中恢復的「韌性」是可以經由訓練而成的。

雖然大多數的人寧願自己不曾經歷過創傷,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引發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亦時有所聞,儘管如此,我們卻也相信「成長與痛苦時常並存著」此言不假,在博南諾的研究中,不少經歷重大創傷(諸如罹患不治之症、失去摯愛或遭受性侵)的個案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在試圖理解深不可測的苦難事件後,對自己突如其來的「進步」感到訝異。這些「進步」展現在擁有較多的同理心與利他傾向,或者,對世界及生命的認知更加正向。

▲▼家人,陪伴(免費圖庫pixabay)

▲家人的陪伴與支持,可以減緩傷痛。(免費圖庫pixabay)

復原之路 擁抱B選項

當瞭解到生命本就存在強大「韌性」的可能,並且,「韌性」是可以鍛鍊的,這些發現足以令人感到欣喜。我想起近期所讀的一本好書:《擁抱B選項》,作者是Facebook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丈夫意外過世讓她陷入了巨大的悲傷與孤絕,但透過朋友的陪伴、家人的支持,學習尋找深層意義,重新發現幸福的可能。隨著作者的娓娓道來,我彷彿也走了一趟療傷之旅。

《猶記書》中有個橋段:丈夫過世兩週後,桑德伯格正與朋友討論該由誰去參加學校所舉辦那場需要父親參加的親子活動。「但我想要大維去,我想要大維帶我們的兒子一起去。」桑德伯格哭著說。身邊的朋友擁著她說,「A選項已經不存在了,就從B選項開始吧!」

誰說不是呢,人生無法盡如人意,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某種形式的B選項中。人生中各種逆境總是猝不及防,失去摯愛、工作受挫、遭遇巨變等等,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所愛的親友,每個人在面對失去與逆境時,都需要一個減緩痛苦的方法,一種堅定的陪伴。那位擁著作者的「身邊好友」,便是桑德伯格穿越逆境的至關重要的力量。

即使完美選項不復存在,我們仍可以擁抱B選項。韌性也許不是與生俱來,但能像肌肉一樣鍛鍊起來!任林教育基金會願意溫柔陪伴著所有曾經或正在經歷各種創傷的你,一起鍛鍊那存在於內在深處的「韌性」,攜手走過辛苦卻充滿希望的復原之路,活出更好的人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