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巨大蝴蝶效應

我們想讓你知道…2022年的2月24日,俄烏戰爭在3年前爆發的那一刻,恐怕沒有人能想像或估計到一場3年的局部戰爭,竟會產生如此巨大而深遠的蝴蝶效應。

▲▼澤倫斯基,川普。(圖/路透)

▲美國領導人川普和烏克蘭領導人澤倫斯基的會談不歡而散。(圖/路透)

●石齊平 /資深媒體人

在美國領導人川普和烏克蘭領導人澤倫斯基的會談不歡而散後,這一場俄烏戰爭出現了三個懸念:(一)是停戰,還是不停?(二)美、歐、俄、中這全球四大強權的新關係會如何發展?(三)將來這場戰爭的塵埃基本落定後,誰將是真正的大贏家?

俄烏戰爭充滿懸念 四大強權產生重大影響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並上任之後,原本看來大概率很快就會結束的戰爭,卻因美、俄搬開了烏、歐直接談判而惹怒了後兩者,加上川普一再申言,絕不對烏提供軍事支持及勒令北約不得參戰,逼得歐洲各國沆瀣一氣,紛紛表態力挺烏克蘭與俄鬥爭到底,這一場已打滿了3年的戰爭會不會延長下去,如果延長,戰爭各方能撐多久,甚至會不會升級,成為一場更大範圍的區域戰爭或核戰?在在充滿了懸念。

其次,強權之間,目前已出現新的合縱連橫態勢,一向鐵板一塊的美與歐,出現了分離與對立;互為強鄰的歐與俄,對立深化,甚至不排除兵戎相見;弔詭的是美與俄,竟然走在了一起,因此美、俄聯合之後,針對的是中國呢,還是歐洲?另外,中、歐關係會怎麼走?也都是懸念?

比這些懸念更受關注的是,這場3年的俄烏戰爭打到現在,對中、美、俄、歐四大強權分別造成了哪些重大影響。

就目前形勢觀察,俄受創不小,形勢明顯吃力;歐損失也大,未來隱憂更多;美表面無損,甚至還佔了便宜,但川普主政下的美國,能否真能實現MAGA(讓美國再次強大)讓人懷疑;至於中國,力求中立,最後能否證明正確,也備受關注。

▼強權之間,目前已出現新的合縱連橫態勢,弔詭的是美與俄,竟然走在了一起。(圖/路透)

▲▼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圖/路透)

全球牌局 僅剩中美兩家

先看俄羅斯。俄羅斯除了有可能占領了更多的土地、人口與資源外,代價其實不菲:兵員損失嚴重,在制裁下經濟產業不振,與強鄰歐洲嚴重對立,更糟的是,原本被視為是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大國,軍事力量及軍備竟是出人意料地拉胯。這場戰爭,讓俄羅斯將更大地依賴中國,這也使美國原本可能意圖聯合俄羅斯一起對付中國的空間變小。

再看歐洲,除了歐元走弱,能源價格高漲,企業大批外移,難民湧入,面對強鄰俄羅斯威脅外,不惜與美國關係惡化全力支持烏克蘭,不僅經濟、軍事代價昂貴,成敗未卜,更重要的是,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讓歐洲繁榮強大的三大紅利已失其二,即享受美國的安全保護及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剩下一個中國龐大市場還要看未來中、歐關係如何發展而定。總體看來,歐洲的黃金年代已然遠去。

至於川普主政下的美國,除了讓歐、俄關係對立,虛化北約、擺脫對歐洲的安保負擔,及可以賣出更多的能源、軍火外,在外交上卻出現了三大敗筆:惡化了與盟友及鄰國,即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係,破壞了西方陣營特別是美、歐關係,川普的霸道作風更讓全世界所有國家更清楚看到了脫掉偽裝之後赤裸裸的美國霸權,讓美國作為一個世紀霸權的道德與價值基礎全面瓦解,恐難再號令天下。

與此同時,還要看到川普的執政理念和他的報復性格,正在美國掀起一場空前的黨爭,這場性質類似「美式文革」的鬥爭,既有利益矛盾,又有仇恨情節,更有意識形態的對立,上任不滿兩個月,即已腥風血雨,其對美國政治、經濟、財政、產業甚至軍工體系的衝擊與破壞,方興未艾,難以估量。

在這樣的大形勢、大趨勢下,中國秉持著超強的戰略定力與戰略智慧,力守中立,牢牢抓住了又一個3年的寶貴戰略機遇期,一方面持續全面深化改革,二方面戮力清除腐敗等積弊,三方面奮力執行「中國製造2025」計畫,基本完美收官。一轉眼,中國已明顯地拉近了與美國在各個領域的差距,甚至不少已出現了反超;與歐、俄之間的競爭,明顯地已在大範圍中,比如經濟、產業、科技、軍事、太空等等領域取得了領先。不誇張地說,全球牌局,只剩中美兩家。應該說,中國在當前的全球戰略格局與處境,已處於空前有利及主動的地位。換個角度看,當前,也就是2025,或許已是中國從崛起正式邁向復興階段的關鍵時刻。

2022年的2月24日,俄烏戰爭在3年前爆發的那一刻,恐怕沒有人能想像或估計到一場3年的局部戰爭,竟會產生如此巨大而深遠的蝴蝶效應。

▼全球牌局,只剩中美兩家。(圖/路透社)

▲▼中美關係。(圖/路透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石齊平

石齊平 石齊平

曾任海基會副秘書長、東海大學經濟學教授、東吳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教授,現為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商業周刊》主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