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恐擲S-300防空飛彈猛轟 台灣缺乏戰時救災能量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現有救災系統缺乏戰場救援訓練,未來如何在戰火下自戰自救、有效運作,是面對未來台海戰爭重要的挑戰。

▲台灣搜救隊在土耳其救災,快速反應與高度專業受到國際媒體一致讚許。(圖/記者邱中岳翻攝)

● 賴屏山/軍傳媒特約撰稿人

台灣救災能量建立的起源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東南接近敘利亞邊界地區連續發生規模7.8與7.5的淺層強烈地震,造成嚴重生命財產損失。消息傳到台灣,第一梯專業搜救隊於地震後12小時出發,第二隊也在36小時內動身前往土耳其。台灣救災體系的快速反應與高度專業受到國際媒體一致讚許,更讓許多人回想起20多年前九二一地震牽起的台土兩國情誼。

九二一地震造成全台房屋全倒、半倒各4萬多棟,死亡人數更高達2,378人。而來自各國38個國際救援隊,讓還在土法煉鋼救援的國人對災區安全監控、現場情報蒐集、指揮系統建立及先進設備應用等有了更深刻瞭解。

在深切體悟後,立法院於2000年通過《災害防救法》,不僅律定各種大規模天然或人為災害的預防、應變及復原重建責任,劃分權責確定各種短中長期災害防救業務計畫訂定與執行,及相關防救指揮、督導及協調職權;同時引進各國教材、法規,選派種子出國受訓,逐步成立各縣市特種搜救隊,建立專業訓場與認證制度。

俄烏戰爭重拾蓄意製造災害的可能及恐懼

▲台灣在歷經大大小小的自然、人為事故後,各級主管機關防災相關法令、計畫措施、經費預算、設備訓練等漸上軌道。(圖/記者林悅翻攝)

其後歷經八八風災、台南地震及高雄氣爆、八仙樂園塵暴等自然、人為事故血淚教訓,《災防法》先後10次修正,各級主管機關防災相關法令、計畫措施、經費預算、設備訓練等也漸上軌道。我國日趨成熟的防災體系成為鄰近各國取經對象,完備的訓練內容、場地設施也成為東南亞各國選派種子教官出國受訓首選。但這一切努力卻有個嚴重缺陷──《災害防治法》下,台灣防災體系僅能應對各種天然人為災害,卻無法應對惡意勢力蓄意製造的大規模複合性災變。

台灣防災圈內有個流傳已久的說法:「當初以為頭前溪橋列車出軌事故和撫遠街氣爆就是最大災變,哪想到後來會發生九二一和高雄氣爆。」而2022年2月普丁出兵烏克蘭,再度刷新了台灣防災圈對「災害」的看法。1975年越戰結束後,主要國家間鮮少出現大規模武力衝突,更遑論以大規模針對平民與民生基礎設施的擊。

但烏俄戰爭改變了過去50年間「盡量減少附加傷害」的規則。開戰近一年來,俄羅斯發射了近5,000枚各式戰術對地飛彈。而其運用又分作二階段:

第一階段是2月開戰後到9月主要針對軍事目標進行打擊,雖大量消耗2,000枚以上飛彈,但整體成績乏善可陳。

第二階段是從2022年10月起,俄軍展開二戰後最大規模民生基礎設施攻擊,破壞供電、供暖系統逼迫烏克蘭談判,一度造成烏國大規模停電。而俄軍利用大量地對空飛彈進行對地打擊,準確性欠佳也造成大量平民生命財產損失。

▲去年底,敖德薩電網遭襲,導致當地有150萬人無電可用。(圖/路透)

俄軍兩階段戰術飛彈作戰對未來台海戰爭有極大啟示:

首先是長年流傳的「解放軍導彈洗地統一台灣」謠言不攻自破。俄軍浪擲數千枚飛彈卻無法消滅烏克蘭空軍及防空力量,也無法對烏國指揮中樞、通信節點造成有效破壞,更遑論截斷烏軍交通補給。只要有良好的機動與掩蔽,無論在斬首作戰上還是戰場阻絕、縱深打擊上,飛彈數量多,未必能達成目標。

其次是可能令解放軍產生「飛彈打不準沒關係,故意殺害台灣民眾更重要」的印象,對未來台海戰爭產生極惡劣影響,是否中共也會針對民生設施發動攻擊,進而增加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根據美國空軍學院2022年10月公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報告指出,未來台海戰爭中解放軍短程飛彈、巡弋飛彈一波齊射最大量為298枚。參照2022年10月烏俄戰爭經驗,在烏克蘭防空能力遠遜於台灣情況下,飛彈攔截率仍能達到55%。引用相同攔截數字,國軍在解放軍一波齊射中能攔截164枚飛彈。

進一步假設解放軍飛彈準確度(CEP)可達到美軍100公尺等級,在第一波齊射298枚彈道飛彈中,164枚被攔截,只有50%落入目標的100公尺內,剩下的82發就是落在目標區外;台灣空軍基地、軍港、主要陸軍基地及雷達站,重要政府機關等合計就接近70個目標──這還不包括各地電信機房、電視台、發電廠、變電所、車站、煉油廠、儲油設施、液化天然氣貯存場及重要兵工廠、彈藥庫等等重要戰略目標。加上傳統的彈道飛彈彈頭威力不會超過2,000磅空頭炸彈的威力,因此未打中目標的彈道飛彈也是對台灣社會的威脅。

▲在防空能力遠遜於台灣情況下,烏克蘭在去年10月的戰事,飛彈攔截率仍能達到55%。(圖/路透)

台海戰爭可能的災害

台灣地狹人稠,重要軍事目標與社區密不可分。82枚未擊中原始設定目標的飛彈將損毀數十棟建築,被攔截後產生的數千片大小殘骸更將造成廣泛破壞。可能在民眾防空避難下飛彈攻擊不會造成太多傷亡,甚至將低於台南、花蓮地震死傷。但建築斷垣殘壁,觸目驚心景象在國內媒體報導下,北京或將期待這種人民恐懼效果能逼迫台灣投降。一旦開戰,解放軍或將仿效俄軍將庫存2,500枚S-300防空飛彈改為對地使用,對台灣各都會瘋狂濫炸製造更多恐怖效應,則我們的防災救難體系不得不考量這種方式的災害。

飛彈造成的建築毀損與地震損毀有相當不同,單枚飛彈幾乎不可能炸垮鋼筋水泥/鋼骨結構大樓,2021年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的Al-Shorouk Tower時動用6枚2,000磅炸彈並精確鑽入大樓基礎地基處,才利用爆炸衝擊將14層高的鋼筋水泥建物震垮,更遑論S-300的區區250磅彈頭。老舊公寓等加強磚造建築抗炸力較差,但即使直接命中也位置、角度、引爆深度正確,才有機會完全炸垮。

我們從俄烏戰爭的一些照片可看到,飛彈更常見的是破壞部分外牆/樓板或引發火災,人員可能因建築物殘骸掩埋出入口受困,若缺乏警覺為防空疏散時也可能因建物上下通道損壞受困於高樓層。

▲2021年5月,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動用6枚2,000磅炸彈,精確鑽入大樓基礎地基處,才將14層高的鋼筋水泥建物震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台灣缺乏戰時救災能量

台灣高效能救災系統是針對平時災害設計,戰時救災是依民防法執行。但相較消防體系的搜救隊,民防更偏重於人員物資疏散、交通管制、設施搶修等戰場支援任務,而非救援受困民眾。

平時發生天災建物倒塌時,除當地消防單位有限人力外,大部分倚賴跨縣市支援,所需的物資資源、人員飲食後勤部分則倚仗志工團體協助。未來解放軍第一波飛彈攻擊後,面對全台上千棟受損建物與受困民眾,消防單位須優先處理轄內事故難以跨域支援,民間志工團體亦有可能因戰時情況無法組織、動員,因此不能提供餐點、物資。台灣現有救災系統缺乏戰場救援訓練,未來如何在戰火下自戰自救、有效運作,是面對未來台海戰爭重要的挑戰。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軍傳媒。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軍傳媒

軍傳媒 軍傳媒

成員背景來自軍事專業學者、資深媒體從業人員與資深企業人士等,希望能建立一個專業的軍事資訊平台。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